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教育的本质. 东北师范大学 曹胜高教授. 语文教育的本质. 1 、什么是语文? 2 、什么是教育? 3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4 、教育如何以人为本? 5 、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6 、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1 、什么是语文?. 语言:统一性、规范性、优雅 文学:个体性、多样性、典范 王维 《 山居秋瞑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白居易 《 琵琶行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塞擦音 李商隐 《 暮秋独游曲江 》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齿音. 1 、什么是语文?.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语文教育的本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文教育的本质 东北师范大学 曹胜高教授

  2. 语文教育的本质 • 1、什么是语文? • 2、什么是教育? • 3、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 4、教育如何以人为本? • 5、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 6、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3. 1、什么是语文? • 语言:统一性、规范性、优雅 • 文学:个体性、多样性、典范 •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塞擦音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齿音

  4. 1、什么是语文? • 诗歌:想象和情感 • 散文:平实的叙说 • 小说:陌生的建构 • 戏曲:激烈的冲突

  5. 2、什么是教育 •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国子,教之以六书。” • 《大戴礼·保傅篇》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汉书·食货志》:“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庭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6. 2、什么是教育 • 经师易遭,人师难逢 • 传道、授业、解惑 • 读书、识字、作人 • 感知、认识、审美

  7. 3、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公平、效率 从顺治丙戍至光绪甲辰,112个状元中江苏有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满洲各2人,河南、顺天、陕西、四川、蒙古各1人。第二名的探花,江苏42人,浙江27人,湖南6人,江西5人,安徽、湖北、广东各4人。第三名的榜眼,浙江29人,江苏27人,安徽12人。前三名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占去大半。

  8. 3、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洪武33年丁丑科会试,取了宋琮等52人全部是南方学子,三月殿试又取闽县陈安为第一名。北方学子愤愤不平。明太祖闻之大怒,命侍读学士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张信等人复阅后仍以陈安为馆选奏进,更加触怒了明太祖。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61人,全部是北方人。6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故称为春夏榜,也称南北榜。

  9. 4、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1、尊重个性发展 2、尊重成长规律 0-3岁,为感觉发展期, 3-6岁,为思维发展期, 6-8岁,进入逻辑思维期 12-14岁为语言截止期

  10. 4、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赠张相镐: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东方朔:“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11. 4、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赠张相镐: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东方朔:“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12. 4、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陆世仪《思辨录》: • 愚意小儿五六岁,语音未朗,未能便读长句,窃欲仿明道之意,采择《礼经》中之《 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能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 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

  13. 5、语文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 工具理性过强而人文性过弱 • 脱离社会建构空中阁楼 • 语文教育的层次感不够 • 言教、身教和境教没有统一 •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知研究 • 心灵关怀过于薄弱

  14.   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15. 6、语文教育的意义 • 秦始皇命令宰相李斯、中车府令 赵高和太史令胡毋敬模仿《史籀篇》的体例,分别编写了《仓颉》七章、《爰历》六章、《 博学》七章,历史上被称为“秦代三书”。 • 司马相如作的《凡将篇》是一个字都不重复。 • 杨雄取其有用者 作《训纂篇》。 • 班固续杨雄《训纂》而作13章,合为102章。 • 所以后人遂合《仓颉》《训纂》《滂熹》而为“三苍”。

  16. 6、语文教育的意义 • 据顾炎武考证:“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 • 《千字文》据说是梁武帝时给事郎周兴嗣(河南项城人)所作。 • 明代王世贞称《千字文》为“绝妙文章”。清代学者褚人获谓此书“如舞霓裳 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17. 6 6、语文教育的意义 •   《蒙求》依然仿《千字文》采取四言韵语形式,但更强调了对偶。每句各讲一个典故,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蒙求》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将识字与学习历史掌故相结合的蒙书。 • 宋朝的《十七史蒙求 》《名物蒙求》《历代蒙求》《纯正蒙求》都是受此影响而创作。据今人池小芳博士 统计,宋以后,各类续《蒙求》有34种,各类历史《蒙求》有39种,各科知识《蒙求》有15 种。

  18. 6、语文教育的意义 • 《太公家教》基本上是四字韵语,都是关于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的言论,可以说,是一本不 折不扣的“思想教育”教材。其言如:“事君尽忠,事父尽敬。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舍父 事师,敬同于父。立身之本,义让为先。人生不学,言不成章。” • 的就是佚名人所编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和据称是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 • 《龙文鞭影》原名为《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著,杨臣诤对其加以增订,改名为《龙 文鞭影》。

  19. 6、语文教育的意义 •  《女儿经》 • 《小儿语》《女小儿语》 • 《弟子规》 和《小学韵语》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0.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 世事动晓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 • 海阔天空般的度量,冰清玉洁般的操守,朗月春光般的襟怀,温文尔雅般的修养。 • 言能简徐,心能光明,量能阔大,志能坚毅,思能缜密,事能妥当。

  21.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 清明以养神,湛一以养虑,沈警以养识,高远以养志,果断以养才,凝重以养气,宽容以养量,刚正以养操,涵育以养深,浑厚以养天。

  22.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 谦退为保身之法,安详为处事之法,涵容为待人之法,恬淡为养心之法。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3.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 宽厚之人,师以养量;缜密之人,师以炼识;慈惠之人,师以御下;明通之人,师以生慧;质朴之人,师以藏拙;才智之人,师以应变。缄默之人,师以存神。 • 与贤者善者为友,可以育浩气,养心性,做到气象高旷,心思缜密,趣味冲淡,操守严明。与高者智者为伍,可以长见识,明成败,做到接人和中有介,处事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

  24.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 要成就大事业、勇于大担当者,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雄豪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 持之以恒,坚韧不拔。 • 靡不由始,鲜克有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