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環安衛期中報告

環安衛期中報告. 台灣的環境問題 - 地震 組員 : 49940002 林冠丞 49940005 吳致樺 49940003 林毅峻 49940007 蔡育儒 49940004 魏伯翰. 目錄. 一、前言 二、 921 大地震 1. 時間地點 2. 位置 3. 發生原因 4. 傷害程度 5. 相關報導 三、防震知識 四、防震措施 五、結論. 前言 :. 何謂地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環安衛期中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安衛期中報告 台灣的環境問題 - 地震 組員: 49940002 林冠丞 49940005 吳致樺 49940003 林毅峻 49940007 蔡育儒 49940004 魏伯翰

  2. 目錄 一、前言 二、921大地震 1.時間地點 2.位置 3.發生原因 4.傷害程度 5.相關報導 三、防震知識 四、防震措施 五、結論

  3. 前言: 何謂地震? 地震,就是突然而強烈的震動。當地球內部長期積累起來的地應力(即單位面積上產生的抵抗外力的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波動的震盪形式向四方八面傅播出去,令地面發生震動。 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 focus。大多數震源都在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岩石圈內。根據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為三類:淺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

  4. 岩石圈由板塊組成,板塊不斷移動,塑造大地,並且引起火山爆發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地震而產生的波動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移動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可分為縱波和橫波兩種。縱波傳播時,岩石物質振動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一致,而且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時,岩石物質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而且傳播速度較慢。地震是地球上極為普遍的自然現象之一。據統計,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約18次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大地震,而特大的地震平均每年只有一次。岩石圈由板塊組成,板塊不斷移動,塑造大地,並且引起火山爆發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地震而產生的波動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移動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可分為縱波和橫波兩種。縱波傳播時,岩石物質振動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一致,而且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時,岩石物質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而且傳播速度較慢。地震是地球上極為普遍的自然現象之一。據統計,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約18次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大地震,而特大的地震平均每年只有一次。

  5. 九二一大地震 時間地點: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發生時間為台灣時間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震央在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機制解為一低角度逆衝斷層、伴隨些許走向滑移份量,滑移方向則為北偏西60度,隨著時間而改變,顯示斷層的破裂並不均勻。

  6. 位置: 位於台灣南投縣的集集鎮,震源深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

  7. 發生原因: 此次地震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0公里的破裂帶。台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102秒,另外也有學者認為車籠埔斷層並非引起此次地震的主因,而是和東側的大茅埔-雙冬斷層錯動,連帶引發車籠埔斷層再次活動。

  8. 錯移方向:

  9. 地震帶破裂地表圖示:

  10. 傷害程度: 截至10/8 12:00 為止:1. 2333人死亡 2. 39人失蹤 3. 40人埋困 4. 8722人受傷 5. 交通阻絕受困7人,救出4968人 6. 房屋全倒9909 棟,半倒7575 棟

  11. 災況:

  12. 相關報導: 【全台逾百大樓 一震變廢墟】 集集大地震造成全台各地嚴重損失,倒塌、毀損、傾斜等受影響的大樓估計超過百棟,約3萬戶受災,大樓的建築及安全使用,再度引起討論。根據各地救災中心初步資料,全省受損大樓逾百棟,建物逾3萬戶。在台北市,以八德路12層樓的宏傑大樓(東星大樓)毀損程度最嚴重,該大樓一、二樓為第一銀行分行,樓上則是一般住宅及松山賓館。整棟大樓攔腰傾斜折斷,虎林街完全無法通行。市府建管處指出,宏傑大樓為登記名稱,由宏程建設興建,起造人是前國大議長謝隆盛,該大樓在70年取得建照、72年取得使用執照。另外,民權東路12層樓房及中龍大樓也同樣發生傾斜及倒塌事件。

  13. 防震知識: 震前 : • 準備緊急必須品:手電筒、電池、收音機、藥用品、用水食品、滅火器。 • 瞭解放置位置,熟悉使用方式。 3. 勿任意違法加蓋,或拆除牆、柱、樑、版,以免破壞建築結構系統,遭致地震災害。 • 建築結構物體安全檢查維修。 • 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地板開設新口,會降低建築物強度,若構造體有新開口,須與專家洽商。

  14. 6. 請專家人士定期檢查瓦斯、電熱水器、電 線水電安全。 7. 全家熟悉總開關位置及開關方式。 8. 固定燈具、危險巨型傢俱、化學藥品、減 少懸吊擺設、易破碎物品、重型物擺放底層避免墜落。 9. 事前瞭解屋內避難地點及重大災害之避難中心。

  15. 震時: • 首先保持鎮定,勿慌張進出建築物,遠離窗戶、玻璃、吊燈、巨大傢俱等危險墜落物,就地尋求避難點。 • 關閉爐火、瓦斯、電源。 • 無論震中、震後,切勿使用火柴、打火機、蠟燭等任何火種,以免引起瓦斯及危險物爆炸。 • 如有起火情況,迅速滅火。 • 以軟墊保護頭部,尋找堅固的庇護所如堅固的桌下、牆角、支撐良好的門框下。 • 若在浴室時請打開門扇,以免門扇被震歪夾緊。

  16. 7. 在高樓時,就所在樓層尋找庇護所。 8. 勿使用電梯,以免受困。 9. 勿湧向太平門、出口樓梯,以免造成人群擁擠傷人。 10. 在學校、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切勿慌張奔向出 口,宜就地尋找掩護。 11. 震後聽從指揮,並有秩序離開。 12. 在室內,儘速往空曠的地方移動,遠離建築 物、帷幕牆、廣告招牌、樹木、電線桿,慎防飛散的玻璃及盆栽砸傷。 13. 行車中,緩慢停車於路旁適當位置,避開陸橋、高價橋、巨型墜落物,靜待車中。

  17. 震後 : • 檢查安全後才可使用電梯。 • 檢查安全後才可開啟電源、瓦斯。 • 確實關閉震壞的瓦斯、電線、水管線開關,除去危險外洩化學藥品,並通知事業機關派人檢修 • 檢查屋內巨型傢俱、吊燈、擺飾是否鬆動危險,屋外招牌、冷氣機、盆栽鐵架是否牢固。 • 收聽廣播謹防餘震,瞭解附近災情狀況及因應行動。 • 暫勿使用電話避免阻斷救災通訊。

  18. 7. 若在山邊應注意崩塌落石。 8. 若在海邊應防海嘯來襲。 9. 若無救災幫助切勿湧向災區觀望,暫勿開車上路,保持救災道路通暢。 10. 穿著長筒靴,防止異物割傷。 11. 受困時,請保持鎮定、清醒,等待救援 12. 聽從指揮加入救援行列。

  19. 結論: 地震完全是屬於天然災害,而且完全無法預測來的很突然但在瞬間也許就摧毀了我們的家園造成了幾個家庭的破碎,為了要盡量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應該要盡我們的所能在平常的時候就要做一些好的防範措施,盡可能得把傷害和損失降到最低,才不會讓這無情的災害造成了無數人無法忘記的痛 。

  20. 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把我們能做到的做到最好,這樣的話才能避免掉一些無謂的傷害和損失,地震是很可怕的只有知道其嚴重性大家才懂得要做好防範措施,為了要保護我們所擁有的家園,大家都要付出一份心力,不要讓無情的地震來使我們與親人天人永隔, 在這次的報告,我深深的回憶了我經歷過的地震,而在每一次地震後的新聞報導中學習如何防災,希望當下次遇到時能確實做好準備與逃生。

  21.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921%E5%A4%A7%E5%9C%B0%E9%9C%87 http://www.arch.ncku.edu.tw/921/ http://www.ttvs.cy.edu.tw/kcc/earth/earth2.htm http://www.ctsp.com.tw/921.htm http://gis.geo.ncu.edu.tw/921/main_frame.htm http://www.arch.ncku.edu.tw/921/index.htm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azard/quake.htm http://921.gov.tw/record/rec_news.html?cid=1185 http://921.gov.tw/edu/edu-commonsense.html http://www.arch.ncku.edu.tw/921/chrt/ http://921.gov.tw/edu/edu.htm

  22.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