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谈谈语文备课 常见的几个问题

温儒敏. 谈谈语文备课 常见的几个问题. 语文备课中常见的通病之一,是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算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 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太粗放,缺少整体统筹,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好中小学语文衔接连贯的问题。. 课改以来编的各种新教材,在人文性方面加强了,但科学性系统性比以前明显差了。 突出的表现,是课程学段目标体现不足,语文知识点、能力点淡化,甚至被搅乱了。. 基础研究的缺失与教材的混乱,直接影响到我们一线老师的备课质量。. 语文教学 这种随意性,在其他学科是极少见的。

ran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谈谈语文备课 常见的几个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温儒敏 谈谈语文备课常见的几个问题

  2. 语文备课中常见的通病之一,是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算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语文备课中常见的通病之一,是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算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

  3. 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太粗放,缺少整体统筹,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好中小学语文衔接连贯的问题。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太粗放,缺少整体统筹,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好中小学语文衔接连贯的问题。

  4. 课改以来编的各种新教材,在人文性方面加强了,但科学性系统性比以前明显差了。课改以来编的各种新教材,在人文性方面加强了,但科学性系统性比以前明显差了。 突出的表现,是课程学段目标体现不足,语文知识点、能力点淡化,甚至被搅乱了。

  5. 基础研究的缺失与教材的混乱,直接影响到我们一线老师的备课质量。基础研究的缺失与教材的混乱,直接影响到我们一线老师的备课质量。

  6. 语文教学这种随意性,在其他学科是极少见的。语文教学这种随意性,在其他学科是极少见的。 难怪人们总是批评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缺乏,少慢差费。

  7. 现在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经验、案例非常多,也很容易得到,但对一线老师来说,还是资源匮乏。或者说,是那种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参考的资源匮乏。现在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经验、案例非常多,也很容易得到,但对一线老师来说,还是资源匮乏。或者说,是那种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参考的资源匮乏。

  8. 通常备课的过程就是: 一、揣摩教材编选的意图,包括为什么设定一个单元,单元主题是什么,选文如何搭配,每篇课文主要教什么(特别注意看思考与练习题的指向); 二、按照教参提供的结论去理解课文; 三、选择某一种教案,把前面两方面理解镶嵌进去,形成自己的教案。

  9. 备课不能直奔教材,应当对教材的课文和练习做必要的调整和组合。教师用书也只能做参考,不能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和资源。备课不能直奔教材,应当对教材的课文和练习做必要的调整和组合。教师用书也只能做参考,不能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和资源。 现在的教师用书普遍编辑水平教差,教材对教什么都不太清楚,而参考书是配合教材的,往往也说不清楚。

  10. 改变语文课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不能等待,教研员可以帮助一线老师尽力改变备课的方式。改变语文课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不能等待,教研员可以帮助一线老师尽力改变备课的方式。

  11. 首先,教研员要帮助老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要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目标,有整体的了解。

  12. 怎么去了解和把握整体? 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13. 建议大家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然后再寻找备课的内容与目标。建议大家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然后再寻找备课的内容与目标。 这是备好课的前提。

  14. 罗列一下初中到底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具备哪些基本的语文技能?罗列一下初中到底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具备哪些基本的语文技能? 这些语文素养的“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要点,“干货”)要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 要有梯度,由浅入深,螺旋式提升。

  15. 现在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习得。 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体现不够,备课讲课也很少给出具体方法。 我们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落实,让它成为语文课的“干货”。

  16. 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依照课标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各个学校情况,把语文要素的一些要点(知识能力点等)抽离出来,梳理成一个系列,分布到各个年级和单元中。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依照课标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各个学校情况,把语文要素的一些要点(知识能力点等)抽离出来,梳理成一个系列,分布到各个年级和单元中。

  17. 新教材出来之前,可仍然按照现有教材的单元顺序以及课文组合来备课,但最好往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方面靠一靠;新教材出来之前,可仍然按照现有教材的单元顺序以及课文组合来备课,但最好往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方面靠一靠; 讲一点梯度,而不是“主题先行”,把教学计划弄得很零碎、很乱。

  18. 当然,也不要机械地分割、镶嵌,不是重回过去那种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训练。当然,也不要机械地分割、镶嵌,不是重回过去那种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训练。 最好每课一得,“得”就是语文素养的某一方面,包括知识、能力。

  19. 备课中常见的第二个通病,就是老师自己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教案,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备课中常见的第二个通病,就是老师自己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赖别人的现成的教案,容易导致在“教什么”方面的随意和模糊。

  20. 教案的选择、设计要从学情出发,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案的选择、设计要从学情出发,要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 没有万能通用的教案。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种参考。 借鉴别人的教案必须适合自己的个性能力否则就会生搬硬套。

  21. 有些教案很有条理,甚至有些创意,很好看,但对课文的理解可能是硬套的,没有结合本班的学情,更没有自己的“感觉”。有些教案很有条理,甚至有些创意,很好看,但对课文的理解可能是硬套的,没有结合本班的学情,更没有自己的“感觉”。 这也导致“教什么”的模糊随意。

  22. 举例: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23. 很多老师备课时都是轻车熟路,照搬既定的结论,人云亦云,只有技巧没有感觉。很多老师备课时都是轻车熟路,照搬既定的结论,人云亦云,只有技巧没有感觉。 那是因为备课时没有细读作品,自己没有进入作品的世界,这无论如何也很难让你的学生感动和喜欢。

  24. 备课中常见的第三个通病,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备课中常见的第三个通病,是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教给方法。

  25. 《皇帝的新衣》教案 设计理念: 一、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想象力,所以教读本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教师着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边读课文边猜想,比较自己的想象与课文作者的想象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体会,创造出新的画面、新的情节,写出故事的结尾。 二、教读本文时,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细读中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多方面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情。

  26. 《皇帝的新衣》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童话的特点:想象与夸张。 (3)找出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判别“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要敢于正视现实,要多一份真诚,要敢于讲真话。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间接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27. 《皇帝的新衣》教案2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过去所学的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入题,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课外所阅读的其它童话作品,如《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丑小鸭》等,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引出对童话体裁的认识。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猜,掌握文章故事情节 1.这是一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力,下面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猜想文章的故事情节,看看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是否一样。(注意请学生在默读过程中不要急于读下文,读到某一情节处要停下来,让自己有想象的时间),例如: ①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些”,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②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象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③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象一下,大家看到光着身子的皇帝会怎样?

  28. 2.读完全文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情况,讲一讲自己所想象的情节。(这样既让学生体会文章丰富精妙的想象,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力)2.读完全文后,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情况,讲一讲自己所想象的情节。(这样既让学生体会文章丰富精妙的想象,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力) 3.这篇课文围绕着“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依次用一个词写出文章中各个人物与“新装”的关系,从而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①皇帝→②骗子→③大臣→④皇帝→⑤百姓→⑥小孩(爱)(织)(看) (穿)(议)(揭)新装

  29. 三、品味语言、展开讨论,认识文章人物与主题三、品味语言、展开讨论,认识文章人物与主题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皇帝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的语句,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就皇帝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展开讨论。 2.说一说:你眼里的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3.教师归纳、点评 4.思考: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大臣、老百姓、皇帝都不敢说真话,最后是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做人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要敢于讲真话,要正确判别生活中的真、善、美。

  30. 四、发挥想象,迁移训练,为课文写一段自己版本的结尾四、发挥想象,迁移训练,为课文写一段自己版本的结尾 可以就着课文的情节发展,也可以假如在游行过程中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来写。 教师介绍叶圣陶先生1930年写的续作《皇帝的新衣》,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给文章续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结尾。学生写完后,进行课内交流,教师作肯定性总结。

  31. 五、课外拓展,阅读积累 查找资料,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一步体悟童话的迷人色彩和现实意义。 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简单明了,加上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学习本文很有兴趣,所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特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扣住童话的特点,充分发挥课文的文本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认识到童话的想象与夸张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想象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跳出课文的限制,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这些环节都能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

  32. 备课的第四个通病,程序太多,安排学生读得太少。备课的第四个通病,程序太多,安排学生读得太少。

  33. 要求小学开始学点语法修辞,掌握一些语文知识,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为了学习时间上更“经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听说读写。要求小学开始学点语法修辞,掌握一些语文知识,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为了学习时间上更“经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听说读写。 但和传统语文教学相比,现在语文教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读得太少,道理讲得太多。

  34. 现在备课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七八个程序。这有点死板。老是这一套,课会讲得很琐碎,很技术化,破坏阅读的总体感觉,破坏语文课要有的熏陶的氛围。现在备课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七八个程序。这有点死板。老是这一套,课会讲得很琐碎,很技术化,破坏阅读的总体感觉,破坏语文课要有的熏陶的氛围。 不要把一节课划分很多很细,也不一定老是一种程序与套路。文体、内容有差异,可以设计不同的程序。

  35. 《爱莲说》的教案之一 爱莲说教案之一 知识目标:3点 能力目标:2点 情感目标:3点 教学重点:2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明确: 本文作者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36.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3点 •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3点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2点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3点,每一点下面还有分abc •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 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 八、布置作业 2点

  37. 程序可以少一些,主要就是围绕“读”来进行。程序可以少一些,主要就是围绕“读”来进行。 要始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寻找作者“原意”,那容易限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表各自感受,是要实现对课文的“基本理解”, 既放开,又收拢,最终落实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上来。

  38. “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的阅读有别于一般的阅读,它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是一种“不完全自由阅读”。 要避免一种误解:以为课的安排程序越多越活跃,就越好。

  39. 备课的第五个通病,是滥用多媒体。

  40. 过分依赖媒体中介,可能会破坏阅读中的语感,限制想象力。过分依赖媒体中介,可能会破坏阅读中的语感,限制想象力。 多媒体的运用必须适度。 年级越高,多媒体使用越要相应减少。

  41. 《土地的誓言》教案的导语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 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42. 《陋室铭》的教学导入语 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