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k likes | 1.6k Views
知识产权. 杨 中楷 博士 副教授 Email@dlut.edu.cn 2013.9. 课程性质及学时 : 工程硕士(在职)必修课, 8 学时。 考核要求 : 大连学员须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席。外地学员自学。 大连学员 : 两次小测验,每次 10 分。 课程论文 80 分。 外地学员 :课程论文 80 分 论文提交方式及时间 : 10 月 9 日前由 院系教务收齐作业,交到任课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写字楼 509 )处,过期不候。. 课程论文要求
E N D
知识产权 杨中楷 博士 副教授 Email@dlut.edu.cn 2013.9
课程性质及学时: 工程硕士(在职)必修课,8学时。 考核要求: 大连学员须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席。外地学员自学。 大连学员:两次小测验,每次10分。课程论文80分。 外地学员:课程论文80分 论文提交方式及时间:10月9日前由院系教务收齐作业,交到任课教师(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写字楼509)处,过期不候。
课程论文要求 1.写一篇与知识产权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题目自拟。也可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提炼出一个知识产权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2.字数不低于2000字。 3.必须用A4纸打印。4.论文格式参照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5.遵守学术规范,切忌抄袭,一经发现取消成绩。
参考资料: 王 兵.知识产权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蒋坡.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郑翘楚.企业专利战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柯涛 等.知识产权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金长荣.知识产权案例精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孙赫,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马平 等.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第一篇 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部署,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 这一阐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揭示了新的发展方式必须依靠新的动力,指明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党的十七大报告
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
“世界未来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 ——温家宝 •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 ——摘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知识产权的定义 • (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这指的是作者权,或版权(著作权)。 • (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这主要指一般所称的邻接权。 • (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有关的权利。这主要指就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及非专利发明享有的权利。 • (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 • (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 (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以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 • (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 • (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与版权(著作权)两部分。其中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版权中则包括作者权与传播权等。作为智力创作成果可依法成为专有权的“禁止不正当竞争权”,主要指专利权中无法包含的Know-How权,商标权中无法包含的禁止(除冒用商标之外)假冒他人产品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与版权(著作权)两部分。其中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版权中则包括作者权与传播权等。作为智力创作成果可依法成为专有权的“禁止不正当竞争权”,主要指专利权中无法包含的Know-How权,商标权中无法包含的禁止(除冒用商标之外)假冒他人产品的权利。 • 因此,知识产权中包含专利权、商标权与版权(著作权),无论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意见比较一致。
知识产权的特征——垄断与公开 • (1)无形性 一项专利权,作为无形财产,其所有人行使权利转让它时,标的可能是制造某种专利产品的制造权,也可能是销售某种专利产品的销售权,却不是专利产品本身。 • (2)专有性 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 • (3)地域性 均只能依一定国家的法律产生,又只在其依法产生的领域内有效。在中国申请并获得的专利,如果在外国未申请专利,其在国外将普遍处于公有领域。 • (4)时间性 发明专利20年。
专利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专利制度起源于威尼斯。1474年3月19日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这部专利法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专利法的雏型。而1624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案》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 继英国之后,美国于1790年、法国于1791年、俄国于1814年、荷兰于1817年、西班牙于1820年、印度于1859年、德国于1877年、日本于1885年都相继实行专利制度。自19世纪末开始,专利制度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中国最早的专利思想的文字表述出现在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其后是1898年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 到了民国时期,专利制度有了很大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1912年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28年的《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1932年的《奖励工艺技术暂行条例》和1944年的第一部专利法。
1950年8月17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对生产上创造的确能提高生产效能(并能够在工业制造或农业生产中实现)的新生产方法和产制的确能增加使用价值的新生产品(并能够在工业制造或农业生产中实现)予以保护。《条例》实施后,1950年到1956年期间,申请发明权和专利权的共有407项。1957年为止,实际上只批准了4项专利权和6项发明权。1950年8月17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对生产上创造的确能提高生产效能(并能够在工业制造或农业生产中实现)的新生产方法和产制的确能增加使用价值的新生产品(并能够在工业制造或农业生产中实现)予以保护。《条例》实施后,1950年到1956年期间,申请发明权和专利权的共有407项。1957年为止,实际上只批准了4项专利权和6项发明权。 • 在这段时期(1949至1963年),专利制度在我国没有真正实行。
1979年7月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的五款内容全部都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1979年7月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的五款内容全部都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 • 中国1979年5月15日与瑞典政府于签订的《中瑞贸易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79年1月31日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签订的《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合作的执行协议》其中都有保护专利的条款。
1982年9月,国务院召开专门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我国应该建立专利制度”。在其后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批准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制定和施行专利法”。最后,专利法(草案)第25稿终于在1984年3月12日的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庄严地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终于诞生。1982年9月,国务院召开专门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我国应该建立专利制度”。在其后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批准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制定和施行专利法”。最后,专利法(草案)第25稿终于在1984年3月12日的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庄严地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终于诞生。 • 1985年正式实施。
1991年5月26日,美国借口中国对专利、版权、商标和计算机软件等的保护不充分,根据其1974年《综合贸易法》的“特别301条款”,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已经举行的多次双边谈判没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缺乏对美国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落后,缺乏对不正当竞争的制裁等。美国要求中国在1992年1月6日以前满足美国向中国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否则就采取增加贸易关税的惩罚措施。1991年5月26日,美国借口中国对专利、版权、商标和计算机软件等的保护不充分,根据其1974年《综合贸易法》的“特别301条款”,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已经举行的多次双边谈判没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缺乏对美国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落后,缺乏对不正当竞争的制裁等。美国要求中国在1992年1月6日以前满足美国向中国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否则就采取增加贸易关税的惩罚措施。 • 最终签署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
1986年9月开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作为贸易大国美国,坚持将本来不属于关贸总协定的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其中。1986年9月开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作为贸易大国美国,坚持将本来不属于关贸总协定的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其中。 • 1992年1月17日我国与美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谈判达成协议,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随后,我国为了争取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为了使专利保护水平向国际化标准靠拢,于1992年9月4日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对专利法的第一次修改。
2000年,第二次修改,适应TRIPs要求。 • 2005年6月30日,召开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其后2006年2月9日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要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 2008年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目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为主题,表明了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为主题,表明了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 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六字方针——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方针——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 • 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列入其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的目标。 • 专利制度的发展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在推动到内在推动,体现出我国战略理念的变化。
美国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 • 美国从立国开始,就注重运用保护性政策促进创新活动,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之一。为了有效地促进发明创造,美国把保护专利权写入宪法,并以宪法为依据颁布专利法。 • 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并获得专利,加之1786年引种海岛棉成功,使得棉花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化成为可能。这是美国独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 1790年,美国第一座棉纺织厂诞生于罗得岛,使用的是阿克莱特式纺机,这是美国引进的第一项专利,是英国来的新移民塞缪尔·斯莱特根据记忆设计的。斯莱特原是英国J.斯特拉特工厂的工人,而斯特拉特曾做过理查德·阿克莱特的合伙人,所以对这种机器很熟悉。
美国总统林肯形象地总结过专利保护政策的作用,他说: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美国总统林肯形象地总结过专利保护政策的作用,他说: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 美国率先把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把知识产权视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 美国从林肯总统执政的最后一年1865年开始,至1900 年的35年间,经过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达64万余件,远远多于其他国家。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成果,很快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当地时间11月7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赢得大选成功连任。而知识产权政策交锋,贯穿于竞选全过程,为本届美国大选和未来的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格局埋下了伏笔。在知识产权策略上,民主党与共和党新公布的党纲中,都提到了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美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活力。民主党强调要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自由之间的关系,共和党则把重点锁定在如何惩治国际侵权问题上。当地时间11月7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赢得大选成功连任。而知识产权政策交锋,贯穿于竞选全过程,为本届美国大选和未来的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格局埋下了伏笔。在知识产权策略上,民主党与共和党新公布的党纲中,都提到了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美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活力。民主党强调要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自由之间的关系,共和党则把重点锁定在如何惩治国际侵权问题上。
历届美国总统候选人都有找借口以“莫须有”的罪名攻击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来捞取选票的传统。今年,轮到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攻击奥巴马。在发表竞选演讲时,罗姆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观点。而现任总统奥巴马反复强调自己的“政绩”:“在我就职的4年内,我们发起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调查要比上届政府8年都多。”历届美国总统候选人都有找借口以“莫须有”的罪名攻击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来捞取选票的传统。今年,轮到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攻击奥巴马。在发表竞选演讲时,罗姆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观点。而现任总统奥巴马反复强调自己的“政绩”:“在我就职的4年内,我们发起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调查要比上届政府8年都多。”
日本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日本实施赶超战略 ,走了一条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施构筑小型专利网的专利防御战略。 • 1950-1976 年,日本共花了60亿美元 ,引进1700多项先进技术 ,创造了2000 亿美元的社会财富 ,节省了几倍的时间和几十倍的经费,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20世纪70-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追赶,日本制造业能力迅速增强,某些领域甚至超过美国,企业专利数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 此时,日本的专利战略转向技术创新 ,形成自主专利。20 世纪90年代日本进一步调整专利战略 ,采取了促进原创技术的专利战略。
日本政府于2002 年3月20日设立了由首相主持的“知识产权战略会议” 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国策,其核心是:把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创造,置于产业的基础地位,以此来谋求恢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以便在21世纪里,确保日本在世界上的牢固地位。
知识产权的作用机制 • 鼓励创新-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 • 专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和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的制度。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指出,“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于社会收益率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 • 美国著名学者Lerner(勒尼)经过对150年以来60个国家专利制度和技术创新活动关系的考察,发现加强专利权保护对于专利保护水平起点不高但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参与竞争——谋求全球发展空间 • 面对全球化竞争,专利制度已不单单是鼓励创新的手段,而更多的是鼓励技术垄断和市场竞争的工具。 • 创新技术成果取得专利保护,其明确的财产界限、具有强制力的合法垄断权便确立了,为控制、管理创新优势和进行商业化经营提供了一种透明而又直接的方式。专利成了一种资产、可以用来买卖、抵押、交换、通过收取提成的方式获得收益。 • 通过庞大的战略性专利组合,并战略性搭配其它知识产权、如商标、技术秘密等,形成稳固的无形垄断空间,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保有强大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从专利经营中收取额外利益。
我国研究数据显示,专利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以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2010 年,有专利申请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 8.8%,无专利申请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 7.9%。 • 有专利申请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依次分别是无专利申请企业的 2.2 倍、6.8 倍、8.2 倍、2.4 倍和 2.1 倍。开展专利活动的企业的平均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企业平均水平。 • 2010年,全国4553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专利的企业有10228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2.5%;当年获得专利授权的有9967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1.9%;拥有有效专利的有13353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9.3%;
这表明作为创新行为的重要体现方式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专利不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战略上的长远意义,也对当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这表明作为创新行为的重要体现方式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专利不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战略上的长远意义,也对当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 全国95%以上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
我国的困境:走不出去 • 我国DVD整机生产厂家大规模遭遇6C联盟(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等跨国公司指控侵犯其核心专利纠纷案; • 我国打火机出口欧盟因核心知识产权问题受阻案;美国思科公司诉深圳华为知识产权案;我国摩托车企业被控侵犯日本专利案;美国动用“337条款”诉中国电池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案以及日本欲收取我国数码相机专利费,韩国三星公司欲收取DVD光驱专利费等一系列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 • 仅DVD已赔付30亿元人民币,新闻媒体报道,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多亿元人民币。
思科华为案 • 美国时间2003年1月22日,思科系统公司和思科技术公司,以下统称“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Mashall联邦地方法院向我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在美国的2家子公司HUAWEI AMERICA,INC.、FUTUREWEI TECHNOLOGIES,INC.(以下统称“华为”)提起诉讼,指控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在这份被华为认为“长度有些夸张”的77页起诉书中,思科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源代码,使得源代码中的文字符、文件名以及程序瑕疵都存在雷同现象。 • 思科公司是全球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互联网设备的霸主,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制造商和提供商,并且自成立以来的17年间从来没有起诉过任何一家公司,在2002年的189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30亿美元来自中国。
华为是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2002年的合同销售额达220亿元、名列中国2002年度电子百强第7位,产品已打入德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正在积极开拓北美市场。华为是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2002年的合同销售额达220亿元、名列中国2002年度电子百强第7位,产品已打入德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正在积极开拓北美市场。 • 在中国,思科却碰到了麻烦,这个麻烦的制造者就是比思科晚了四年才诞生的华为。几乎在思科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期,华为公司就已经瞄准以路由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数据通信系列产品,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 “保护运用自有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产品的全球战略。”
针对思科的起诉,华为果断应诉,采取了如下对策:针对思科的起诉,华为果断应诉,采取了如下对策: • (1) 成立一支由知识产权、 法律、 数据产品研发、 市场、 公关等部门组成的“应诉团队”。(2)确定应对策略。 (3)及时展开补救。华为应诉后撤回了在美国已经销售的十几台涉嫌侵权的相关产品等其它一些措施,以便确定不侵权。(4)进行公关宣传说明思科的真正意图是借助诉讼来阻止华为的竞争。(5) 和在国外的华为合资企业华为-3COM 共同研发和经营公司相关产品, 让其出庭作证表示华为的产品和技术是值得信赖的。(6)委托国外相关领域的大律师代理本案。
从市场竞争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多数人认为,这场知识侵权诉讼更多伴随的是思科公司维护市场优势,排斥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但从另一方面,由于思科被质疑存在专利权的滥用、加上中国巨大的诱人市场和继续起诉可能影响思科和中国政府的关系等因素的存在,因此如果思科公司坚持起诉,可能不仅不会达到其抑制华为国际扩张的目的,还可能损失掉自己在华的市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 基于以上考量,2004年7月28日,思科放弃了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双方达成和解,结束持续了一年半的诉讼。
特别301条款 • 美国“特别301条款”是专门针对那些美国认为对知识产权没有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和地区。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每年发布“特别301评估报告”,全面评价与美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并视其存在问题的程度,分别列入“重点国家”、“重点观察国家”、“一般观察国家”,以及“306条款监督国家”。 • 对于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重点国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检讨和修正其政策,否则美国将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予以制裁;一旦被列入“306条款监督国家”,美国可不经过调查自行发动贸易报复;而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一般观察国家”则不会立即面临报复措施或要求磋商。
引狼入室 •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历史性提升,知识产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三大支柱。 • 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跨国公司更为严峻和复杂的知识产权挑战。 • 在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的通行做法是“产品未动,专利先行”。他们先在某国就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一旦该国政策允许市场准入,他们就迅速向该国企业“发难”,通过状告该国企业侵犯其专利权来挤垮这些企业,从而垄断该国市场,或者向这些企业收取高额专利使用费,从而控制该国市场。
跨国公司对华的知识产权战略通常以专利为核心,尤其是高水平的发明专利。跨国公司对华的知识产权战略通常以专利为核心,尤其是高水平的发明专利。 • 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就已在华申请了大量发明专利。截止到2009年9月,外国权利人在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1.4188万件,是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1.3倍,尤其是在国内重点发展的领域,如通讯、信息、生物、制药等,跨国公司都进行了重点布局。 • 美国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也是第一专利大国。为抢占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美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截止到2009年9月,美国申请人在中国的已授权专利达到了8.2075万件,是国外授权专利总量的19.7%。美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了大量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其目的就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以前,日本企业优先在日欧美等国申请专利,近年来随着在中国事业不断扩大,加上中国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专利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日本企业开始转变专利战略,将中国作为专利申请重点国家,日立、索尼、富士通等日本主要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快速增加。以前,日本企业优先在日欧美等国申请专利,近年来随着在中国事业不断扩大,加上中国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专利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日本企业开始转变专利战略,将中国作为专利申请重点国家,日立、索尼、富士通等日本主要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快速增加。 • 2010年,日本索尼公司在华提交发明专利申请2036件,成为在华投资外国企业中发明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同比增长30%;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以1723件发明专利申请居第2位。 • 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方面,松下电器以1565件排名外企榜首,而索尼公司以1313件列外企第3位。2010年,日本日立公司在华提交发明专利申请为1700件,当年在华产品销售额达到1.18万亿日元。
2010年1月至6月,中国向美、欧、日三局申请的发明专利共计达4579件,其中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发明专利3063件,同比增长31.7%;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为1010件,同比增长32.0%;向日本特许厅提出发明专利申请506件,同比增长16.9%。2010年1月至6月,中国向美、欧、日三局申请的发明专利共计达4579件,其中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发明专利3063件,同比增长31.7%;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为1010件,同比增长32.0%;向日本特许厅提出发明专利申请506件,同比增长16.9%。 • 2010年1月至6月来华的发明专利申请中,美国为12803件,同比增长15.6%;欧洲为14263件,同比增长11.3%;日本为16587件,同比增长4.0%。美、欧、日来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分别是我国向其提交数量的4倍、14倍和33倍。
战略措施 •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在研究开发立项及开展经营活动前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把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支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深入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诉讼,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深入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诉讼,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 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推动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 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
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 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对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交流合作。鼓励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对外合作。引导公派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生选修知识产权专业。支持引进或聘用海外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有效参与国际组织有关议程。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 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设立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完善吸引、使用和管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相关制度,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务员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技术评价体系。
思考题 • 你觉得世界各国为什么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这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第二篇 专利与专利制度 •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专利”的准确含义是指经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认定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 •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专利是特殊的发明创造,是专利权的基础。其次,专利是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最后,发明创造必须经过专利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否则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成为专利。 • 专利权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利用该专利技术。
专利和专利权 • 专利(权)(Patent)原意是指由国王亲自签署的带有御玺印鉴的独占权利证书。这种特殊的权利证书带有法律色彩。国王的这种证书不像通常的证书那样是密封的,而是一种“敞开的证书”,没有封口,任何人都可以打开看,所以,这种证书的内容是公开的,Patent的本意即是公开的意思。 • 专利和专利权不是一回事,不能相互取代。专利权主体是专利权所有人。客体是被审批为专利的发明创造或者专利。其内容为由专利产生的各项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