520 likes | 855 Views
第七章 醇 与 醚. 醇的取代反应 醇的消除反应 醇的氧化反应 醚的合成 醚的分解 环氧化合物的分解. 7.1 结构与命名. 1.结构. 2.命名 A. 醇的命名.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的碳链做主链;编号使羟基的号码最小;母体化合物名称为醇其他取代基名称在前。. B. 醚的命名. 两个烃基名称罗列在母体化合物命称“醚”前,复杂的烃基上联有简单的醚键则称为“烃氧基”作为取代基。. 7.2 物理性质. 沸点 : CH 3 CH 2 OCH 2 CH 3 34 C
E N D
第七章 醇 与 醚 醇的取代反应 醇的消除反应 醇的氧化反应 醚的合成 醚的分解 环氧化合物的分解
7.1 结构与命名 • 1.结构 2.命名 A. 醇的命名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的碳链做主链;编号使羟基的号码最小;母体化合物名称为醇其他取代基名称在前。
B. 醚的命名 两个烃基名称罗列在母体化合物命称“醚”前,复杂的烃基上联有简单的醚键则称为“烃氧基”作为取代基。
7.2 物理性质 • 沸点:CH3CH2OCH2CH3 34C CH3CH2CH2CH2OH 118C 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高。 • 溶解度: C1~C3的醇与水互溶;C4的醇溶解度~8%。 醚类当中,CH3OCH3与水互溶 CH3CH2OCH2CH3微溶于水。 • 比重:醇和醚的d<1。
7.3 化学性质I——氢、氧原子的性质 1.羟基氢的酸性 ROH + M ROM + H2 M = K、Na、Mg、Al CH3CH2OH + Na CH3CH2ONa + H2 (CH3)3COH + K (CH3)3COK + H2 CH3CH(OH)CH3 + Al ((CH3)2CHO)3Al 异丙醇铝 (i-PrO)3Al
2.氧原子的配位性 • 醇与CaCl2和MgCl2等形成配合物:CaCl24C2H5OH; MgCl26C2H5OH, 醇不能用CaCl2来干燥。 • 醚可与BF3、RMgX形成配合物: R2OBF3;(R2O)2MgXR, • 生成Grignard试剂时,醚不仅起到溶剂作用,而且作为配位体稳定Grignard试剂。 • 由于空间阻碍,醚不能与CaCl2和MgCl2等形成配合物,所以,醚可以用CaCl2来干燥。
7.4 化学性质II ——将-OH转化为-X 1. 与HX反应 活性:HCl<HBr<HI 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机理:
机理: • 醇OH发生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 醇的OH比卤代烃中的X 更容易发生消除反应。
醇与HX反应时的邻位基团效应 • 当-OH的邻位有亲核性基团(-X、-OH、-OR、-SH、-SR、-ph等)的时候,醇与HX反应时产物发生外消旋化,称为邻位基团效应。 机理:
直链伯醇不重排,类似SN2反应机理;其它醇重排,并且有邻位基团效应。直链伯醇不重排,类似SN2反应机理;其它醇重排,并且有邻位基团效应。
3.与SOCl2反应 • 机理:
如果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吡啶,在生成氯代亚硫酸酯后,进一步生成吡啶盐,那么反应机理变为:如果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吡啶,在生成氯代亚硫酸酯后,进一步生成吡啶盐,那么反应机理变为: • SOCl2直接氯代,构型保持;加入吡啶,构型翻转
7.5 化学性质III——消除与重排 1.消除反应 A.分子内脱水
B.分子间脱水 分子间脱水比分子内脱水容易,是因为O-H的键能比C-H键能小,脱水更为容易。
2.pinacol重排 • 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 基团迁移:-Ar>-R; • 迁移的立体化学:反式共平面。
-卤代醇在Ag+存在下重排 -氨基醇在HNO2存在下重排 以上三种重排统称为pinacol重排
7.6 化学性质IV ——醇的氧化与合成 1.醇的氧化 A.HNO3——氧化醇及环醇开环成酸
C.CrO3/稀H2SO4和CrO3/吡啶Jones试剂和Sarrett试剂 ——氧化醇成醛(酮)
2.醇的合成方法总结 A.烯烃加水 酸催化;Hg(OAc)2;B2H6 B.卤代烃水解 OH-; Ag+/H2O) C.Grignard试剂
7.7 醚的化学性质 1.醚的氧化 醚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反应,生成的过氧化物容易爆炸。 要用淀粉-KI试纸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存在,一旦发现醚中含有过氧化物,应用FeSO4溶液除去。
2. 醚的合成 A.Willamson法合成醚 分子内反式共平面也可发生SN2取代反应 ——分子内Willamson法合成环氧化合物
B.醇分子间脱水法合成醚 C.烯烃与Hg(OAc)2反应后再用NaBH4/ROH还原
E.环氧化合物在醇存在条件下的开环反应 碱性条件下的开环反应——类SN2机理
3.醚的分解 • A.类SN2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