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88 Views
当令季节怎样 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 沃乐柳. 婴幼儿常见疾病. 过敏性疾病 婴儿湿疹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咳嗽 哮喘 发育性疾病 先天性喉鸣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 D 缺乏症佝偻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营养不良 肥胖. 婴幼儿常见疾病. 传染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中毒性疾病 儿童铅中毒. 季节性疾病 秋季腹泻.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补钙的宝宝为啥还缺钙?.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 矿物质
E N D
当令季节怎样 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 沃乐柳
婴幼儿常见疾病 • 过敏性疾病 • 婴儿湿疹 • 过敏性鼻炎 • 过敏性咳嗽 • 哮喘 • 发育性疾病 • 先天性喉鸣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 营养性疾病 • 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营养不良 • 肥胖
婴幼儿常见疾病 • 传染性疾病 • 麻疹 • 风疹 • 幼儿急疹 • 水痘 • 流行性腮腺炎 • 手足口病 • 中毒性疾病 • 儿童铅中毒 • 季节性疾病 • 秋季腹泻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补钙的宝宝为啥还缺钙?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 矿物质 脂类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水
钙 钙是一种矿物质,与儿童的健康关系相当密切。 钙被吸收后,99%用于宝宝骨骼的生长与牙齿的发育。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来自阳光并能在多方面救助生命的营养元素 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的来源 • 外源性:从外界食物中摄入维生素D,含量甚微。 蛋黄含25IU/个;肝类含15—50IU/kg;牛奶含3—40IU/L 鱼肝油摄入补充,每日400—500IU/日。 •内源性: 阳光中紫外线 麦角固醇 (波长296--310µm) 骨化醇(维生素D2) 皮肤基底层中 胆骨化醇(维生素D3 ) 7-脱氢胆固醇 照射 转化 照 射 转化
维生素D的代谢 运送 25-羟化酶 没有活性的 肝脏 25-(OH)D3 Vit.D3 (25-羟基胆骨化醇) 1.25(OH)2D3(1.25-羟基胆骨化醇) 肾脏 活性很强 运 送 1-羟化酶
1,25(OH)2D3的作用 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脏对钙磷的回吸收,提高血钙,磷的浓度。 3、促进旧骨质中骨盐的溶解,提高血钙,磷的浓度。 4、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钙盐沉着。
维生素D缺乏现象 • 冬季气候寒冷,因阳光不足引起维生素D缺乏。 • 城市里的烟雾影响阳光照射,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 • 使用防晒霜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 • 深色皮肤能排除高达95%的紫外线。 • 阳光不能穿透羊毛或牛仔布之类的厚织物。 • 普通的窗玻璃也遮挡紫外线。 • 衰老会加重维生素D缺乏的严重性。
儿童“缺钙”的原因 1、生长过速或储备不足造成维生素D供不应求。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3、喂养有误,产生不溶性植酸钙,草酸钙,鞣酸钙影响吸收。 4、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代谢。 5、肠道酸、碱度不合适,降低钙磷吸收。
“夜啼郎”来到门诊 因为睡眠不宁,夜间哭闹就诊的患儿在儿保门诊比较常见。 其中0—3岁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中医对佝偻病也有“夜啼郎”的称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营养性疾病。 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盐不能正常沉着,最终发展成骨骼畸形,同时还会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
早期 佝偻病早期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小儿易激怒、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夜惊夜啼、多汗盗汗、汗味异常、枕后脱发(枕秃)或环状脱发。
活动期 活动期的患儿有乒乓头,肋软骨沟,手镯或脚镯,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改变。
后遗症期 到后遗症期各种临床症状消失。 中—重度佝偻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
早期 佝偻病早期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小儿易激怒、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夜惊夜啼、多汗盗汗、汗味异常、枕后脱发(枕秃)或环状脱发。
活动期 活动期的患儿有乒乓头,肋软骨沟,手镯或脚镯,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改变。
后遗症期 后遗症期各种临床症状消失。 中—重度佝偻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
佝偻病的治疗要略 减轻临床症状,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预防再次复发。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西医一般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肌注或口服,既可以用于预防,也可以突击治疗,同时要科学的补钙。
中医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中医治疗。 使“夜啼郎”能健脾益肾,补虚敛汗,胃纳增加,夜眠安宁,强筋壮骨。
水 痘 • 病原菌 水痘病毒 • 易感人群 婴幼儿及较大儿童 • 传播途径 患儿呼吸道的飞沫传播 发病起直到疹后第7天都有传染性 • 潜伏期 10—20天
水 痘 • 临床表现 皮疹: 小红点 绿豆大小水疱 水疱的内 容变浊 水疱中央部凹陷 干燥结痂 结痂2-3周方先后脱落 不留瘢痕 • 并发症:肺炎 肝炎 心肌炎 脑炎
水 痘 • 治疗:1.护理 休息 多喝水 易消化事物 2. 对症处理 3.抗感染 须继发感染后 • 预防: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受隔离检疫21天
幼儿急疹 • 定义:是一种急性发病、预后良好的发疹 性传染病。 • 病原菌 人疱疹病毒 • 易感人群 6—18月婴儿 • 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
幼儿急疹 • 临床表现: 1.发热 1—5天 39℃或↑ 2.热退疹出 红色斑丘疹 分布面部及躯干 3.其他症状 咳嗽 腹泻 抽痉 颈部淋巴结 肿大
幼儿急疹 • 治疗: 1.护理 休息 多饮水 2.对症处理 退热 止痉
流行性腮腺炎 • 定义:腮腺非化脓性炎症,常见并发脑炎 睾丸炎或卵巢炎。 • 病原菌 腮腺病毒 对物理化学因素敏感,乙醇紫外 线下死亡,耐冷 ﹣45 ℃ 9月 • 流行季节 冬春季节
流行性腮腺炎 • 易感人群 年长儿 •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7天 ←腮腺肿大 →9天 • 传播途径 唾液飞沫吸入
流行性腮腺炎 •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2—3周 平均18天 2.前驱期 发热 食欲不振 头痛 呕吐 3.腮腺肿大期 3--5天达峰 1周左右消退 发热持续时间不一
流行性腮腺炎 •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出现腮腺肿1周内 6日←腮腺肿→2周 预后较好 2周内恢复 很少后遗症
流行性腮腺炎 • 并发症 2.睾丸炎或卵巢炎 睾丸炎 高热 寒战 呕吐 腹痛 1-2周消退,因多累及一侧,少不育症。 卵巢炎 少见 表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流行性腮腺炎 • 并发症 3.急性胰腺炎 小儿少见 4.感音性耳聋 发病后10天内出现 听力减 退→耳聋。 听神经水肿→耳聋 治疗 → 6月后恢复 听神经变性→耳聋 终身损害
流行性腮腺炎 • 并发症 5.其他 肾炎 腮腺肿1周内出现 3周内恢复 心肌炎- 心包炎 2-4% 心电图变化。 关节炎 3月恢复 血小板减少
流行性腮腺炎 • 治疗 1.隔离 腮腺肿完全消失 2.加强护理 卧床休息 易消化食物 口腔卫生 3.对症处理 退热等。
流行性腮腺炎 • 预防 隔离与留观 患者隔离腮腺肿消退 接触者逐日检查 可疑者隔离 集体儿童 检疫3周
秋季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秋季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 易发生在秋季故得名为秋季腹泻。
病因:感染性 • 非感染性 • 病原:感染性的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 •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 • 临床表现;腹泻、呕吐为主。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 • 病程 急性 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 病程连续在2周至2月以内。 慢性 病程连续在2月以上。
临床表现 • 急性腹泻 轻型 精神尚好,失水常不明显,偶有恶心或呕吐,1天大便在10次以下,水样便,色泽呈黄或绿色。
临床表现 重型 除胃肠道症状外,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 • 胃肠道症状 • 中毒症状 • 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
临床表现 1. 失水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2. 代谢性酸中毒 3. 低血钾 4. 低血钙和低血镁
治疗与护理 调整饮食 轻症: 饮食清淡易消化; 母乳喂养者适当减少母乳的量; 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乳; 选择秋季腹泻相应的配方乳。
治疗与护理 调整饮食 • 重症 呕吐严重者,应暂时禁食,吐泻好转后,逐步恢复到原来饮食。
治疗与护理 加强护理 • 勤换尿布,勤洗臀部,预防上行性尿道感染、尿布皮炎; • 注意消毒隔离; • 了解呕吐、小便、大便次数和量及性质; • 静脉补液遵医嘱,掌握速度、注意补液后排尿情况。
对症治疗 退热 止吐 收敛药 肠道微生态紊乱的调整
治疗与护理 液体疗法 静脉补液应在医院进行。 口服补液可在家中进行,适用于失水不严重、无呕吐或呕吐不太剧烈的患儿。 ORS 是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
沃乐柳专家门诊 每周二上午8:00—11:30 专长:儿保疑难杂症 喂养障碍 发育偏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北京西路1400弄24号 电话:62474880转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