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377 Views
珠海渔业的现状与前景. 珠海渔业的现状. 珠海渔业的前景与未来. 实地考察. 珠海渔业的前景与未来. 对于现在渔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可抽身做相关的事情,制造一些副产品。
E N D
珠海渔业的现状与前景 珠海渔业的现状 珠海渔业的前景与未来 实地考察
珠海渔业的前景与未来 对于现在渔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可抽身做相关的事情,制造一些副产品。 与此同时,诸如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问题也不得不重视。现在以至未来必然要着眼于这些问题以及协调发展等方面上。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那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了我们今后的一大要务。但我市政府对此已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针对过度捕捞的“休渔期”,还有制定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然而这些是不够的,除了政府的措施外,我们也要好好保护海洋环境。不仅如此,有关企事业单位也要有意识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鱼类的家。政府对有关企事业单位也作了有关规定,如:对捕鱼网网眼的大小作了有关规定,对捕捞的鱼的大小也作了有关规定。但我市政府的执法力度还是不够强硬。希望政府能对破坏环境者严惩。
当然除了这某些问题外,我市的渔业还是值得欣慰的,除正常捕捞外,我市某些地区还发展起特色渔业。当然除了这某些问题外,我市的渔业还是值得欣慰的,除正常捕捞外,我市某些地区还发展起特色渔业。 位于我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桂山镇,现在正开发浮排式网箱养殖。横琴镇开发了牡蛎育肥特色养殖等。这些特色渔业,在传统的养殖业基础上,努力实践,科学管理,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有极大的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 除养殖业外,渔业副产品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我市的很多产品已享誉国内外。在电讯部门的帮助下,斗门区还开通了水产信息网,为实现农副产品网上销售打下了基础。 珠海市一直十分重视渔业的发展。渔产品的出产必将趋向于机械化,规范化,多样化。在养殖,捕捞的同时,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使其更专业化。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各企业应更重视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以促进产品销售。 相信未来我市的渔业必将十分辉煌。 想知多D,press the picture above. 富裕之路,特色渔业发展. 务必点击上图 研究成果展现
网箱养殖 分布于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万山,桂山,外伶仃,东澳等岛屿。现有网箱近5000个,主要养殖品种有红斑,青斑,蛳鱼,军曹,美国红鱼等,年产量近1000吨。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澳门。 鲈鱼养殖 是珠海市斗门区近年来开发成功的优质鱼类养殖项目。养殖单产量高,效益好,具有典型的河口型咸淡水特点。目前鲈鱼养殖面积10000公顷左右。 蛑蛎养殖 是珠海市的一个传统养殖项目。目前养殖面积近3万公顷,年产量约3000吨。主要分布在市郊银坑和西部的南水,横琴一带。横琴的吊养蚝以其一大,二飞,三白四嫩,五脆而闻名,产品供不应求,并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罗氏沼虾 珠海市从1985年开启引进罗氏沼虾实验和推广,规模迅速扩大,斗门区最高峰时养殖面积近6万公顷,是全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大区”。现斗门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20000多公顷,产量6837吨。 南美白对虾养殖 珠海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从2000年5000公顷发展到2001年的5万公顷,复养面积超过10万公顷,总产量28640吨,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 青蟹养殖 锯缘青蟹是本地的特色水产品种之一,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珠海市三灶,南水,平沙一带有天然种苗出产,种苗可以基本自给。目前,已粗养为主,面积10万多公顷,产量约2000吨。 让我们从特色渔业走向富裕之路吧!!
欣赏美丽珠海片段click here 走这样的特色道路,行这样的多样化政策,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科技为先的真理 中,才能更好地振兴珠海渔业,光大南粤明珠!
山长水远 千辛万苦 • 小组的全家福 • 谢谢领导的支持关心 • 与船主的亲密接触 • 与渔民的亲密接触 • 体验渔家生活 • 与船工的合作 • 参与渔产交易 • 走访渔民散户 • 下乡了解养殖大户 请先单击画面空白处两次 实践收获!
在渔船的列队中,我们寻觅到了一位经历了四五十年风吹雨打的老船主在渔船的列队中,我们寻觅到了一位经历了四五十年风吹雨打的老船主
实践收获 想当初,刚拿到这份课题时,心中茫然,不知从何开始。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到各处访问。终算搜集了一些资料,心中这才踏实。 从这次实践中,人们了解了珠海渔业的概况,才发觉渔业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我们也从渔业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我们也从渔业中看到了身处的社会的发展,,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这次出去,我们还亲眼看到了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又制约了发展,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但我相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停止。 第一次出访,心想着要接触毫不相识的人,心中颇为不安。可每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对方都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访问过程意想不到地顺利。做了这份课题,我们增加了一些实践的经验,一些对发展的反思,一些对社会的了解,还有,还有……
珠海渔业的现状 珠海市位于珠江出海口西面,海岸线710公里,海岛146个,海域,滩涂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可供水产养殖的达数万公顷,是一个渔业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的海滨城市。目前珠海市共有大小渔港17个,其中较大的有香洲,湾仔,万山,桂山等渔港。海洋捕捞渔船1592艘,15597吨。水产养殖面积30.5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6.2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4.3万公顷。2001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1.53万吨,渔业总产值15.6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3.16%。珠海 市水产养殖业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有明显的河口型特 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较有规模的养殖生产格局。 • 淡水渔业---淡水网箱养殖 • 海洋渔业---现有港口船只和捕捞量 • 环保问题
罗氏沼虾,又名淡水长臂大虾。该虾肉质鲜甜,虾头膏脂甘香,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水产品。珠海市斗门区自1985年开始养殖,由于水质环境适合罗氏沼虾的生态要求,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该区建有30多座虾苗场,放养面积多达5.5万亩,越冬大棚2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大多数省市,部分产品还远销国外。斗门去生产的罗氏沼虾由于数量多,质量好,有的地方将之誉称为“斗门虾”。罗氏沼虾,又名淡水长臂大虾。该虾肉质鲜甜,虾头膏脂甘香,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水产品。珠海市斗门区自1985年开始养殖,由于水质环境适合罗氏沼虾的生态要求,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该区建有30多座虾苗场,放养面积多达5.5万亩,越冬大棚2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大多数省市,部分产品还远销国外。斗门去生产的罗氏沼虾由于数量多,质量好,有的地方将之誉称为“斗门虾”。 南美白对虾 珠海斗门区自 1999年开始试养,2001年养殖面积以达到5万亩,年产量2。9万吨,2002年养殖面积又增加到6。3万亩,产量将超过3万吨,以成为南美白对虾主产区。目前,斗门区的南美白对虾一年可以养殖3茬(包过越冬养殖),四季都有产品上市。 基围虾 斗门区是基围虾的密集产地,沿海河涌均有天然生长,是当地重要的捕捞对象。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斗门区又在沿海的3万多亩鱼围大水面中增养基围虾,通过自然纳苗或人工补充虾苗,让基围虾在近似天然水域的大鱼围中长大,全区每年生产基围虾1200吨,以活虾方式运销各地。
立鱼 珠海市斗门区是黄鳍蜩的自然产苗场,开展人工养殖较早,在沿海地区主养或混养面积共4000亩,年产量1000吨以上。黄鳍蜩个体大小适中,肉嫩味美。斗门区出产的黄鳍蜩多销往港澳,产品供不应求。 金目鱼 在珠海市斗门区天然水域中可捕获,但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斗门区开展人工养殖已有十多年了,通常3-4月投苗,秋天产品上市,商品规格每尾400克——750克,经越冬养殖的可长至1000克以上。目前全区养殖面积3000亩,年产量1500吨。 海鲈 海鲈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珠海市斗门区养殖海鲈已有20年历史,近些年来在选取苗种和养殖技术上不断改进,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目前养殖面积1万亩,并且连成一片,平均亩产量1.2吨,总产量12000吨,是广东省最具规模的海鲈产地。产品除了在省内和港澳地区出售外,还远销到天津和山东等地。
“南水牌”青蟹---------------- 是珠海最具特色的水产品牌之一 “南水”青蟹学名锯缘青蟹,盛产于广东珠江口沿海的磨刀门和鸡啼门之间。本地青蟹养殖的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由于南水企业集团公司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视“青蟹的健康养殖标准化管理技术”的定制和推广,其“南水牌”青蟹在2001年1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严格检测 南水青蟹养殖生产基地面积有4000多公顷,年产值8000多万元;邻近采用“青蟹的健康养殖标准化管理技术”的养殖区面积有3万多公顷,年产值4.5亿元以上。“南水牌”青蟹商品种类有重壳蟹,黄油蟹,肉蟹,膏蟹,水蟹,奄子等。 “南水牌”青蟹的质量不仅符合绿色商品要求,更因蟹膏层厚,色泽亮润,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
横琴经济开发区地处珠江的出海口,岛内无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特有的咸淡水水质等各种自然条件对发展蚝的养殖极为有利。本区精心选址,选定二横琴湾和中心沟作为发展“横琴蚝”的养殖基地。基地目前有养殖面积5000多亩,其中采苗区和养殖区4000多亩;育肥区1000多亩。“横琴蚝”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养殖水产品。主要利用天然海区蚝苗,用水泥棒采集后,选择风浪比较平静,潮流畅通的内湾养殖2-3年,再将成蚝移至育肥区,搭建棚架垂下养殖60天以上才上市。“横琴蚝”以其一大,二白,三肥,四嫩,五脆而闻名,品质享誉港澳和珠江三角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养殖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前景广阔,2001年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横琴经济开发区地处珠江的出海口,岛内无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特有的咸淡水水质等各种自然条件对发展蚝的养殖极为有利。本区精心选址,选定二横琴湾和中心沟作为发展“横琴蚝”的养殖基地。基地目前有养殖面积5000多亩,其中采苗区和养殖区4000多亩;育肥区1000多亩。“横琴蚝”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养殖水产品。主要利用天然海区蚝苗,用水泥棒采集后,选择风浪比较平静,潮流畅通的内湾养殖2-3年,再将成蚝移至育肥区,搭建棚架垂下养殖60天以上才上市。“横琴蚝”以其一大,二白,三肥,四嫩,五脆而闻名,品质享誉港澳和珠江三角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养殖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前景广阔,2001年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 为了充分发挥“横琴蚝”养殖基地的最大效益,基地建成了“横琴蚝”生态园,将养殖生产与悠闲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有机地集于一体,成为农业寻求多方位发展的试验基地。
淡水网箱养殖 万山是全国首先开发海水网箱养殖的地区。本区积极贯彻实施‘‘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积极发展水产品深加工的方针,使过去只有捕捞渔业的渔村,发展成为目前养殖、捕捞、加工 并举、闻名港澳地区的外向型渔业基地。目前,本区的网箱养殖有浮排式的网箱、浮绳式网箱深水抗风浪大网箱等多种类型,适合在各种地域开展养殖,养殖鱼类有石斑鱼,周科鱼类、军曹鱼、黄花鱼等20多种优质鱼。网箱养殖年产量1000多吨,产值5000多万元,渔民收入9000多元。
现有港口船只及捕捞量 我们知道了一些关于珠海渔业目前的状况。如,现在在海上作业的船只主要有:“大拖”,“拖仔”和“虾艇”等。“大拖”约有30米长,造价上百万元一艘,多是出远海做捕捞作业的,一般出海200-300海里,而他们的捕捞产品占渔产品总量的大部分。“拖仔”较小,多做近海捕捞。“虾艇”是在浅海地区捕捞虾蟹等海产的小船只。 接着,渔民们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这艘船的作业情况和他们出海的生活情况。他们还告诉我们最远曾到21`21`N。一般是出海一周才靠一次岸。出海打捞时通常每天撒五次网,一千斤一网,日产量在5千斤以上。
关于过量捕捞 在我们参观渔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人们捕捞上来的一堆又一堆的小鱼小虾。这是一种多么盲目的竭泽而渔的表现啊!重渔民的口中得知,平均每天打捞上来的小鱼小虾足有五六吨之多。因为在打捞上来以后,绝大部分小鱼小虾已经不能存活,所以这些宝贵的资源只好被白白浪费掉,或被直接扔回海中或拖上岸 后被捣碎充作鱼塘养殖的饲料。我们可以想象,平均每天都有如此之多的资源被浪费,渔业减产变得理所当然了。渔民们经常埋怨鱼类减产,然而造成这种后果不也正是他们所招致的吗?只顾眼前利益却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这些都是竭泽而渔的具体表现。试想,假若渔民们能多一份责任心,始终贯彻合理捕捞的宗旨,那么海洋资源就能生息繁衍,造福人类。
右图是香洲海港一角,在美丽的情侣路旁大煞风景。在灰色的海水中漂满了人们丢弃的塑料饭盒,还有五颜六色的各色各样的生活垃圾。海水中也浮动着一层灰蒙蒙的油污。正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使得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产量鱼质量下降。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右图是香洲海港一角,在美丽的情侣路旁大煞风景。在灰色的海水中漂满了人们丢弃的塑料饭盒,还有五颜六色的各色各样的生活垃圾。海水中也浮动着一层灰蒙蒙的油污。正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使得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产量鱼质量下降。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