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91 Views
Web 2.0 與行動商務. MC 的主要促動力量.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 (1/7). 行動設備與行動軟體 行動設備 (Mobile Device) :主要包括手機、 PDA 。 行動運算的軟體:包括: 行動作業系統 (Mobile OS) :例如 Window CE 、 RIM 。 微瀏覽器 (Micro Browser) :例如微軟的 Pocket IE 、 Palm 的 Blazer 。 標記語言:例如目前手機/ PDA 上使用的 WML(Wireless Market Language) 最近的 XHTML 及日本 imode 平台所用的 CHTML 。
E N D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1/7) • 行動設備與行動軟體 • 行動設備(Mobile Device):主要包括手機、PDA。 • 行動運算的軟體:包括: • 行動作業系統(Mobile OS):例如Window CE、RIM。 • 微瀏覽器(Micro Browser):例如微軟的Pocket IE、Palm的Blazer。 • 標記語言:例如目前手機/PDA上使用的WML(Wireless Market Language)最近的XHTML及日本imode平台所用的CHTML。 • 無線應用上網協定(WAP)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2/7) • 無線網路的基礎設施 • 個人區域網(PAN) • 即在某一短距離內或單一房間內,行動工作者利用來無線連結某些電子裝置,亦即所謂設備對設備(Device to Device)的短距離行動無線傳輸網路系統。其最主要的技術是藍芽(Bluetooth),其主要適合場所為距離短(10公尺內)、空間小的單一房間,最多連結量為七個設備,主要為設備對設備的無線傳輸,例如:手機與PC、耳機與手機、家庭內各種設備的連結(Printer、PC、PDA、FAX、MP3)等,但其問題為距離短,速度較慢、安全性較低、連接設備較複雜。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3/7) • 無線區域網路(WLAN) • Wi-Fi:802.11 • 主要指的是,支援某一段距離內(25~100公尺,主要在某一建築物內)所發展出能讓使用者連結上Internet的一種無線傳輸網路,其主要的標準為IEEE 802.11,或稱之為Wi-Fi(Wireless Fidelity),802.11有下列三種標準:802.11a(60英呎/54 Mbps)、802.11b(300英呎/11Mbps)、802.11g(300英呎/54Mbps)。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4/7) • 無線接收點(Wireless Access Point) • WLAN的核心設備是所謂的「無線接收點」,無線接收點「後端」以網路線連結所需要的網路(Internet/Intranet或其他)而「前端」則與內建有802.11網路卡的各種手持設備(手機、PDA),以無線方式互相傳遞訊息。 • 無線熱點(Wireless Hotspot) • 即設置有無線接收點設備,可讓使用者行動上網的公共場所,例如全球各大機場、火車站、捷運站、大學、旅館、餐廳(麥當勞)、咖啡館(星巴克)都設有免費或較低價格的無線上網服務來提供給顧客。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5/7) • 無線城市(Wireless City) • 所謂的無線城市,指的是一個在大都會內廣設無線熱點,使得在此城市內的大部分地區行動者都能無線寬頻上網的城市謂之。 •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 • 台北市:在2006年6月獲得Jwire公司認證為全球第一個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2006年底無線寬頻覆蓋率達90%,無線接收點(熱點)達4000個。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6/7) • 無線都會網路系統(WMAN) • WMAN指的是用來支援一個涵蓋面大的大都會區內的一種無線傳輸網路系統。在WMAN方面,主要的技術就是所謂的WiMAX,其標準為IEEE802.16,分為802.16d(固定式)802.16e(行動式)WiMAX的特性如表8-2。
行動商務技術的主要基礎設施(7/7) • 無線廣域網路系統(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 另外一個無線網路技術的主軸就是由原來無線手機電話(Mobile Phone)為主要技術的蜂巢式無線網路系統(Cellular Network),而在此項技術方面,由於行動通訊與積體電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其頻寬與速度在最近幾年內亦有大幅的進步。其演進歷史如表8-3所示。
行動加值服務(1/5) • 在手機上的商業模式,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為通訊業者提供的各種行動加值應用/服務(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或EC業者所提供的各種B2C、B2B的行動商務(MC) 。 • 行動加值服務的基本概念 • 指的是行動通信公司為了提高行動設備(手機/PDA)的用途與功能性,所內建在手持設備內的各種軟硬體,以及其所提供免費或付費的服務謂之。 • 行動加值服務的主要類型
行動加值服務(2/5) • 簡訊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 就是利用手機的蜂巢式網路系統,讓手機間彼此傳遞的160個字元以下文字型簡訊(Text Message),因此其又稱之為文字傳訊,此除了朋友間彼此溝通的用途外,也成了B2C重要的促銷媒介。 • 加強型簡訊(Enhanced MS, EMS) • SMS的延伸,EMS除了文字型簡訊之外,還能傳送簡單的動畫,小型的圖片、聲音及文件等檔案,其亦稱為圖片文字訊息 。 • 多媒體訊息服務(Multiple Media MS, MMS) • MMS是第三代的無線訊息傳輸服務,其不僅能傳遞豐富的語音、視訊、圖片、文字等多媒體訊息,同時其還可在各種設備(不限於手機)間傳送。
行動加值服務(3/5) • 推式電子郵件(Push Mail) • Push Mail有點像是Outlook加簡訊,不必經過撥接上網、登入帳號密碼等繁雜步驟,只要預先在郵件伺服器上設定信件主旨、寄件者等資料,連傳送與接收都不用按,E-Mail就會自動被「Push」進來。 • 定位導向的服務(LBS)與搜尋服務 • 指的是利用內建在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手持裝備(手機/PDA),該使用者(或他人)知道其目前在地球上哪個位址,GPS只提供所在位址的經緯度,而GIS則可知道在地圖上的那個位置
行動加值服務(4/5) • 行動付款服務(Mobile Payment) • NFC為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縮寫,適用於電子設備的短距離通訊與雙向互動,既安全又便利。NFC的傳輸距離在10公分內,的傳輸速度是 1Mbps。NFC晶片將內建在手機中,針對小額付款希望能將手機當作電子錢包使用,也可整合門禁卡、交通卡、信用卡等功能。
行動加值服務(5/5) • 3G加值服務市場有無成功的機會?主要成功障礙的原因分析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1/7) • MC在B2C的主要應用 • 行動購物(M-Shopping):讓行動工作者能利用手機/PDA行動上網執行快速的產品搜尋、比價、利用購物車下單、追蹤訂單進度等類似一般EC的功能,這是最典型的由E化到M化的MC應用。 • 行動銀行(M-Banking):此種e-Banking的運用,例如花旗銀行就提供其顧客利用手機上網對其銀行帳戶進行各種交易,包括餘額查詢、付款、轉帳。 • 行動下單(M-Trading):為了讓在外的行動工作者能隨時、隨地、即時的掌握股票市場的變動。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2/7) • 行動入口網站(Mobile Portal):所謂行動入口網站指的是,類似EC Portal專為行動設備特有的技術性質及行動中的主要需求,整合來提供各種內容與服務的一個無線上網入口網站謂之。例如目前中華電信的emome,和信的i-mode,遠傳的Catch等 • 行動目標廣告(Mobile Target Ad):由於手機利用GPS有定位的功能,更能判斷用戶目前所在的位址(街道、機場、百貨公司、電影院、捷運站)而適時、適人、「適地」的主動Push鄰近有哪些商家?以及各種商家所提供的促銷信息與廣告來吸引消費者。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4/7) • MC在B2E上的應用 • 業務代表行動化(Sales Force Mobilization) • 利用手持設備,讓在外的員工能即時、快速、正確的透過無線上網進入公司的Internet來擷取與產品、行銷、銷售等各種相關的資訊,並在第一時間來正確的服務顧客。 • 行動工作者的工作派遣 • 此項主要支援的人員包括送貨車隊、計程車、抄表人員、維修人員、醫護人員、警察等。MC利用GPS、GIS等定位導向服務(L-B Service)的搭配,可用來支援行動工作的派遣,亦即在最快的時間,派遣最近、最適合的資源,以最低的成本,即時的提供客戶服務,並能監督派遣工作人員的工作進度與行為謂之。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5/7) • MC For B2B:M-SCM • 在B2B運用中,MC主要的應用包括: • 物流方面:以RFID來追蹤物流或進行存貨倉儲、運輸的管理。 • 資訊流方面:以MC來支援各種SCM相關在外人員的資訊擷取與傳送。 • 協同合作方面:SCM的相關人員可隨時、隨地的以行動設備來彼此溝通協同合作,不會發生找不到人,離開辦公室,沒有(找不到)電腦等延遲的問題。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6/7) • MC的限制與未來 • MC的發展限制有下列幾個主要的限制與挑戰包括: • 頻寬的問題,而有電視品值的電影(6Gb)就要1,100小時。 • 螢幕太小的問題。 • 輸入介面不方便的問題。 • 電池續航力不夠的問題。 • 產業標準的問題:包括手機、OS、Micro Browser、網路通訊平台等目前尚未有統一標準。
行動商務的主要應用(7/7) • 資訊傳輸安全的問題:無線傳輸相對於有線傳輸,其通訊安全暴露在自由的天空,當然在安全上更為脆弱。 • 人類健康的問題:手機無線電波對人腦所產生的潛在傷害疑慮,雖仍未被完全證實,但這卻是一個殺手級的大傷害。 • 使用者需求的問題:許多MC的服務與應用,到底真的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能提供消費者很大的價值?還是只是在科技上的一個主觀、供給面導向的一個創意,這也是目前百花齊放的MC服務所應思考的。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1/4) •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或稱普及運算、環境智慧,指的是一種新型的人機互動模式,在此模式內電腦處理晶片嵌入與人類每日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件、活動與環境當中(例如汽車、家電、土壤、衣服、食品),而透過無線網路的傳播,這些感應器會隨時主動的將相關的信息傳回主伺服器來瞭解各種物件/活動的狀況,而來支援人類的決策。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2/4) • U化的應用以我國的「U台灣計畫」為例,在Uedu網站的說明:未來「優質網路社會」(UNS)將以食、醫、居家、社區、行、育樂六大生活來規劃,從貼近人們生活的角度,讓生活資訊在每個人與家庭隨手可得。這六大生活領域的關鍵性應用內容分別為: • 食:建立「生產商品履歷系統」。 • 醫:建構優質化醫療體系,讓病人、老人、幼兒的醫療照護、健康諮詢服務隨手可得。 • 居家:結合網路家電、無線感測網路(WSN)及網際網路,推動居家用品數位化、感知化與網路化,以營造智慧住家環境。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3/4) • 社區:利用資通訊技術與聯防機制,將智慧住家串連整合成一個優質U化安全社區。從治安的需要,提供異常侵入偵測、巡邏監控、訪客管理;從防災的需要,建立防災資通訊系統,整合救災資源,確保民眾安全;從社會關懷的需要,提供獨居老人、受虐兒童、家暴等即時通報與監看等服務。
無所不在的網路運算(4/4) • 行:提供行動地圖交通服務,讓騎乘者在行進間,不僅能夠掌握及時路況資訊,更能獲得所需的相關停車場、火車/巴士/飛機到離時間資訊。 • 育樂:大力推動教學數位化,打造終身學習環境。 • 透過「U化」的完整建設,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電腦、手機、電視、PDA、遊戲機及新資通訊設備等多種管道,享受經濟、方便、安全及貼心的優質U化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