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建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建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溝通小組 中華民國 95 年 4 月. 內容. 緣起 背景及必要性 優勢及未來效益 建構流程 如何成就「高雄科技大學」 教育部承諾之配套措施 有關個人權益問題及解決方案 結語. 國立高雄 第一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緣起. 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所大學透過合作規劃、資源與能量之整合,共同建構一所優質大學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之構想與發展。. 背景及必要性. 現況與壓力

ran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建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溝通小組 中華民國95年4月

  2. 內容 • 緣起 • 背景及必要性 • 優勢及未來效益 • 建構流程 • 如何成就「高雄科技大學」 • 教育部承諾之配套措施 • 有關個人權益問題及解決方案 • 結語

  3. 國立高雄 第一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緣起 • 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所大學透過合作規劃、資源與能量之整合,共同建構一所優質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之構想與發展。

  4. 背景及必要性 • 現況與壓力 • 近十年來,國內大專校院成長迅速,但自87年起少子化的現象明顯加劇。 • 高中職學生總人數十年內(82~94年)變化不大(約70~75萬人),但高中生(含綜合高中學生)人數與高職生人數從82年的32%:68%,變化到94年度的56%:44%。高職生人數在94年度只剩下約33萬人,與82年相比已大幅減少約18萬人。 • 加入WTO後,國際競爭力勢必更加劇烈,加上國內生源供給減少、校數擴張所導致招生不足的問題,將使得中小型之學校的經營更加困難。

  5. 大專校院校數成長

  6. 學年度 校數(校) 學生數(人) 合計 高中 (含綜高) 高職 合計 高中 (含綜高) 綜高 高職 82 399 190 209 753,871 238,660 515,211 84 409 206 203 778,799 255,387 523,412 86 432 228 204 800,129 273,898 17,167 509,064 88 452 253 199 798,825 284,201 47,417 467,207 89 465 277 188 783,955 287,612 68,977 427,366 90 473 295 178 748,711 284,955 86,025 377,731 91 472 302 170 723,136 293,450 90,059 339,627 92 472 308 164 719,685 393,689 92,100 325,996 93 478 313 165 716,791 389,249 108,299 327,542 94 471 314 157 751,883 420,608 110,851 331,275 12年增減數 72 124 -52 -1,988 181,948 93,684 -183,936 歷年高中(職)校數與學生數

  7. 背景及必要性(續) • 高等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 • 澳洲、荷蘭、英國、西德等歐美國家及日本,相繼經由政府再造運動,積極介入高等教育的整併運動,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降低成本、提昇學術競爭力,以追求卓越為重要的國家教育發展政策。

  8. 背景及必要性(續) • 資源整合提昇競爭力 • 三校整合後的「高雄科技大學」規模預定在五年內將擴充到9個學院、12個博士班、50個碩士班、及50個科系,40個研究中心。師資可望成長至1,200位、學生約30,000人,結構比例約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1:3:12,是一個具有多元發展、友善和諧及豐富創新研發能量的新科技大學。同時配合大型研發中心的設立,將可發揮「築巢引鳥」的效應,陸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進一步提昇學校整體的競爭力,成為國內一流高等教育學府。

  9. 背景及必要性(續) • 技術接軌—產學雙贏 •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生態環境、資源、航運、及海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是台灣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 • 台南科學園區、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高雄生物科技園區、燕巢工商園區、台南將軍鄉南瀛海洋園區等。

  10. 背景及必要性(續) • 政府相挺—共生共榮 • 高雄縣政府主導「高雄學園」生活圈,向行政院提出200億的輕軌電車之交通串聯規劃案,三校皆屬案內規劃串聯之學校,因此三校整併如能順利完成,對本項規劃案將有加分作用。同時輕軌電車之運輸功能將可克服整併後校區分散的問題,使三校師生更能方便交流。

  11. 產 學 才 多 教 合 培 元 學 育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作 服 卓 創 越 務 國 新 應 究 研 用 際 究 接 究 軌 發展定位及核心目標 • 發展定位: 成為一個具有教學卓越、 應用研究、多元服務等特 性的全方位綜合型大學。 • 核心目標: 在「人才培育、創新研發、 產學合作、國際接軌」等 四大發展方向更具競爭力

  12. 優勢及未來效益 • 成為國內頂尖之科技大學,研究人力比起單一學校將立即大幅提昇 • 各校特色的加成作用,將更能呼應政府政策及區域產業的發展需求 • 發揮「築巢引鳥」的效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一步提昇學校整體的競爭力 • 產生磁吸效應,有助於吸收優秀學生前來就學

  13. 項目校名 高雄科大 雲林科大 台灣科大 學生數 23,975人 8,512人 8,519人 教師數 771人 324人 328人 校地面積 2,122,527㎡ 57,456㎡ 96,666㎡ 學院數 9學院50系所 4學院31系所 5學院20系所 優勢及未來效益(續) • 最多學生數、最多教師數、最大校地規模及最多樣化的學習科系之科技大學。

  14. 優勢及未來效益(續) • 對老師方面 • 學生素質提高 • 有助於爭取教育部經費及產業界的合作 • 研究所需的儀器設備在種類選擇及使用上將更充欲,在維護等方面也較容易 • 對學生而言 • 系所增加、設備資源增加、教師增加、校園空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及學習機會

  15. 優勢及未來效益(續) • 對校友而言 • 「高雄科技大學」是大家都能夠接受且最喜歡的校名。 • 整合後,三校校友總合將超過12萬人,在工商業界及航運業界將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校友增加,彼此相互照應,比較能掌握各行各界的訊息及商機。 • 對人才培育方面 • 培育的人才將更多元

  16. 優勢及未來效益(續) • 南瀛海洋產業園區(以發展海洋相關產業及觀光產業為重點) • 台南科學園區(以光電與通訊、模具與精密機械等重點) • 高雄生物科技園區(以生物科技為重點) • 高雄園區(以通訊為重點) • 燕巢工商園區(以傳統工商業為重點) 各園區發展重點與整併後的學校發展重點充份配合,因此學校的研發成果及培養出來的學生將能充份提供園區為來發展之所需。

  17. 建構流程 • 第一階段:「規劃構想」階段 • 95年2月至3月完成整合規劃構想書。 • 95年3月至5月間,各校就校內意見進行整合與溝通,並修改整合規劃構想書。 • 95年6月前三校召開校務會議審議整合規劃構想書,並就是否同意整合之議題做成決議,隨後將會議結果及整合計畫報部,預定95年6月函報行政院。 • 95年8月成立「高雄科技大學」籌備處。

  18. 建構流程(續) • 第二階段:實質推動階段 • 撰擬整合計畫書,完成學校整體規劃藍圖。 • 行政運作的協調與統一。 • 各校區的軟硬體建設。

  19. 劃段 規階 溝通 階段 置段 前階 想段 構階 劃行 規執 想段 構階 劃行 規執 開明 公說 立向 確方 教育部大學整併推動委員會通過 成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趨勢分析 整併小組 成組 組小 合析 綜分 理談 辦座 Yes NO 政策評估 實質整併,撰述整合計畫書 Yes NO 立景 建願 共同 擬定 整併 規劃 構想 書 提校務會議投票 報請行政院核定 國家發展 定帖 擬說 再溝通 卓越競爭 成立籌備處 修正 公開 說明 再溝通 出退 NO 學校共同辦理 籌備處運作 整合工作推動流程圖

  20. 如何成就「高雄科技大學」 • 以30億元,做為研擬建構方案所需之軟硬體設施 。 • 依完成整併後之院系所架構,配合規劃新增建築物之需求。 • 充實現階段圖書資源及串聯三校資訊網路所需之設備。 • 三校自96學年度起,比照台科大菁英專班模式,各校以四班專班的方式增加招收高中生名額。

  21. 如何成就「高雄科技大學」(續) • 增加三校博、碩士班研究生名額,及海事相關類科的公費生名額等。 • 自95會計年度起,以專案方式成立跨校院系所且具有技術整合的研發中心,以及核定發展跨校性的重點特色計畫。 • 將整合後具有發展特色的教學實習設備,如教學實習船列入規劃考量。 • 三校整合過程中,針對願景及未來發展方向,提出未來之人力需求,教育部同意優先核給,稀有類科員額亦優先專案考量。

  22. 如何成就「高雄科技大學」(續) • 優先補助三校合提之獎勵教學卓越計畫。 • 三校合併後,透過資源的整合與提供,加強發展海洋方面的特色。 • 自96學年度起,對高雄科技大學校務基金的補助希能正成長(大於原本三校之總合)。 。 • 自95會計年度起,支持三校在南瀛海洋園區及燕巢工商園區之發展規劃。

  23. 有關個人權益問題及解決方案

  24. 有關個人權益問題及解決方案(續)

  25. 結語--主客觀因素及時機 • 三校有相互加成的專長與特色。 • 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交通建設的串聯。 • 三校屬性相同,目標一致,有共同之利害關係。 • 有機會建立一個多元發展、友善和諧、具有高度創新研發能量及優秀教學品質的國內頂尖科技大學。 • 更能夠配合國家政策及區域性產業發展特性。 • 教育部亦提供許多配套措施及額外的經費,作為催化劑促成此事。 • 危機正是轉機,學校的挑戰不在現在,更是在未來;如果大家不能將眼光放遠,共同面對,那麼時機一過,三校可能都很難再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26.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