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第六章 兒童虐待類型及保護措施

第六章 兒童虐待類型及保護措施. 1 、身體虐待 2 、精神虐待 3 、性虐待 4 、疏忽. 兒童虐待之成因. 1 、心理動力模式 2 、人格特質模式 3 、社會學習模式 4 、家庭結構模式 5 、社會賓理模式 6 、心理疾病模式 7 、心理社會模式 8 、生態區位模式. 受虐兒童症候群. 受虐兒症候群 (Battered child syndrome, Silverman’s syndrome) : 1 、三分之二發生在 三歲以下 ,三分之一發生在六個月以下。 2 、 營養不良、體重過輕 、全身健康狀況不佳。 3 、 社經階層較低 ,生長環境擁擠。

rain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兒童虐待類型及保護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兒童虐待類型及保護措施 1、身體虐待 2、精神虐待 3、性虐待 4、疏忽

  2. 兒童虐待之成因 1、心理動力模式 2、人格特質模式 3、社會學習模式 4、家庭結構模式 5、社會賓理模式 6、心理疾病模式 7、心理社會模式 8、生態區位模式

  3. 受虐兒童症候群 受虐兒症候群(Battered child syndrome, Silverman’s syndrome): 1、三分之二發生在三歲以下,三分之一發生在六個月以下。 2、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全身健康狀況不佳。 3、社經階層較低,生長環境擁擠。 4、施暴者可能為父母、兄姐、或鄰居。 5、需懷疑的狀況: 6、不同時間發生的多處骨折‧ 7、伴隨不同部位的瘀青和裂傷。 8、有硬腦膜下血腫或胸腹部內臟的創傷。 9、一歲以內的骨折,特別是家長無法描述受傷史。 10、扭轉造成的骨折;骨折線呈長螺旋狀。 11、延遲送醫。 12、家長態度異常或有爭吵,拒絕回答問題等。 • http://www.wlgsh.tp.edu.tw/DATA/1/90home/4/S.htm

  4. 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流程 一、通報:113或110 二、接案:瞭解情況、危機預估、協助救援 三、調查:兒童、家庭及施虐者的狀況 四、初步預估:兒童身心、家庭環境、父母特質、內外資源、危機程度之診斷 五、安置:緊急安置或留置在家 六、定期評估:兒童、家庭及資源使用情形 七、結案或轉介:個案未再受虐、案主已滿18-20歲 八、追蹤:確認案主未再受虐及獲得適當資源

  5. 兒童保護服務之焦點 一、復健取向:強調協助父母重整家庭,讓孩子回到原生家庭 二、法律的訂定:在強調施虐或疏忽的父母或實際照顧者應有的懲罰。

  6. 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流程 一、通報:113或110 二、接案:瞭解情況、危機預估、協助救援 三、調查:兒童、家庭及施虐者的狀況 四、初步預估:兒童身心、家庭環境、父母特質、內外資源、危機程度之診斷 五、安置:緊急安置或留置在家 六、定期評估:兒童、家庭及資源使用情形 七、結案或轉介:個案未再受虐、案主已滿18-20歲 八、追蹤:確認案主未再受虐及獲得適當資源

  7. 家暴與兒少保護事件通報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