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48 Views
天下职教一家亲. 邢 晖 研究员 / 教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教育行政教研部 主任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职教学会 科研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战略研究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管理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华职教社 专家委员会 委员.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与发展战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邢 晖 2007 年 8 月. 职教人永远的朋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E N D
天下职教一家亲 邢 晖研究员/教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教育行政教研部 主任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职教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战略研究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管理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 委员 地方院校办学特色与发展战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邢 晖 2007年8月 职教人永远的朋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职业教育:抓住机遇 以质图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邢晖 2011年12月1日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思路比结论更重要 个 人 心 得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体验比接受更重要 仰望天空 & 脚踏实地 兼容并包 & 个性特点 无边思考 & 有限解决
本课要点 机遇:职教从量变转为序变和质变 策略:扭住提升内涵品质的关键要素
一 形势:面临转型机遇 政策 实践 理论 结构化思维
挑战 外忧内困 负重前行 职业教育 机遇 前所未有 千载难逢 文化 特色 质 量 规 模 转型 量变 序变 + 质变 实践视角 理论视角 政策视角
职业教育形势 “喜大于忧” 成就空前—— 经济依赖程度 领导重视高度 中央政策力度 增加投入幅度 规模扩张速度 教育培训广度 示范带动效度 各项改革力度 负重发展—— 外部困扰 内部困难 中央热地方冷 政府热社会冷 学校热企业冷 职教热其它教育冷 政策热行动冷 一些地区热一些地区冷 假热真冷 忧 喜
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的素质。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一定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继续加强职业教育,这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国家需要,是人民期盼。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十次讲话——职校定位、四个动词、五个对接、十个衔接 国家体系、制度、政策、标准、机制;
鲁昕副部长报告(6.21) 体会 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国目标 建设职业教育体系——职教目标 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任务 遵循规律 提高质量——职教核心 理念创新 目标定位 教育教学环节创新 (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塑造品德……)
国家职业教育公共管理政策法规框架 宪 法 教育法 劳动法 职业 教育法 1996.9(修订中) 劳动就业培训技能型人才法规 相关各级各类教育教师法规 行政法规 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 综合、组合、联合 400多件 中职 高职 培训 规范性文件 规模 结构 质量 公平 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 第六章 方针- 目标 - 任务 中职三年行动计划 高职五年 引领计划 职教法修订 1996,2012 ? 现行法 五章40条 修改报送稿 九章73条 建立现代职教 体系 服务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5个关键要素17个题 职教会 大调研 部委规章文件 会议、活动 多部门联合发文 教育部 职成司十几个
关注绘制未来的相关法规政策文件 “金三角”规划+12个产业振兴规划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产业振兴计划—— 物流-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轻工-石化-船舶-文化-林业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送审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2011年7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送审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2011年7月) 第一章 总 则 1-11条 第二章 受教育者 12-20条 第三章 职业教育机构21-36条 第四章 教师 37-42条 第五章 行业指导与企业参与 43-50条 第六章 政府职责 51-61条 第七章 社会支持 62-65条 第八章 法律责任 66-71条 第九章 附则 72-73条 53个“应当”,14个“可以” 1个“必须” 18个“鼓励”
中职管理文件(2010年9个) 基本办学——《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德育工作——《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助学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
推进制度建设(2011年) 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原则意见;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国家示范性集团化学校建设的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 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教发展的意见(6号) 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意见(13号) 修订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和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 关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9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国发【2011】22号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调研起草
会议+领导讲话:传递what信号 行业企业对话会(化工、汽车、冶金、机械、供销等十个行业,同一屋檐下话职教……) 中职教学工作会 (2010.12) 职教工作电视会议 职教国际会议 各种专题会(体系、校企合作、信息化、面向农村职教……) 培训班(中高职院校)
从2005年-2009年,连续扩招 100万、100万、50万、50万; 2010 : 830万 2011: 820万
实践探索 体制改革试点——1/10领域, 6/50 专项,68/425试点 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实验区 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和体系建设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各地职教改革创新
职教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改革模式建立体系(68家)职教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改革模式建立体系(68家) 高职综合改革 中职督导 职教立交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先行先试 • 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 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 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 • 教育部和湖北省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 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 教育部、广西共建民族地区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 • 教育部 国务院三峡办 湖北省 重庆市共建 • 三峡库区职教和技能培训试验区 • 教育部与四川省 成都市共建统筹城乡 • 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各地改革创新异彩纷呈 “天津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试验区 “浙江道路”:体制创新、特色发展、政府作为 “河南现象”:职教集团、专业品牌、职教强县 “上海改革”:深层探索、开发课程、注重内涵 “广东跨越”:规模最大、示范校最多、中高衔接 “河北探索“:双带工程 、职教中心、面向农村 “宁波制度”:校企条例、服务地方、强化技能 “青岛经验” :政府统筹、公民并举、校企互动 北京职教分级制; 湖北技能高考;广东、上海中高职 衔接贯通、江苏部分高职注册入学,辽宁职教信息化, 浙江实施中职学校等级新标准 永川职成互动,新余民办教育,德阳职教高地,邢台职教市场 276个改革示范校…… 108+100个高职示范校; 各地职教集团、职教园区,师资建设新举措 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两院院士职校行”活动在宁波举行
技能大赛 • 各省市职业技能大赛 • 天津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 X活动 • 国际职业技能大赛
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办学——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办学——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合作 政—校—企—行—社 官—产— 学—研—资 跨区域职教集团 跨国合作 省内城乡、市县 职业教育 区域合作 1+2,2+1,1+1+1 ,2.5+0.5,3+2,3+1+1,… 区域经济圈合作 东中西合作 跨省合作
国家43个行业 指导委员会 对话-沟通-联动
全国中职国重校 校长培训班
内涵-外延 类型- 层次 职教- 普教 中职- 高职 技术- 技能 教育- 培训 就业- 升学 软件- 硬件 理论学术探索任重道远 独立性- 交融性 职教性-高等性 公益性- 经营性 财政性- 市场性 公平性- 效率性 统一性- 多样性 示范校- 一般校 数量-结构-质量-效益 理论上值得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
职教存在问题和困难(xinghui) 认识低位,重普轻职; 经费短缺,条件不足; 体制分割,缺乏统筹; 体系断裂,沟通不畅; 企业乏力,合作困难; 高学低工,待遇底层; 准入不严,资格无位; 法规减效,亟待加强。 外 部 专业偏离,目标错位; 基地薄弱,设施落后; 课程滞后,教材陈旧; 模式单一,学科倾向; 生源不足,基础欠佳; 教师不适,缺乏实践; 多种难题,质量难保。 内 部
文化 特色 规 模 中职1.47万所,在校生2200万;高职1215所 在校生965万 质 量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转型 • 上好学 • 内涵建设 • 人力资源强国 • 有学上 • 规模扩大 • 人力资源大国 量变 序变+ 质变 -共性-特色-品牌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质量为核心 以能力为本位 以改革为动力 以发展为目标
二 策略:抓住质量关键 三个环节 四个要素 一个节点 两个保障
近期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来自教学工作会议的信息)近期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来自教学工作会议的信息) 1. 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2. 推进中职校企一体化办学 3. 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4. 加强专业建设 5. 推进课程改革 6. 推进教材创新 7.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8. 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三个保障——办学条件 师资 教科研
影响职教办学的关键要素框架(XH) 三个环节 四个要素一个节点 两个保障 经费保障 招 生 就 业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 师资建设 基地建设 管理保障
以就业为导向 兼顾升学和继续学习 提高就业率 专业对口率 初次就业薪水率 提高就业质量 中高职衔接问题 调生源结构保规模 拓就业升学两出口 如何破解招生难? 中职与高中比例 中职与高职衔接 学龄段与非学龄段 学生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生 本地生与异地生 东部与西部 城市与农村 公办与民办 省属-地市属-县市属 收费与免费
高等职教 架桥 接口 专业学位 高端 复合型人才 应用本科 高端 应用型人才 高职 高技能人才 中职 技能型人才 完善 职教 体系 重点 中高职 衔接 工作原则: “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 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存在问题: 理念、结构、质量、脱节、投入、制度 2011年重点是做好 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开发、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招生工作、教师培养、评价机制、 行业指导、集团办学等1 0个衔接; 两年内要形成体系初步框架; 十年内要建立完整体系。 中等职教 通道 货物
扭住 4个关键要素,1个重要节点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 师资建设 基地建设
思路:职业教育要实现“五个对接”(培养系统) 产业 企业 岗位 专业 专业课程内容 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 生产过程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一体化 新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 终身学习 构建“立交桥”
重点1:专业建设是主线 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未来 • 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一、二、三产类); • 考虑地方支柱、优势、紧缺产业、行业、岗位需求,更新专业方向; • 突出现代,改造传统;眼前与长远; • 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 • 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 • 供给驱动与需求驱动, • 长线稳定专业与短线灵活专业; • 宽专业与窄专业;(岗位群 与 岗位) • 专业特色 ,品牌效应; • 每校2-3个特色专业,2-3个精品专业
<案例>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开一个专业、 办一个实体, 兴一份产业、 创一个品牌。 政府需要、 学生成长。 企业追随、 社会满意、 学院(集团公司) 系(行业公司) 系(行业公司) 系(行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专业+公司
重点2:课程建设是重点 整体优化 职业素质 实践能力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贯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标准-内容-结构-实施-评价-功能 • 企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 文化课与专业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 理论课与与实践课;基础平台+专门化方向;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 • “双证书 ”标准的衔接沟通 • 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 教材编写、选用;新专业教材、本土化 •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职教信息化手段
新一轮中职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框架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和专业技能两大类 为职业生涯 可持续发展服务 基础平台+专门化
重点3: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外聘教师 双师素质结构 职业幸福感 •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 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 提升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规划、协调、执行能力。 • 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以生师比低于20:1的标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现状:数量、结构、质量、管理(群体、个体)教师现状:数量、结构、质量、管理(群体、个体) • 问题判断:教师是影响职教质量提高的瓶颈;师资总量“少”,适用教师“缺”,师资结构“偏”,资质和待遇“低”,师资管理“难”,职教师资职业“倦怠”。 • 措施思考:战略高度狠抓师资,培养培训提升师资,“双师”素质引导师资 ,专兼结合优化师资,统筹资源用好师资,突出特色管理师资。 •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15万,到企业实践,2月/ 2年;企业请师傅,兼职队伍, “双师型”结构,“四维一体”教师 十二五规划
<案例> 永康市职技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 上挂 与高校与科研院所挂钩 学校办学目标 横联 联合企业科研技术力量 参加社会实践 五大措施 下校内车间锻练 观念 去高校学习进修 内提 经验 校 本 培 训 职业教育本质 教育科研与技术研发 技能 青蓝工程 名师工程 五大措施 外引 双师工程 371工程 引进全国各地优秀人才 提 高 能 力
职业院校教师 新理念 大 职 教 体 系 观 面 向 大 众 教 育 观 人 人 成 才 学 生 观 适 应 需 求 质 量 观 立 德 树 人 德 育 观 能 力 本 位 教 学 观 四 维 一 体 素 质 观
分析:教师的几个境界——我们在哪? 讲 + 做 + 导 创新型 发展型 科研型 讲 + 做 享受型 经验型 讲 生存型 做 实践型 Or
重点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条件 校内校外 共建共享 产学研一体 • 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共建基地(企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 • 坚持校企合作建设基地 校中厂 厂中校 • “产-学-研-培-考”功能一体化,一条龙服务 • 综合性基地与单一功能性基地;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 教学实习、消耗性实习与生产性实习 • 有偿服务,基地经营,改善实训设备和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 专业群 1234 技能群 abcd 岗位群 ABCD
产业文化进教育 工业文化进校园 企业文化进课堂 实训区 教学区
<案例> 北京劲松职高 模 拟 仿 真 的 实 际 工 作 环 境 先 进 的 辅 助 教 学 硬 件 五 星 级 酒 店 标 准
关于校企合作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5日第10版 中国教育报 2008-1-31第3版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30日第6版 2007年6月21日第4版 邢晖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 新视野 “战略联盟”的合作发展观; “尊重技能”的人才评价观 “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 “互利共赢”的双重效能观 新特点 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政策引导 校企合作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 区域和地方个性化探索难能可贵 中职、高职校企合作竞相火热 西部和农村职教跨区域多层次合作 职教集团既是校企合作的新路径, 又是新亮点、新趋势 新进展 形式:传统模式更加深化成熟,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内容:从单因素合作转为多方面合作, 从单项推动走向综合改革 效能:双方受益,多方满意 新思考 多角度解析 校企合作半工半读 是教育思想 是教育制度 是育人模式 是管理结构 是助学举措 是工作探索 校企合作走深处 进出办学热两头 校企合作如何 持久发展? 校企动力要合拍 诚心态度要一致 体制机制要创新 组织管理要跟进 学校整体要改革
校企合作的思路和重点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 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 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 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思 路 着 力 点 • “教育链融入产业链” • “教学链融入生产链”、 • “人才链支撑产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