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 25 人。老师只能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的教学影响好比磁场和电场一样,人数越多、班额越大,教师的影响场越弱,课堂控制力度越差,学生“假参与”现象就越严重。. “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1 、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 2 、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3 、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

r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老师只能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的教学影响好比磁场和电场一样,人数越多、班额越大,教师的影响场越弱,课堂控制力度越差,学生“假参与”现象就越严重。

  2. “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1、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 2、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3、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 4、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4. 小班化教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关于小班的班额,美国小学已降至25-30人,英国小学为30人,德国、法国小学为23人,瑞士小学为19人。关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研究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小班化教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关于小班的班额,美国小学已降至25-30人,英国小学为30人,德国、法国小学为23人,瑞士小学为19人。关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研究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

  5. 一、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优势 1.小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 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6. 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教师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7. 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8. 4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 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心理, 从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9. 5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 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 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 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 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 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 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10. 二、“小班化教学”应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 2、教育充分性原则 3、教育主体性原则 4、教育综合性原则

  11. 三、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1、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

  12. 2、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2、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3. 3、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探究意识。3、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探究意识。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14. 4、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互动意识。4、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互动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15. 四、小班化教学的情境创设 1、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空间形式以及温馨的家庭式、宁静的图书馆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高度紧张、压抑,能够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因而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16. 2、建立起一种能点燃学生奋斗、拼搏的教室环境。2、建立起一种能点燃学生奋斗、拼搏的教室环境。 教师要实施个别化教学,首先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可以采取悬挂一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传统形式;同时,也可以挂上一些学生自己写的激励性的语句条幅。另外,在教室的一些显著位置,放置一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荣誉榜。 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小书库,每周或每月在黑板报中公布一批学习标兵等.

  17. 3、课桌椅的排列要力求变化 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 而小班化教学,其座次排列应该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的安排基本上是两种形式:独立式与合作式。如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等采取独立式较好,而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等则采取合作式较合适。其它形式,如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马蹄形、V形、T形等等。

  18. 4、教师在上课时也要适时地依据教学主体——4、教师在上课时也要适时地依据教学主体—— 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9. 五、“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1、参与教学策略 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 2、合作教学策略 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 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 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

  21.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组织。(2)会协调。 (3)会帮助。(4)会评价

  22. 3、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另一含义就是在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方面体现出来。 4、兴趣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23. 5、自主教学策略 (1)会预习 (2)会提问 (3)会讨论 (4)会学习,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 (5)会反思

  24. 6、活动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明确学习目标,分组学习、游戏竞赛、表演评价、质疑补充。

  25. 7、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26. 8、评价教学策略: (1) 即时评价:当场面批、指导,指出错误之处、即时订正。 (2) 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和内容。 (3) 多样评价:包括:教师的口头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身体姿势进行评价、实施多样化的奖励制度 (4) 自我评价: (5) 交互评价:

  27. 9、创意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 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28. 10、多媒体教学策略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不断拓展课堂空间,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加广阔地延伸。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

  29. 六、“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法 分组教学法; 个别指导法; 体验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 交融教学法; 活用资源教学法; 留有余地教学法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