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67 Views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杂谈 -- 八年级下教材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伊娜 2014 年 1 月 13 日 常州. 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1. 默读与朗读 的不同作用? 2.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 --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是被告诉或被领着找到正确答案或明白故事情节,还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读懂文本?) 3. 故事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 -- 故事文本的特点? -- 故事阅读的特点? -- 如何把握故事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4. 如何才能有效激发想象力?. 我对阅读( I )的建议:
E N D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杂谈--八年级下教材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伊娜 2014年1月13日 常州
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1. 默读与朗读 的不同作用? 2.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是被告诉或被领着找到正确答案或明白故事情节,还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读懂文本?) 3. 故事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 --故事文本的特点? --故事阅读的特点? --如何把握故事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4. 如何才能有效激发想象力?
我对阅读(I)的建议: • ---重在理解,控制产出。产出的目的只在于引导或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尽量让学生整体阅读,享受阅读过程。教师不要控制过多,干预过多。 • ---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猜词、推理、发现、归纳、概括的空间和帮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要总是急于告诉和讲解。 • --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文本体裁和内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程序和活动(如三阶段模式、DRTA模式等)。
关于阅读(II) • 首先把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学好学透,才有做其他练习的基础,否则,练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其次,练习的进行要紧紧围绕课文展开。例如,针对课文中的一个新词做活用练习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已经学会原句,还要保证所造出的句子使用的词义与课文中的词义相一致。再比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时,要特别强调使用课文中的词、短语和句子。即使是让学生做自由练习时,也要鼓励他们尽可能地使用课文中的语言。 • --- 引自刘润清、崔刚(2008)
关于读后活动 • 两个目的: • 1)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 • 2)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 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读后活动举例(一)张正东《英语教学论》 • 1、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的讨论。 • 2、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讨论。如是线性结构,应注意该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等;如是层次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分主题句、用于支撑主题句的事实等。
3、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对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型填空,围绕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关于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等。如果复述课文,最好改变原作者的角色,以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口气讲述,以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3、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对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型填空,围绕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关于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等。如果复述课文,最好改变原作者的角色,以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口气讲述,以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活动意义 •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认识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体验内含的情感,并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本课所掌握的语言形式。
(二)王初明提倡读后续写---摘引自“读后续写题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5期)(二)王初明提倡读后续写---摘引自“读后续写题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5期) • 王初明(2012)从理论上对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进行了论证,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证明此任务用于二语教学益处多多。 • 读后续写的主要促学优势如下: • 1. 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 • 2. 融入读物提供的语境学习语言; • 3. 语言可模仿,内容则要创新; • 4. 顺着语篇续写,学习连贯表达; • 5. 补全的是语篇,而非单词或短语; • 6. 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紧密,显著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 7. 对外语教学与学习几无负面影响。
阅读的重要性—外语名家的看法 • 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 •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显,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得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何其莘(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 • “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黄源深(华东师范大学): • “我认为要真正学好外语,就是要大量地读,大量地写,大量地听,大量地讲。而前两者尤为重要。” • “好的外语是读出来的。”
李观仪(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 • “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依靠不间断的大量阅读,而阅读又必须做到精泛结合,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有了扎实的读与写的基础,听说跟上是不难的。”
吴古华(清华大学,2000) • “从长远来说,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大量阅读易上口的、地道的英语阅读材料或书籍,是提高口语的根本途径之一。”
两项有关阅读的课题研究--摘自《三联生活周刊》P.056, 2013年第44期 • 第一项课题: •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罗少茜正与育新小学的两名老师合作,进行一项课堂改革。 • 她在二、三年级学生中推广“持续默读”。是在每次上课前,让孩子毫无压力地阅读5分钟英文书籍。持续一周后,学生们的阅读速度从5分钟十几个词,扩展到几百个词。老师询问阅读内容,学生最开始用中文说,后来中英文夹杂,最后就能很自然地用英文表达了。更重要的变化在于,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即使那些最调皮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不要逼迫他们做乏味的训练。如果培养了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他们就能读得非常好。”罗少茜告诉我们。
另一项课题: • 北师大附属三帆中学的一名初中老师采取了一项更大胆的改革。他要求学生每个月要读一本英文原著,厚度在200页以上,同时再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读书报告。很多人都不相信初中学生能完成,然而他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 “这项活动的价值,就是实现了学习要‘意义为先’的目的。学生的阅读内容、写的书评都是有意义的,他们才会投入地做下去。学习语言,不要过度关注语言的形式,而应该让学习有意义起来。”
罗少茜: • “你们应该提倡家长不要乱报补习班,而是在家里极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中文怎么读,英文就怎么读。”她所知道的两名体育生从最基础的阅读开始,现在已经能读《纽约客》了。 • “我看有些老师上课,讲单词用了20分钟,再花10分钟讲句子,留给学生互动的时间只有5分钟了。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是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