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k likes | 1.58k Views
陈川宁. “中层领导”的概念比较宽泛,一般来说,处于上有领导、 下有下级的领导都可以称作“中层领导”,但多数情况下往往指县处级、科局级。. 为官之道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况且有许多是可以体会而难以言传的。. 对“怎样当好中层领导”从来没有作过系统的研究,也只能讲些个人多年来从政的一些零星感受和体会,只能是漫谈式的。. 关于题目. “怎样当中层领导” , 而不是“怎样当 好 中层领导”。. 关于内容. 讲那些不好的方面, 请勿对号入座, 如有雷 同,纯属巧合。. 主要内容. 一、工作方法. 怎样当中层领导. 二、人际关系. 三、自身修炼.
E N D
“中层领导”的概念比较宽泛,一般来说,处于上有领导、 下有下级的领导都可以称作“中层领导”,但多数情况下往往指县处级、科局级。“中层领导”的概念比较宽泛,一般来说,处于上有领导、 下有下级的领导都可以称作“中层领导”,但多数情况下往往指县处级、科局级。
为官之道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况且有许多是可以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为官之道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况且有许多是可以体会而难以言传的。 对“怎样当好中层领导”从来没有作过系统的研究,也只能讲些个人多年来从政的一些零星感受和体会,只能是漫谈式的。
关于题目 “怎样当中层领导”, 而不是“怎样当好中层领导”。
关于内容 讲那些不好的方面, 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 同,纯属巧合。
主要内容 一、工作方法 怎样当中层领导 二、人际关系 三、自身修炼
主要讲一讲,作为一名领导干 部,在工作层面上应了解掌握的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
别拿中层领导不当“官”看 (一)
中层领导,往往被戏称为“豆饼干部”,“上挤下压”。也正是因为处于“上挤下压”,就像人的骨骼,骨与骨之间的中层领导,往往被戏称为“豆饼干部”,“上挤下压”。也正是因为处于“上挤下压”,就像人的骨骼,骨与骨之间的 “软组织”一样,其位置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在国家机关中,虽然有部长,又有司局长,但实际权力在处长手里。在国家机关中,虽然有部长,又有司局长,但实际权力在处长手里。 在省里的各个厅局,实际权力仍然在处长这个层面上。 在县区或是一个处里,实际权力无疑在科局长手里。
中层干部级别不高,却实权在握。 中层干部的行为很难被控制,有着 相当大的工作自由度和权力空间。 中层领导是一种特殊官位,既是 决策者,又是执行者。
中层领导的作用发挥得好是一座桥梁,使工作上下畅通,发挥得不好就是一堵墙, 使工作形成“中梗阻”。 中层领导是本工作领域的权威、专家,上级领导的主意需要中层领导拿,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层领导的主张就是上级领导的主张。 部署工作,要中层领导提出,如何实施还要中层领导说了算,他可以对决策补充、完善、修正,创造性地实现工作目标。
由此可见,中层领导在我国的党政机关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中层领导在我国的党政机关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千万别拿中层领导不当“官”看。
新官上任慎重烧好“三把火” 咋个能把“新官上任三把火”既烧得旺,又不昏头? (二)
新官上任,猛烧几把火。 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想法也 是值得提倡的。 要注意克服浮躁心理和急于求成心理,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有些工作,一旦办错了,就无法改正、无法挽救,常说“没改” 。
一是 不要“装”,心里不要发毛、发虚, 生怕别人小瞧自己。
一是 不要“装”,心里不要发毛、发虚, 生怕别人小瞧自己。 一名领导的风度、风格,优良的气质以及工作能力和水平绝不是装出来的,即使装了一时,也装不了长久。别以装腔作势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无能,那只是一时的。
一是 不要“装”,心里不要发毛、发虚, 生怕别人小瞧自己。 二是 不要轻易否定你的前任。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一任接一任,一茬接一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决不能对前任所决定的重大决策随心所欲,想改什么就改什么,甚至发动大家找前任领导工作期间的“毛病”。
一是 不要“装”,心里不要发毛、发虚, 生怕别人小瞧自己。 二是 不要轻易否定你的前任。 三是 慎重处理遗留问题。 有明确交待的,要认账,不能不管, 要帮助前任处理好。“新官理旧账”。没有交待的,就不要介入,要做到不看、不听、不查、不问,一句话“翻片”。
一是 不要“装”,心里不要发毛、发虚, 生怕别人小瞧自己。 二是 不要轻易否定你的前任。 三是 慎重处理遗留问题。 四是 征求意见要诚心诚意,克服固执心态。
“凡事要好,先问三老”。 作为一名领导,也确实应该有几位有经验的老领导、老同志作为你的知己,工作中有些事情想不通可随时向他们请教。
但有的人,征求意见是为了走过场、摆样子,以谦逊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根本没把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放在心上,工作起来仍然是我行我素,想怎么干还怎么干。 结果还把事情干砸了。这样的征求意见会让人反感的,被征求意见的人,大有被戏弄或愚弄的感觉。
掌握工作的一些基本要领 (三) 作为一名领导,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对所担任的工作要主动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在其位谋其政。 这是基本的总的要求。
要领1: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句粗话叫“屁股决定脑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没种好,开始耕别人的田了。这就是失职。 该干的事要使劲干,不该干的事不要抢着干,既到位,不越位。只有首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领导才会把其他的地给你种。
要领2:要有大局观念 要把自己所领导的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局中进行考虑和谋划,不要单摆浮搁。 有些工作在全局看来是可办的,在局部看 来是不可办的,也得办;在全局看来不可办 , 在局部看来可办的,同样不能办,这就叫局部 服从全局,这就是全局观念。 一个部门工作的发展和进展,离开大局,将一事无成。
干能干的事,干应该干的事,下代人的事,让下代人去干。干能干的事,干应该干的事,下代人的事,让下代人去干。 超越大局, 超越时代,超越历史,也将一事无成。
要领4:要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决不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这就涉及到两种工作方法或两种工作态度: 一个是“协调中干”; 一个是“干中协调”。
要领5:不要干了点工作就到处吹嘘, 以获得别人的表扬甚至奉承。 总想让别人表扬自己,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就是自己能力差、爱虚荣。 “既不为利所害,也不为名所累”,要把“官”当得轻松一些。
要领6:少开会 能人少参加的会,就别多人参加。 非得要开的会,也要开短会。
要领7:少加班 要立足于八小时,干足八小时,干好八小时。 总是加班,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在工作指挥、摆布上出了问题。
请示、汇报、发言、开会要讲技巧 (四)
1.请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讲程序
主管领导没同意,“一把手”同意了,但却给主管领导一个难堪。主管领导没同意,“一把手”同意了,但却给主管领导一个难堪。 1.请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二是不能搞多头请示 一是讲程序
1.请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三是不能只讲问题而不拿 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不能搞多头请示 一是讲程序
1.请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副职请示工作,应先同正职商量,经正职同意后再向分管领导请示。 四是 三是不能只讲问题而不拿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不能搞多头请示 一是讲程序
2.汇报工作也要讲究 一是要先向分管领导汇报,不能越级向“一把手”汇报。 分管领导有时可能让你再向“一把手”汇报,你可以向“一把手”汇报。 向“一把手”汇报时,如“一把手”提出了对部门工作的意见,你还要及时向分管领导再汇报,以利于贯彻落实。
2.汇报工作也要讲究 二是分管领导出差回来时,要主动找机会汇报近期的工作。即便没有需要汇报的工作,也要向领导说明。
不用“大概”、“或者”、“也许”、“好像”、 “恐怕”、“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 要拿本记录。这是机关工作基本的规范性动作。 事先都要写在本子上,要拉出条目,有条不紊地讲清楚,切忌一锅粥,分不出个数。 一是 二是 三是 3.请示工作、汇报工作要认真
4.开会发言,要有板有眼,认真对待 一是切忌在别人发言或讲话时,你在旁边开小差,与人 交头接耳议论其他事情。
4.开会发言,要有板有眼,认真对待 二是轮到你发言时,前因后果要说清楚。 如果同意,也要简要地说明同意的原因或理由,不能冷冰冰地说“我同意” 或“我赞成”了事;如果 不同意,更要阐明充足的 理由。 总之,发言、表态不能 应付了事,要用心所为。
怎样当中层领导 主要内容 一、工作方法 二、人际关系 三、自身修炼
对待领导要忠心耿耿 (一) 中层领导的上面有“一把手”,有主管领导,还有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他们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人物。不管你做什么,还是怎么做,如果他们不满意,一切都是空谈。
1. 坚决不犯“抗上”的低级错误 有的人很会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即使上级分成几个势不两立的派别,但哪个派别都喜欢这个人,实在是难能可贵。 可有的人,经常跟上级领导对着干,谁当他的领导跟谁干,还以“敢抗上”自居。 结果是,你怎样出力干工作,甚至累死你,你都不会得好。 要有一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精神,坚决不犯“抗上”的低级错误。下级服从上级,这是机关工作铁的底线。事实证明,没有几个跟上级领导对着干的人会有好结果的。
党委是民主集中制,政府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上级对下级要多讲民主,下级对上级要多讲服从。 上级要讲胸怀,下级要懂规矩。
2. 维护好主管领导和“一把手”的关系 不要与你的“一把手”“挤兑”你的主管领导,也不要与你的主管领导“夹估”你的“一把手”。 两者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最终的受害者是你。
3. 要学会“服从” 你可以与你的主管领导或“一把手”,对某个问题或某项工作开展争论,甚至争吵,没关系,关键是最后的“拍板”权要让给领导,你要以服从为最终结局,而不能相反。
一般来说,中层领导与主管领导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一般来说,中层领导与主管领导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 的关系,最直接、最经常,权力分配的矛盾也最突出、最敏 感。所以,对你的主管领导不要躲躲闪闪、掖掖藏藏的,好 事,交人的事,你都做了,把得罪人的事、难摆弄的事都踢给 你的领导。 要知道主管领导是你的代言人,是你的挡箭牌,是你的 后盾,无论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对你的成长进步,他要对你 负责,你抛开他,很多事情相当难办。 酒桌上常常有句戏言:“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病。” 仔细想想,有道理。 4. 对主管领导要坦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