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934 Views
第四章 设施布置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系统布置设计 SLP 第二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第三节、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第四节、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第五节、服务设施布置与设计. 系统布置设计 SLP. P Q R S T. 作业单位 相互关系 确定. 作业单位确定.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面积. 平面布置 方案确定. 面积相互图解. 修正因素. 实际限制. 方案 X. 方案 Y. 方案 Z. 方案评价 与选择. 方案的评价. 选定的方案. 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 P — 产品和物料,包括其变化和特性; Q — 每种物品的数量;
E N D
第四章 设施布置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系统布置设计SLP 第二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第三节、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第四节、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第五节、服务设施布置与设计
系统布置设计SLP P Q R S T 作业单位 相互关系 确定 作业单位确定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面积 平面布置 方案确定 面积相互图解 修正因素 实际限制 方案 X 方案 Y 方案 Z 方案评价 与选择 方案的评价 选定的方案
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 P—产品和物料,包括其变化和特性; Q—每种物品的数量; 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顺序); S—辅助部门(包括服务部门); T—时间(时间安排)。 上述P, Q两个基本要素是一切其他特征或条件的基础。只有在上述各要素充分调查研究并取得全面、准确的各项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种表格、数学和图形模型,有条理地细致分析和计算,才能最终求得工程布置的最佳方案。
P、Q、R、S、T对布局的影响 设施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物料的搬运方式 设施的规模、物料搬运量、 建筑面积等 物料搬运路线、 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等 辅助作业单位的确定及作业单位关系的确定 搬运设备类型及数量
第四章 设施布置设计 第一节、设施布置设计的过程 第二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第三节、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第四节、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第五节、服务设施布置与设计
设施布置设计的过程 P Q R S T 作业单位确定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面积 面积相互图解 修正因素 实际限制 方案 X 方案 Y 方案 Z 方案的评价 选定的方案
作业单位确定 ① ② 物流关系分析 非物流关系分析 ③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第二节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一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二 综合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三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一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一)考虑因素 8~10条 1.使用同样的设备 6.联系频繁 2.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7.监督和管理 3.作业性质相似 8.噪声、振动、易燃易爆 4.使用同样的公用设施 9.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 5.使用一套人员
(二)非物流关系等级的确定依据 • A级一般只用于部门间有密切的工艺联系或使用相同的设备或场所,如钢材库和下料区、最后检查和包装、清理和油漆等。大量的人员流动也可定为A。 • 如果对A有些把握不准,就可定为E,如两个作业单位间人员流动量大但并不是每时如此,再如方便和安全要求、服务频繁和紧急等。 • U是最多的,当两个作业单位间不需要相关或无干扰时采用。 • X同A一样重要,但方向相反,是不需要密切靠近的。例如油漆间就不能和焊接间相邻。一般噪音、烟尘、发热、致冷和气味都是列X的理由。 • 各个等级的数量参考表6-1 P152
非物流关系评级的方法和步骤 • 由设施布置人员初步决定各作业单位间的关系,并经集体讨论,充分阐明理由并作出分析 • 访问相关图中所列作业单位的主管或上级,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 决定密切程度的标准,并逐项把这些标准列在相关图的理由表中 • 对每一对作业单位确定密切程度等级和理由 • 应允许任何人对相关图提意见、允许多次评审、讨论和修改
分析讨论—作业 试分析学校的主要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影响因素 • 宿舍区 • 食堂 • 图书馆 • 教学楼 • 操场 • 行政办公室 • 锅炉房 • 超市 • 澡堂 • 变压站 1.使用同样的设备 2.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3.作业性质相似 4.使用同样的公用设施 5.使用一套人员 6.联系频繁 7.监督和管理 8.噪声、振动、易燃易爆 9.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
作业单位 ① ② 物流关系分析 非物流关系分析 ③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二 综合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划分标准P89 或经验 • 确定权重比值(1:3~3:1)--量化等级,计算总和--重新划定等级 • **任何一级的物流等级与X级非物流合并时都不应超过O级
作业单位关系 比值(1:1) 物 流 非物流 综合数 分 数 等 级 1-2 A 4 E 3 7 A 1-3 O 1 U 1 O 1-4 U U 0 U 1-5 I 2 O 1 3 I 2-3 E 3 I 2 5 E 2-4 O 1 A 4 5 E 2-5 U X -1 -1 X 3-4 O 1 I 2 3 I 3-5 U O 1 1 O 4-5 E 3 U 1 3 I
三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相关图 前面的分析作业
第四章 设施布置设计 第一节、设施布置设计的过程 第二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确定 第三节、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第四节、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第五节、服务设施布置与设计
第三节 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一 缪瑟的线性图法 二 Tompkins关系表技术 三 面积图确定
一 缪瑟的线性图法 1.布置原则 线条表示 A E I O X 线条长度
2. 布置顺序 2.5 4.6 12 1 A 1 3 4.6 9 U 2 I 2.5.6 4 10 E A O 3 I 1 2.35.6 6 O U O E 4 1 3.6 4 11 E O O 5 5.3 1 4.2 10 E 6 A E I O S 1 2 3 4 5 6 作业单位密切程度表
4 2 1 5 3 6
先将AEIOUX关系量化为数值(参见表4-16),得14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先将AEIOUX关系量化为数值(参见表4-16),得14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
上节课的作业做一个分析R、A、B、C、D、E、F、S上节课的作业做一个分析R、A、B、C、D、E、F、S
缪瑟线性图法的缺点 • 这种方法比较繁琐,尤其是作业单位多的时候。 • 但它采用线段使各作业单位摆放有一定的距离,较适合分离厂房的工厂总平面布置。
第三节 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 一 缪瑟的线性图法 • 二 Tompkins关系表技术 • 三 面积图确定
A E 2,6 3,10 1 X=none 9,11 4,5,12 O I 二 Tompkins关系表技术 准备拼块,在每张拼块上把作业单位写在方块中央,在四个角上顺序依次记录与该作业单位密切程度关系为A、E、I、O、X级的作业单位,X级的作业单位,写在中央作业单位的下方
1,3 2 6 5,9,10,12,13 1,5 4 6 2,3,14 9 1. 布置原则 作业单位密切程度为A的作业单位尽量与其直边相邻,密切程度为“E”的作业单位与该作业单位尽量对角接触注意使有X关系的两个单位离的尽量远 2.布置过程同线性图法 2,6 3,10 1 9,11 4,5,12
2.5 4.6 12 1 A 1 3 4.6 9 U 2 I 2.5.6 4 10 E A O 3 I 1 2.35.6 6 O U O E 4 1 3.6 4 11 E O O 5 5.3 1 4.2 10 E 6 2,5 1 4,6 1 3 2 4,6 2,5,6 3 4 4 1 2,3,5,6 1 3,6 5 4 A E I O S 1 2 3 4 5 3,5 6 1 4,2 6
2.5 4.6 12 1 3 4.6 9 2.5.6 4 10 1 2.35.6 6 1 3.6 4 11 5.3 1 4.2 10 2,5 1 4,6 1 3 2 4,6 2,5,6 3 4 4 1 2,3,5,6 1 3,6 5 4 3,5 6 1 4,2 A E I O S 1 2 3 4 5 6
2.5 4.6 12 1 3 4.6 9 2.5.6 4 10 1 2.35.6 6 1 3.6 4 11 5.3 1 4.2 10 A E I O S 4 1 2,3,5,6 1 3 2 4,6 1 2 2,5,6 3 4 2,5 1 4,6 3 4 3,5 6 1 4,2 1 3,6 5 4 5 6
1 1 2 3 A 4 2 E 5 A O 6 O 3 U 7 A A O 8 U 4 U I 9 U O I U 10 I U U 5 E 11 U O E A A 12 I E O O 13 6 U I U U O X X 14 O I O U U 7 U U U O O I A O O U U U I 8 U 1 U O I U O U 2 I U U O 3 9 U U I U O U 4 O U I 5 10 O O A A O 6 I 11 U E 7 • 下面结合某小型工具箱制造厂的例子讲述这种方法。已知该厂各作业单位相关图已确定如图所示,试作出它的布置。 E 8 U U 12 U U 9 O E 10 13 U 11 E 12 14 13 14
9 13 12 4 1,2,3,5,8 9,13 14 4,5,6,8 7,11 9,12,14 13 1,4 2,3,5,8 2,6 3,10 1 9,11 4,5,12 1,3 2 6 5,9,10,12,13 1,5 4 6 2,3,14 9 2,4 3 6 9,12,13 4,8 7 (x=6) 14 3,7 6,8 4 9,12,13,14 5 7 4 8 14 9,12,13 10 11 1 9,14 1213,14 9 1,4 2,3,5,6,8,10 6 5 (x=8) 14 11 1 10 12
9 13 12 4 1,2,3,5,8 9,13 14 4,5,6,8 7,11 9,12,14 13 1,4 2,3,5,8 2,6 3,10 1 9,11 4,5,12 1,3 2 6 5,9,10,12,13 1,5 4 6 2,3,14 9 2,4 3 6 9,12,13 4,8 7 (x=6) 14 3,7 6,8 4 9,12,13,14 5 7 4 8 14 9,12,13 10 11 1 9,14 1213,14 9 1,4 2,3,5,6,8,10 6 5 (x=8) 14 11 1 10 12
7 4 8 14 9,12,13 4,8 7 (x=6) 14 9,13 14 4,5,6,8 7,11 9,12,14 13 1,4 2,3,5,8 3,7 6,8 4 9,12,13,14 5 1213,14 9 1,4 2,3,5,6,8,10 9 13 12 4 1,2,3,5,8 1,5 4 6 2,3,14 9 2,4 3 6 9,12,13 6 5 (x=8) 14 1,3 2 6 5,9,10,12,13 2,6 3,10 1 9,11 4,5,12 11 1 10 12 10 11 1 9,14
6 5 (x=8) 14 1,5 4 6 2,3,14 9 11 1 10 12 10 11 1 9,14 1,3 2 6 5,9,10,12,13 2,6 3,10 1 9,11 4,5,12 7 4 8 14 12,13 2,4 3 6 9,12,13 3,7 6,8 4 9,12,13,14 5 4,8 7 (x=6) 14 12 13,14 9 1,4 2,3,5,6,8,10 9 13 12 4 1,2,3,5,8 9,13 14 4,5,6,8 7,11 9,12,14 13 1,4 2,3,5,8
这种类似摆积木的方法,虽然也得到多种方案,但总的来说,比线型图方法试错的次数要少得多,而且不存在线条的长短问题,更容易操作。这种类似摆积木的方法,虽然也得到多种方案,但总的来说,比线型图方法试错的次数要少得多,而且不存在线条的长短问题,更容易操作。
关系表技术方案评价 • 如果A级的没有靠近,则罚2分;X级的边靠边也罚2分;A级的只角靠角,为1分;X级角靠角,E级没有角靠角也罚1分。 • 因此上述(a)方案的罚分是2分,是因为4 和6的E级关系没有角靠角而罚的;(b)也是罚2分,同样是4和6 的E级关系没满足;(c)因为将5和8两个X级关系摆在一起,而罚了4分,总罚分为8分;(d)的罚分则为10分。
第三节 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 一 缪瑟的线性图法 • 二 Tompkins关系表技术 • 三 面积图确定
三 面积图确定 面积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 一是将前面分析各作业单位面积需求汇总,根据场地的要求,确定建筑的基本形状; • 二是在此形状上按各作业单位的面积需求进行分配,结合上面布置图,作出有面积的块状布置图(Block Layout)。
1. 空间需求 1)设备空间需求----设备运转所需的面积加上设备维修服务面积需求 2)人员空间需求----应用动作研究和人因工程研究来确定 3)物料空间需求----根据每次搬运的单位负载大小和物流量来决定储存空间 4)通道空间需求----通常根据一些搬运机械标准确定
仍以上述工具箱厂为例,已知各作业单位的面积需求如下表所示。 • 可以算出,总需求为1681平方米,圆整为1800平方米,按长宽比为1:2得厂房尺寸为30×60米。以6×6=36平方米为基本单元格,则总共有50个单元格,各作业单位圆整后的单元格数如表中“单元格数”列。 • 这样,面积块状布置就是在此50个格子上分配各作业单位。
8 6 9 12 10 11 3 3 3 1 1 1 5 2 3 3 3 1 1 1 5 3 3 2 2 1 1 1 注意收货区、发货区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序流程 4 4 4 14 14 13 14 13 14 14 14 7 7 7 7 7 7 7 7 7 7 7
8 6 9 12 10 11 3 3 3 1 1 1 5 2 3 3 3 1 1 1 5 3 3 2 2 1 1 1 4 4 4 14 14 13 14 13 14 14 14 7 7 7 7 7 7 7 7 7 7 7
8 6 9 12 10 11 3 3 3 1 1 1 5 2 3 3 3 1 1 1 5 3 3 2 2 1 1 1 4 4 4 14 14 13 14 13 14 14 14 7 7 7 7 7 7 7 7 7 7 7
11 7 7 1 1 7 1 5 6 5 10 2 1 7 7 7 1 2 2 1 8 7 7 3 3 3 1 3 1 1 7 7 7 3 3 3 3 4 4 4 13 9 12 13 14 14 14 14 14 14
11 7 7 1 1 7 1 5 6 5 10 2 1 7 7 7 1 2 2 1 8 7 7 3 3 3 1 3 1 1 7 7 7 3 3 3 3 4 4 4 13 9 12 13 14 14 14 14 14 14 7 7 5 10 5 1 1 11 6 1 7 7 7 1 1 2 2 2 1 7 3 1 1 8 3 7 7 3 1 7 3 3 3 7 7 3 4 4 4 3 9 12 13 13 14 14 14 14 14 14
2. 面积图的确定 • 以前面图(a)的拼块图为基础,可以得到不同的格子布置图,如下图所示。这里尽量保持各单位的完整性和物流流程的畅通。当然得到的图形还显粗糙,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与修正。 • 需要的面积常常受到实际可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对所需面积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可行,即既符合建筑物的整体外形,又符合各作业单位面积的需要。压缩一些不必要的面积,也可进行新的组合。
2. 面积图的确定 • 如上例,最后考虑到9、12、13和14四区域与生产制造的关系不是特别密切,建筑和使用要求也不一样,便将它们从厂房中另列出来,安排在紧靠厂房的办公房中,修正后的块状布置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