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93 Views
第六章 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6-3 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岩漿活動. 火山噴發:岩漿從地底噴出的劇烈活動,一般錐狀是位於 聚合性 板塊交界處經過多次噴發,由 岩漿 和 岩屑 等噴出物層層堆積而成 火山地形:火山會因岩漿的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貌。. 岩屑堆積. 岩漿凝固. 岩漿活動 - 錐 狀火山. 特性-由 岩屑 和 岩漿 等噴出物層層堆積形成 岩漿成份- 安山 岩質,二氧化矽含量 高 。 岩漿性質-黏性 大 , 不易 流動。 火山外貌-火山成 錐狀 。
E N D
第六章 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6-3 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岩漿活動 • 火山噴發:岩漿從地底噴出的劇烈活動,一般錐狀是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處經過多次噴發,由 岩漿 和岩屑等噴出物層層堆積而成 • 火山地形:火山會因岩漿的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貌。 岩屑堆積 岩漿凝固
岩漿活動-錐狀火山 • 特性-由岩屑和岩漿等噴出物層層堆積形成 • 岩漿成份-安山岩質,二氧化矽含量 高 。 • 岩漿性質-黏性 大 , 不易 流動。 • 火山外貌-火山成錐狀。 • 分布地區-義大利維蘇威火山、臺灣北部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龜山島、海岸山脈、蘭嶼、綠島等。 (西太平洋火山島鏈,北從日本、琉球,南到菲律賓、印尼的火山皆是)
岩漿活動-盾狀火山 • 特性-主要以 岩漿 為主。 • 岩漿成份-玄武岩質,二氧化矽含量低。 • 岩漿性質-黏性 小 , 易 流動。 • 火山外貌-地貌較 平坦 。 • 分布地區-澎湖群島(熔岩臺地)、夏威夷群島、冰島。
岩漿活動 • 火山的噴出物除岩漿、火山碎屑外,還有水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氣等。 • 岩脈:地下岩漿上升時侵入岩層間裂縫,逐漸冷卻凝固後形成柱狀的火成岩體。
岩層的變形-褶皺 • 定義:地下深處的岩層因溫度較高而具可塑性,若在強大 擠壓 的力量作用下岩層成波浪狀彎曲,經過抬升作用及侵蝕 作用才會露出地表。
岩層的變形-褶皺 • 背斜構造:褶皺凸起的部分,即波浪狀地層的波峰部分,因兩翼相背傾斜而得名。 • 向斜構造:褶皺凹下的部分,即波浪狀地層的波谷部分,因兩翼相向傾斜而得名。
岩層的變形-褶皺 • 地表地形的起伏,主要是大自然外部的地質營力所造成的(如風化、侵蝕),如右圖 • 凹下去的河谷,事 實上是背斜構造的 地層。 • 凸起來的山區,事 實上是向斜構造的 地層。
岩層的變形-褶皺 • 褶皺是在強大的擠壓力量下形成,通常會伴隨 變質 作用的發生,產生 變質 岩。
岩層的變形-斷層 • 定義:岩層受力作用時,破裂面兩側的岩石發生相對錯動。
岩層的變形-斷層 • 斷層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面。斷層面通常是傾斜的,若將它看成一個斜面,斜面上方的岩層稱為「上盤(磐)」,下方的岩層則稱為「 下盤 (磐)」。 • 依相對移動情形,區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
岩層的變形-斷層 • 1正斷層:張力作用下,上盤(順著重力趨勢)相對於下盤向下滑動的斷層。常見於張裂性板塊交界帶,如:中洋脊
岩層的變形-斷層 • 逆斷層:在壓力作用下,上盤(逆著重力趨勢)相對於下盤向上推移的斷層。常見於聚合性板塊交界帶,例如隱沒帶。
岩層的變形-斷層 • 平移斷層:斷層面兩側的岩石,沿水平方向錯動(剪力作用)。
岩層的變形-斷層 • 斷層發生錯動,是引發地震的主要原因。 • 岩層受力斷裂時所釋放的能量,主要以波的形式傳波出去,此波稱為地震波。
岩層與地球歷史 • 地層發生任何變動(沉積、侵蝕、傾斜、斷層、褶皺、岩脈侵入等),皆稱為地質事件 (1)地層中有 砂 岩、 頁 岩或 石灰 岩的沉積岩,表示曾發生過沉積作用。 (2)地層中有火成岩或岩脈,表示曾發生過 火山 運動。
岩層與地球歷史 • 判斷「地質事件」先後順序的準則: (1)水平原理:沉積岩層最初都是水平狀態,若有傾斜、彎曲、斷層等現象,表示曾發生過地殼變動的地質事件。 (2)疊積原理:沉積岩新的地層在上,老的地層在下,判斷岩層的年代先後順序,應由 下 往 上觀察。 (3)截切原理:較早的事件會受晚發生事件的影響(如:截切、貫穿),亦即被切斷或貫穿的是較 早的事件。
岩層與地球歷史 • 請判斷右圖岩層剖面中所發生「地質事件」的先後順序: I地層→ 甲岩脈→ B侵蝕→ II地層→ 乙岩脈→ A侵蝕
岩層與地球歷史 • 請判斷右圖岩層剖面中所發生「地質事件」的先後順序: 岩層1→ 岩層2→ 乙褶皺→ 甲岩脈→ B侵蝕→ 岩層3→ 岩層4→ 丙斷層→ A侵蝕
化石劃分地質時代 • 化石:是古生物的 遺骸 ,或其活動所遺留的 痕跡 。 • 只有沉積岩才可能有化石的蹤跡。 • 地球歷史有46億年之久,科學家依據重要的事件和化石種類,將這段歷史區分成不同的段落,稱為地質時代。
化石劃分地質時代 (1)絕對地質時代:因為岩層中組成礦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會隨著時間而衰變,就像岩層裡的天然時鐘一樣,可以計算出岩層大致的年齡,此法定出的時間雖然明確,卻不方便記憶。 (2)相對地質時代:依據重要事件和化石種類,將地球46億年的歲月劃分為數個時間段落。如: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 代。
化石劃分地質時代 • 科學家在比對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大陸上的沉積岩層是否為同時代堆積,或判斷岩層形成年代時,其中有些特定化石是很好的判斷依據,這類化石稱為標準化石。(要作為「標準化石」,該物種必須是當時分布廣、數量多,但是後來絕跡了,才具有代表性) (1)古生代:三葉蟲。 (2)中生代:恐龍和菊石。 (3)新生代:哺乳類和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