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Jérôme Bel 傑宏 ‧ 貝爾

Jérôme Bel 傑宏 ‧ 貝爾. 林亞婷老師 April 18, 2011 TNUA. Jérôme Bel. 1964 年出生於巴黎,曾旅居阿爾及利亞、伊朗、摩洛哥、南非等國家 1984-5 年在昂熱( Angers )的國家現代舞中心學習,後在許多法國、義大利編舞家的作品裡擔任舞者,包括 Angelin Preljocaj 、 Joelle Bouvier 與 Regis Obadia 、 Daniel Larrier 與 Catherina Sagna 等 1992 年擔任編舞家 德庫弗列 Philippe Découflé 的助手,協助籌畫冬季奧運的表演儀式.

rahim-mos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Jérôme Bel 傑宏 ‧ 貝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Jérôme Bel傑宏‧貝爾 林亞婷老師 April 18, 2011 TNUA

  2. Jérôme Bel • 1964年出生於巴黎,曾旅居阿爾及利亞、伊朗、摩洛哥、南非等國家 • 1984-5年在昂熱(Angers)的國家現代舞中心學習,後在許多法國、義大利編舞家的作品裡擔任舞者,包括Angelin Preljocaj、Joelle Bouvier與Regis Obadia、Daniel Larrier與Catherina Sagna等 • 1992年擔任編舞家德庫弗列Philippe Découflé的助手,協助籌畫冬季奧運的表演儀式

  3. Jérôme Bel • 冬季奧運的工作讓他有強烈的感觸,也因此開始從事編舞工作。 • 舞作的舞蹈成份往往不多:「光是舞蹈本身並不吸引我;我比較想視舞蹈為一種語言……有時候我會形容為舞蹈劇場。」「在舞台上,我總是試圖提出問題,而不是表達我的意見。」 • 創作時,自認為作家的成份多於編舞家的成份:「作為一個編舞家,你必須從零點開始去開創自己的路。也就是說,你不可以完全接受在舞團所學的東西……所以,我就想,我應該去尋找『零點』──舞蹈的零點。」

  4. 作品 • 《兩人十件》(Nom donné par l’auteur) (1994) • 《傑宏‧貝爾》(Jérôme Bel) (1995) • 《T恤學》(Shirtologie) (1997) • 《最後一支舞》(Le dernièr spectacle) (1998) • 《非跳不可》(The Show Must Go On) (2001) • Veronique Doisneau (2004) • 《泰國製造》(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 另稱Made in Thailand) (2005)

  5. 《兩人十件》(Nom donné par l’auteur) (1994) • 1994年發表自己的第一支舞作《兩人十件》(法文原意「作者定名」),以物件取代舞者:「我將所有的東西都轉換成客體,而非主體。」(林冠吾,2006) • 「傑宏‧貝爾在1994年的處女作裡以物品佈滿舞台……《兩人十件》跟我們一般談到舞蹈時想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傑宏‧貝爾把舞蹈剝到只剩骨幹。」(Gerald Siegmund in Franfurter Allegmeine, 10 March 2000)

  6. 《傑宏‧貝爾》(Jérôme Bel) (1995) • 1995年以自己名字為名的作品,上演後即造成非常大的爭議。 • 雖然以自己名字命名,傑宏‧貝爾自己卻沒有出場;舞台道具簡化到只有一面黑牆和燈泡,四名舞者全裸表演,在彼此身上用口紅寫字,甚至在舞台上撒尿。 • 「我避免了所有的情色,使身體完全失去了情慾、性感與浪漫,這大概是為什麼觀眾感到震驚的原因吧!」(林冠吾,2006) • 「我想要避免兩樣東西:肉慾的身體和充滿肌肉線修的身體,或說身體為戰士。性和權力,在我們整個文化裡(不只在舞蹈裡)是身體最明顯的表徵,卻摒除了身體身為舞蹈主要工具的正常跡象。」Gérald Siegmund, in Ballet international, Tanz aktuell, April 1997

  7. 《最後一支舞》(Le dernièr spectacle) (1998) • 1998年舞作;但2004年受邀在維也納、柏林和巴黎再表演時,決定不再呈現表演本身,而以講座探討舞作背後的議題。 • 「表演唯一的生命只有在當下。表演無法留存、錄下、以文字記錄,或是以其他方式進入表像的表像(representations of representations)的迴圈裡:一旦如此,它就變成別的東西,不再是表演了。」(Peggy Phelan)

  8. 《非跳不可》(The Show Must Go On) (2001) • 「在《非跳不可》裡,傑宏‧貝爾剖開了表演的機制,舞台上大約二十名舞者和一位不停播放過去三十年熱門金曲的DJ。他玩弄了對表演的期望,和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鏡像效果。」 • 「雖然以編舞為業,傑宏‧貝爾像是製造出一個新發明,形容為時間概念的雕像可能比較適合。換句話說,他意識到劇場是一個框架(或遊戲),建起來是為了讓人看到別人。」 • 「不管怎麼說,傑宏‧貝爾的舞者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他們的完美與缺陷、他們的抽搐、他們愚蠢的想法和興致,以及他們的掩飾手法。無論如何,他們看起來……像是已經認了命,知道自己要被人看。」(Tim Etchells, in  Art Press Hors-série danse, November 2002 )

  9. Veronique Doisneau (2004) • 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創作,像是一種對芭蕾舞者生平的紀錄。 • Veronique Doisneau在退休前最後一場表演裡,獨自一個人在舞台上,回顧自己在舞團裡的一生。

  10. 《泰國製造》(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 (2005) • 2005年作品,與泰國舞者皮歇(Pichet Klunchun)合作;與其說是舞作或是表演,不如說是二人之間的交談、對話。 • 對話廣及個體、舞蹈、宗教、死亡、藝術理念;皮歇在台上教貝爾泰國箜舞,而貝爾也介紹自己的作品給皮歇。 • 「這個作品裡貫串著一些爭議很大的問題,像是歐洲本位主義、跨文化交流,或是文化全球化等。這些議題需要仔細討論,不能排除掉。現在這個歷史時刻不能讓這種舉足輕重的東西被人略過。」

  11. 參考文獻 • 林冠吾,〈傑宏.貝爾:我尋找的是「舞蹈的零點」〉,PAR,6/2006 • Phelan, Peggy. Unmarked: The Politics of Performance. Routledge, 1993.

  12. 影片聯結 • 《兩人十件》http://www.youtube.com/watch?v=cLwLeEriLYo • 《最後一支舞》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psTArU82Y • 《非跳不可》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BbafP-Qdk • Veronique Doisneauhttp://www.youtube.com/watch?v=OIuWY5PInF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