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207 Views
地球與環境學科中心研發小組. 反射震測求淺層地下構造. 配合課程綱要: 3-1 固體地球的觀測. 課程設計:蘇敬怡老師. 佈線,施予人工震源. ★. 接收站 6. 接收站 1. 接收站 2. 接收站 3. 接收站 4. 接收站 5. 人工震源. ▲. ▲. ▲. ▲. ▲. ▲. 地表面. 再看一次慢動作. 示意圖 ( 速度放慢 ). ★. 人工震源. ▲. ▲. ▲. ▲. ▲. ▲. 地表面. 施以人工震源後, 不同的接收站,可以分別接收到震測訊號。. 各接收站收到的震測訊號. 位置. ▲. ▲. ▲. ▲.
E N D
地球與環境學科中心研發小組 反射震測求淺層地下構造 配合課程綱要:3-1固體地球的觀測 課程設計:蘇敬怡老師
佈線,施予人工震源 ★ 接收站6 接收站1 接收站2 接收站3 接收站4 接收站5 人工震源 ▲ ▲ ▲ ▲ ▲ ▲ 地表面 再看一次慢動作
示意圖(速度放慢) ★ 人工震源 ▲ ▲ ▲ ▲ ▲ ▲ 地表面 施以人工震源後,不同的接收站,可以分別接收到震測訊號。
各接收站收到的震測訊號 位置 ▲ ▲ ▲ ▲ ▲ ▲ ★ 0 秒 時 間 可以得到顯示地下構造的震測圖.
如果得到下面的震測圖,地下構造應該為何? ★ 0 秒 地表面 岩層 時 間
如果地下岩層中有地震波無法反射的物體 ★ 地表面
依此方式,可運用人工震源產生得震測波, • 推論出地下淺層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