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8 Views
第三章 污水处理的化学法. 3.1 混凝. 去除的是 胶体 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 范围在: 1nm~0.1 m (有时认为在 1 m ) 混凝目的:使胶体脱稳,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 50nm-4 m ) 细菌( 0.2 m-80 m ) 病毒( 10nm-300nm ) 蛋白质( 1nm-50nm )、腐殖酸.
E N D
3.1 混凝 去除的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 范围在:1nm~0.1m(有时认为在1m) 混凝目的:使胶体脱稳,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 m) 细菌(0.2m-80m) 病毒(10nm-300nm) 蛋白质(1nm-50nm)、腐殖酸
一、混凝原理 1、胶体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2、压缩双电层 (1)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2)压缩双电层作用 胶粒与溶液主体之间胶粒剩余电荷的存在,所产生的电位,称为ζ电位。 ζ电位越高,胶粒也就越稳定; 若ζ电位越低或接近于零,易于相互接触粘合而沉降。
整个过程为: 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双电层―电位―稳定性―凝聚
3、吸附架桥作用 吸附架桥主要是指投加的水溶性链状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在静电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的作用下,将胶体和悬浮颗粒吸附、架桥形成一串串絮体(矾花)相互融合聚结为大絮体而沉降的过程。
4、网捕作用 三价铝盐或铁盐水解生成的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微粒,使胶体凝结。
5、一些概念 (1)凝聚——从作用机理来看,是指胶体和分散系双电层压缩、ζ电位破坏、电性中和而脱稳并聚集为絮粒的过程。 (2)絮凝——从工艺上看,是指絮粒通过吸附、交联、网捕,聚结为大絮体沉降的过程。 (3)混凝 ——凝聚和絮凝统称为混凝。 (4)絮凝剂——是从化学角度看,是使胶体和悬浮颗粒凝聚和絮凝的药剂,所以也称为混凝剂。
二、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污水水质 (1)胶体杂质浓度 胶体浓度不同,所需投加金属离子量也不同。 (2)PH值 不同混凝剂都有最佳PH值。
(3)水温 一般水温高有利于混凝,但水温过高会使一些高分子混凝剂老化。 (4)共存杂质
2、混凝剂的影响 (1)混凝剂分子形态 分子量应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 (2)混凝剂的投加量 经实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3)混凝剂的投加顺序
3、水利条件的影响 混合阶段:激烈紊动,不超过2分钟,使药剂迅速均匀扩散到水中 反应阶段:紊动程度逐渐减弱,13~15分钟,使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
三、混凝剂和助凝剂 1、混凝剂 主要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其中又可分为低分子和高分子聚合物
2、助凝剂 可以参加混凝,也可不参加混凝。 (1)pH值调整剂 :调整水的pH,如石灰、硫酸等 (2)絮体结构改良剂 :如活化硅酸(SiO2 nH2O)、骨胶、高分子絮凝剂 (3)氧化剂:破坏干扰混凝的物质,如有机物。如投加Cl2、O3等
四、混凝设备 1、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设备 (1)投配流程: 药剂-溶解池-溶液池-计量设备-投加设备-混合设备- (2)计量与投加方式 计量:流量计(转子、电磁)、孔口、计量泵 投加方式:泵前投加,虹吸投加,水射器投加,泵投加
2、混合设备 (1)水泵混合: (2)管式混合: (3)机械混合:
3、反应设备 (1)隔板反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