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44 Views
考前指导. 应试技巧 1 、答题顺序原则上应该按照顺序从前往后做。 2 、在抓关键字 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名称与符号、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化学式与结构简式、电子式 3 、注意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溶解度: 4 、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 ①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 ② PH=0 的溶液 ③水电离出的 [OH-]=10-14mol/L 的溶液等. 5 、化抽象为具体,可举例解决 6 、似曾相识,但未相见,字字看清 7 、遇熟勿喜,遇难勿馁 8 、潜在失分:元素符号因草写、连写而混
E N D
应试技巧 1、答题顺序原则上应该按照顺序从前往后做。 2、在抓关键字 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名称与符号、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化学式与结构简式、电子式 3、注意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溶解度: 4、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①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 ②PH=0的溶液 ③水电离出的[OH-]=10-14mol/L的溶液等
5、化抽象为具体,可举例解决 6、似曾相识,但未相见,字字看清 7、遇熟勿喜,遇难勿馁 8、潜在失分:元素符号因草写、连写而混 淆不清;化学式上下角标写错或写得过大; 有机物结构简式不注意碳的四价原则及 原子团的连接方式; 方程式漏写条件、漏水、不配平; 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
8、未看清要求回答什么。 例最后求的是各物质的质量,你却求其物质的量;要求写出元素名称,你却写了元素符号;要求写分子式,你却写了结构简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你却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写出A与B两种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或反应类型,你却回答了它们的反应方程式。 9、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0、漏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配平(此时不得分), 漏写反应条件(扣一半分), 可逆反应符号不写。 不写“↑”“↓”等(此时扣一半分)。 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而用了“=”。 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 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小分子”。
脂→酯;苯→笨;烯→稀; 氨基→胺基、铵基;银氨→银铵; 蒸馏→蒸流; 坩埚→甘锅;溶→熔; 蘸→粘;戊→戍; -CHO→-COH
2、简答题的要点式给分原则 高考简答题的评分,一般是采取 要点式给分。每个要点(通过关键词句 来体现)均赋予一定的分值,答全要点 给满分,有时其中至关重在的关键词句 不答出,不给分。
3、顺序题的整体给分原则 比较PH大小、离子浓度大小并列出大小顺序:将题中所给的凌乱的实验步骤按选后顺序排列;将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连接等。评分标准采用整体给分原则。只有所列大小先后顺序全部正确方能得分,只要出现错误排列(哪怕只有个别地方排错)也不给分。 应注意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在逐项比较、逐项排列的基础上,对排列结果还应认真细致地加以检验,防止出现大部分顺序正确,只有个别顺序排列错误而导致不得分的现象。
4、综合题的分段独立给分原则 对于复杂的或综合程度较大的试题,重视解答过程,注意分段、分步骤给分,结果分比例一般都不大。计算题尤其如此。 在解答综合题特别是计算题时,应注意规范解题步骤,尽可能地分多个步骤进行解答,尽量不列或少列企图一步到位的总计算式,这对避免错误、增加得分机会是很有益处的。
答题要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①异中求同——碰到未见过的题型,应采取 生题熟做的原则,即将新的未见过的信息 通过知识迁移找出自己熟悉的解题途径。 ②同中求异——遇见训练过的题型,要熟题 生做,注意分析题给信息,要求是什么? 是否设有“陷阱”?
认真审题,分析题意 1.题目结构:某大题、某小题 2.给出哪些条件,条件之间的关系(有些条件是隐含的),哪些条件是关键,是解题的突破口? 3.题目问什么?求什么?表达方式(写什么化学用语?……) 审题常见错误有: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 二是粗心大意,不注意题中关键的字、词、句. 三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从而不能对题给信息作出深入分析,而无法解题。
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试题 易考、易错的知识点: 1、状态问题:标况下,水、SO3、 碳原子大于4的烃 2、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数目: Na2O2与H2O、电解、NaH与H2O 3、用到22.4L/mol时,必须是标准状况 4、化学键数目:SiO2、Si、金刚石、P4、CO2
5、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 惰性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白磷 6、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 如D2O、T2O、18O2等 7.某些离子因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如Na2S溶液中: n (S2-):n (Na +)﹤1:2
二: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例、24mL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0.02mol/L的K2Cr2O7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在还原产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B ) (A)+6 (B)+3 (C)+2 (D)0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Fe(OH)3溶于HI酸中: 2、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3、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 4、碳酸氢铵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 5、碳酸氢镁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6、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Cl2: 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O2+2ClO-+H2O==SO+2HClO
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难溶于水的物质(沉淀↓ ) 易挥发的物质(气体↑ ) 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 单质 氧化物 复分解发生的条件
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一)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1、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2、生成难溶物;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和水) (二)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的强氧化性离子:MnO4-、Fe3+、 ClO-、(H+、NO3-) 常见的还原性离子:I-、SO32-、S2-、Fe2+
(三)发生双水解反应: Al3+、Fe3+与HCO3-、CO32-、S2-、HS- Al3+与AlO2- (四)发生络合反应: Fe3+、Fe2+与SCN-; Fe3+与苯酚
六、溶液和胶体 1、物质溶于水而发生吸放热: 如:NH4NO3、 NH4Cl 溶解———吸热 生石灰、NaOH溶解、稀释浓H2SO4—放热 2、溶解度的计算: 解题思路: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固体、气体 4、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 判断依据:丁达尔现象 5、胶体的凝聚:盐析 6、胶体的提纯:渗析
七、物质结构 1、微粒之间的关系:A = Z + N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 “阴前阳下”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熟悉周期表结构,特别是短周期元素。 会画分界线 “惰性气体原子序数”定位法: 掌握0族元素原子序数的推导 (应用: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4、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元素的金属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最高正价。
5、与原子结构、化合价的关系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原子序数 = 质子数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8 气态氢化物中元素显最低负价 简单阴离子呈最低负价
6、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事实依据 金属性: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 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4)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 5) 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 6)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性强
7、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例、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全国高考题)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化学键的一些知识: 1、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2、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 含有共价键。 如: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铵 3、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4、离子化合物中可能不含金属元素。 5、极性分子中可能有非极性键:H2O2 6、非极性分子可能有极性键: CH4
例、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 稳定结构的是:(93) A.CO2 B.PCl3 C.CCl4 D.NO2
判断方法: (1)分子中若含氢原子,则氢原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但满足2电子的稳定结构。 (2)不含氢原子时: |化合价|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 8, 则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8、电子式的书写: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Cl2 N2 HCl NH3 H2O H2O2 CO2 CH4 PCl3 NaCl MgCl2 Na2S NaOH Na2O2 NH4Cl 次氯酸 甲基 羟基 氢氧根 醛基 乙烯 乙炔 甲酸 H2O、Na2S、MgCl2、CH4形成过程
八、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2)同类晶体: ①原子晶体: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高 金刚石(C) > 水晶(SiO2) > SiC > Si ②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高熔、沸点高 MgO > MgCl2 > NaCl > KCl > KBr ③金属晶体:金属离子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 越小,熔、沸点高 Li > Na > K > Rb > Cs ; Na < Mg < Al 注:合金的熔、沸点通常低与各组分的熔、沸点
④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高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高 F2 < Cl2 < Br2 < I2 ; HCl < HBr < HI; CF4 < CCl4 < CBr4 < CI4; B、有机物一般随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 C、同分异构体:支链多,熔、沸点降低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D、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 反常 HF、H2O、NH3
九、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反应速率: (1)数学表达式: (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速率。 前半段时间反应快些,后半段反应慢些。 (3) 重要规律 速率之比 == 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4)影响因素:
例、pH值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稀硫酸与醋酸溶液,例、pH值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稀硫酸与醋酸溶液, 分别同时与过量锌粒反应,则正确的是: A、开始时产生的H2的速率:醋酸小于硫酸 B、开始时产生的H2的速率:醋酸大于硫酸 C、经过T秒时产生H2的速率:醋酸大于硫酸 D、产生等量H2所需时间:醋酸小于硫酸
2、化学平衡 (1)平衡标志: 速率标志、体系内各成分含量不再改变、 颜色不再改变 (2)转化率: 有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可逆反应,如果 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则另一种反应物 的转化率增大,而本身的转化率反而降低。
3、加入惰性气体的问题: (1)等温、等体积下,向某达到平衡的可逆 反应中,加入惰性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2)等温、等压下,向某达到平衡的可逆反 应中,加入惰性气体,则容器体积增大, 各物质的浓度同等倍数地减小,相当于 减压,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 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例.NH4HS(s)==NH3(g)+H2S(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 况下,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氮气 D.充入氮气,保持压强不变
5、在等温、等体积下,同等倍数地 增大各物质的浓度,相当于加压。 a.在起始时,同等倍数增大反应物 浓度或生成物浓度 b.在平衡时,同等倍数增大体系中 各物质的浓度 6、在等温、等压下,同等倍数地增大各物质 的浓度,平衡不移动。
例、在一定温度、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充入1mol NH3,发生反应: 2NH3 == N2+ 3H2,并达到平衡状态, 测得NH3的分解率为X%。若在其他条件 不变时,再充入1 mol NH3,待建立新平 衡后,又测得NH3的分解率为Y%,则X和 Y的关系为: A.X>Y B.X<Y C.X=Y D.X≥Y
例.在某温度下,等体积容器中,反应: A(气)+3B(气) == 2C(气)达到平衡时, nA∶nB∶nC=2∶2∶1. 保持温度不变, 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 C,则 A.平衡向正向移动 B.平衡不移动 C.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平等时,C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少
题型Ⅶ:通过建立等效平衡的中间状态,比较反应物转化率的大小以及平衡时某物质体积分数、浓度的大小题型Ⅶ:通过建立等效平衡的中间状态,比较反应物转化率的大小以及平衡时某物质体积分数、浓度的大小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 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 A.等于p% B.大于p% • C.小于p% D.无法判断 B
2、解答图象题常用的几条重要规律: ①定一议二:(固定某一条件,观察另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
解图象题的“三段论” 1、从图象中得到一个结论: 如在一定温度下,加压,纵坐标 如何改变,平衡如何移动 2、联想平衡移动的规律: 加压,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3、做判断:从以上两步可做出判断
例、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 nB(g) == pC(g) + 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 < T2、P2 < P1、m + n > p、Q > 0 B. T1 < T2、P2 < P1、m + n > p、Q < 0 C. T1 > T2、P1 < P2、m + n < p、Q > 0 D. T1 > T2、P1 < P2、m + n < p、Q < 0
等效平衡: 1、等温、等容,反应前后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转化成某一边,完全相同,则是等效平衡。 2、其它三种情况: a、等温、等容,反应前后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 b、等温、等压,反应前后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 c、等温、等压,反应前后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 只要转化成某一边,成比例。
题型Ⅳ:一般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题型Ⅳ:一般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 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 ) • A.4molA+2molB • B.2molA+1molB+3molC+1molD • C.3molC+1molD+1molB • D.3molC+1molD D
题型Ⅴ: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题型Ⅴ: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 • 【例题】可逆反应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 C,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C
题型Ⅵ: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题型Ⅵ: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 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 N2+3H2≒2NH3。已知加入1mol N2和4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温度、压强下,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电解质溶液 (1)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例1、把0.02mol/LCH3COOH溶液和0.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 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C(CH3COOH) D.C(CH3COOH)+ C(CH3COO-)=0.01mol/L
【例2】常温时0.1mol·L-1HA溶液的pH>1, 0.1mol·L-1BOH溶液中c(OH-):c(H+) =10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C A. c(H+)< c(OH-)< c(A-)< c(B+) B. c(OH-)< c(H+)< c(B+) < c(A-) C. c(H+)+ c(B+)= c(A-)+ c(OH-) D. c(A-)= c(B+)> c(H+)= c(OH-)
例3、室温下,将pH值等于3的醋酸与pH 值等于11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 浓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