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31 Views
2013年桂林事业单位备考 公共基础知识 主讲 : 中公教育-奚俭锋. www.offcn.com. 《 公共基础知识 》 笔试安排. 2013 年桂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设置笔试环节,应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的考生,均要参加公共科目的笔试。 笔试科目为 《 公共基础知识 》 和 《 综合能力测试 》 两科,单科分值满分为 100 分,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测试范围包括 时政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常识、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常识、公文写作与处理 、行政职业能力等。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公文改错等.
E N D
2013年桂林事业单位备考 公共基础知识 主讲:中公教育-奚俭锋 www.offcn.com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安排 • 2013年桂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设置笔试环节,应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的考生,均要参加公共科目的笔试。 • 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测试》两科,单科分值满分为100分,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测试范围包括时政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常识、法律常识、行政管理常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行政职业能力等。 •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公文改错等
考察比例 考察比例: 法律: 30%-45% 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法理、劳动法 时事政治: 20%-30%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期重要政治文件、时政新闻 经济: 5%- 15%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国际经济常识 中国经济现状 哲学: 5% 行政管理、公文
考察内容 命题特点: 1.法律和政治是考察重点 2.命题简单,考察主干知识,不会过细过深 3.题型趋势以客观题为主 4.容易通过短期培训获得较大提高
毛概: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独立自主B.自力更生 • 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革命 • C.恢复国民经济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毛泽东我党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一文中。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 C.《矛盾论》D.《反对本本主义》 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提出 • B. 提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C. 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 • D.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
中特: 5.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 • A.思想作风建设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 B.领导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7.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论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思想武器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坚持改革开放 8.目前,我国省级政府陆续建立了政务微博,这从一个视角折射出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B.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 C.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D.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9.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 B.民主化水平低,社会分配不公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时政: 10.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获得此殊荣。 • A.莫言 B.陈忠实 • C.张贤亮 D.贾平凹 11.2012年2月1日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 • A.科技 B.改革 C.人才 D.教育
时事政治: 1.毛泽东思想概论 1921-1927 萌芽阶段(大革命) 一大、二大、三大 1927-1936 形成阶段(土地革命)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6-1945 成熟阶段(抗日、整风) 整风运动、七大、《<共产党人>发刊词》 1945-1957 继续发展阶段(解放、建国) 七届二中全会、八大、三大改造
2.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南巡讲话: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有利于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十八大报告 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 12.我国宪法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 A.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B.全体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 • C.全体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D.全体到会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 13.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 A.鼓励、支持、指导集体经济的发展 • B.鼓励、支持、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 C.鼓励、指导、引导集体经济的发展 • D.鼓励、指导、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14.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 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 A.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 B.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6、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是() • A、首长负责制 B、议行合一 • C、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集中制 民法: 17.如果遗嘱人先后立了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应该以()为准。 • A.代书遗嘱B.录音遗嘱C.自书遗嘱D.最后一份遗嘱 18.李某为一精神病人,其父要外出工作,故将门反锁以防止其外出惹事,结果李某翻墙逃出,并将何某打伤,何某花去医药费3000元,这一损失应()。 • A.完全由李父承担,因为监护责任为无过错责任 • B.由受害人何某承担,因为李父已经尽到了监护义务 • C.主要由李父承担D.主要由何某自担,李父应给与相应补偿
19.甲男与乙女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尚未共同生活。不久,甲男不幸因病去世。甲男生前住父母处,留下婚前存入银行的9万元个人存款。关于甲男存款,下列继承方式正确的是()19.甲男与乙女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尚未共同生活。不久,甲男不幸因病去世。甲男生前住父母处,留下婚前存入银行的9万元个人存款。关于甲男存款,下列继承方式正确的是() • A、乙女不得以配偶身份继承甲男的存款 • B、乙女可以配偶身份继承甲男的存款全部 • C、乙女可与甲男父母共同继承甲男的存款,得到4.5万元左右 • D、乙女可与甲男父母共同继承甲男的存款,得到3万元左右 劳动法: 20、劳动者提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A、60 B、30 C、15 D、3 民诉法 21、下列案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的是( ) • A、甲向单位索要工资 • B、无经济来源的乙向女儿索要赡养费 • C、丙请求购货人支付货款 • D、村委会收回发包给丁的承包土地
刑法: 22.李某夜间偷运毒品,何某见状上前抢劫,李某为了保护毒品,以暴力进行反抗,致何某重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紧急避险 B.故意伤害 • C.正当防卫 D.防卫过当 23.甲为窃取财物将在火车站候车室睡觉的乙的行李箱提走,打开一看却发现其中只有一支手枪和一本警官证,甲的行为()。 • A.构成盗窃枪支罪B.构成盗窃罪 •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盗窃枪支罪和盗窃罪未遂 24、某国企出纳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企业财产300万,甲构成() • A、贪污罪 • B、受贿罪 • C、职务侵占罪 • D、挪用公款罪
法理 一、法的含义 • 法是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 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规范性) •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国家意志性) •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强制性) • 4.法在国家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普遍性) • 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程序性) 二、法的局限性 1.物质制约性 2.人的局限性 3.法本身的局限性 三、法的渊源 • (一)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法源 •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这是由我国国家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1.宪法 • 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的,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极其严格。 2.法律 • 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 法律保留: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 3.行政法规 •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 • 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 (2)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 宪法规定,国全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6.规章 •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 地方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二)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 1.宪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次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 5.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 6.国际条约要看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只有其规定转化为我国国内法以后,才能和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进行比较。 •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 25.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人都有工作 B.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 C.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 D.失业率低于3% 26.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 • C.商品的全部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27.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 A.法定准备金率、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 B.利率、汇率、法定准备金率 • C.增值税、各种所得税、消费税 • D.利率、汇率、公开市场业务 28.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 • A.紧缩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 C.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D.积极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 • 财政政策:税、费、财政支出、发行国债 • 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公开市场业务 • 收入政策:最低工资限额 •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与经济发展的 速度成正比关系,也与通货膨胀的速度成正比关系 • 抽水和放水
谢谢大家 再见 中公教育-奚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