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48 Views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概论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何 凡. 一. 2003 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主要特点. 1 、稳中求变. 2 、联系实际 关注热点. 3 、重视基础 强调主干. 4 、弘扬人文 提倡科学. 5 、能力立意 符合宗旨. ① 巧设情景 考查能力. ② 精心设问 考核思路. ( 1 )围绕主题 层层挖掘. ( 2 )分层设问 分步到位. 6. 开放思维 鼓励创新. 7 .贴近实际 适度综合. 二.高三复习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① 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
E N D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概论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何 凡 一.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主要特点 1、稳中求变 2、联系实际 关注热点 3、重视基础 强调主干 4、弘扬人文 提倡科学 5、能力立意 符合宗旨
①巧设情景 考查能力 ②精心设问 考核思路 (1)围绕主题 层层挖掘 (2)分层设问 分步到位 6.开放思维 鼓励创新 7.贴近实际 适度综合 二.高三复习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①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
②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 (二)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三)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四)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五)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进学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六)改进学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做到“点透、线通、面全” 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 ②要培养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 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 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 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
2.关于专题综合的问题。 (1)专题综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突破。 (2)专题综合必须重视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 (3)专题综合必须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三.当前热点和重点问题的介绍和命题思路。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意义: 命题角度:
1.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发展为评价历史的标准):1.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发展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2.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3.先进文化(重视人类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党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 命题角度:
1.从历史上腐败亡国的教训,认识剥削阶级是腐败的根源。1.从历史上腐败亡国的教训,认识剥削阶级是腐败的根源。 思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造成国家衰落的历史认识。 2.从革命中的教训认识腐败的危害。 思路:从革命队伍中的腐败认识。如李自成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如共和国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案、现在党风腐败的危害。
3.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 (1)思想路线的建设;(2)关于党的传统优良作风。 4.从现在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认识。 思路:主要是政治、时事的内容 (三)人民币升值问题 命题思路: 古代史的钱币发展(原因和作用) 解放后的“银元之战”与“粮棉之战”(背景和意义) 政治学科:货币的作用、外汇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时事
(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问题 1.古代史:版图、管辖措施、满洲族的演变、发展和贡献。 2.近代史:领土割占、战争、条约、奉系割据及结果、东北易帜;日本的方针、事变;东北抗日斗争 3.现代史:一五时期的工业成就 4.振兴东北的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决策
(五)“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古代史:火药发明的过程及传播意义 2.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运动 3.现代史:科技事业的重视和发展 4.政治学科:科技兴国战略 5.地理学科:发射时间、地点、着落点 (六)巴厘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 命题思路:
1.古代史:与东南亚的交往 2.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3.新马泰的经济发展和问题 4.中、日、韩与东亚经济合作问题 (七)朝核问题 命题思路:朝核问题的实质是美国对朝鲜实行敌视政策 命题角度:
地理:朝鲜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地图) 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有关朝鲜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政治:朝核问题的产生、发展及解决;朝核问题的实质、原因及影响;中国对于朝核问题的态度、政策及作用。 (八)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1.总趋势及其原因: 2.对分裂时期的认识:
3.对民族战争的认识: 4.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分裂活动 5.新中国的统一和民族政策及与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斗争 (1)台湾问题(另列专题) (2)西藏问题:1959年平定达赖喇嘛武装叛乱、与达赖集团和美国干涉西藏势力的斗争(政治学科)、对西藏各方面发支持和援助、西藏的发展。
(3)新疆问题: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东土耳其斯坦”(东突厥斯坦)问题,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史中的突厥问题,说明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成立过什么独立的突厥国家,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突厥活动的地区是唐朝疆域的一部分。13世纪形成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西迁的突厥民族和当地民族共同形成的国家,历史上根本没有东突厥这麽一个独立国家。现在的“东突”势力完全是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应该坚决给以打击。(政治学科)(3)新疆问题: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东土耳其斯坦”(东突厥斯坦)问题,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史中的突厥问题,说明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成立过什么独立的突厥国家,隋唐时期的突厥,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隋唐时期突厥活动的地区是唐朝疆域的一部分。13世纪形成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西迁的突厥民族和当地民族共同形成的国家,历史上根本没有东突厥这麽一个独立国家。现在的“东突”势力完全是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应该坚决给以打击。(政治学科)
(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命题角度: (1)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 (2)中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思路:主要是政治学科与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 (十)西部大开发 命题角度:
1.西部的古代历史: (1)我国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西安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我国古代西部对外联系的通道: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 (4)西南地区的发展 (5)西北地区的发展 (6)我国中央政府对西部领土的管辖 (7)近代列强对我国西部的侵略
(8)西部地区的解放 (9)解放后西部的发展 (十一)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命题角度: 1.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过程: 思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扩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 思路: (1)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原因 (2)新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原因 (3)当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命题角度: 1.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过程: 思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扩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 思路: (1)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原因 :
(2)新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原因 (3)当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命题角度: 1.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1)思路: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原因和历史作用
(2)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和形成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4)经济发展的制度性矛盾 (十三)扩大和培育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1)历史的经验教训: (2)现实的问题和措施 (十四)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1)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局限性 ①农业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积极影响。 ②封建统治阶级“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压制和阻碍。 ③小生产的农业经济对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化的生产力(如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阻滞作用。 (2)中国当代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重大举措
(十五)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十五)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 (1)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历史作用及改革措施。 ①国有企业建立的历史和作用 ②苏联模式的弊病和苏联东欧的改革,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这主要是政治学科的内容。 (2)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 ①垄断的出现及评价
②加入WTO之后垄断企业所面临的形势 ③垄断企业改革的措施。 (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 ①我国历史上所有制的改革 ②社会产品的分配制度 (十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危害。(政治、思想、文化)
②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和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历史及危害 ③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危害 ④毛泽东晚年个人崇拜的错误及危害 (2)从新中国建立前后看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与发展 (十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我国历史上错过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日本与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的经验
(4)我国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十八)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历史上中国的对外关系和政策 (2)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变化 (十九)台湾问题 (1)从历史上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从台湾问题的形成,说明台湾问题的实质
(3)从中美建交后的三个联合公报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认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4)我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政策的变化 (二十)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从历史上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从目前形势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二十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地理学科: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河流、交通、经济辐射力、经济类型、对外联系条件等等。地理学科: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河流、交通、经济辐射力、经济类型、对外联系条件等等。 历史学科:古代、近代、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内部的相互影响(注意目前长三角经济合作的活动和长三角与其它地区的关系)、外部的促进(注意APEC的活动及影响) 政治学科特别要注意目前长三角问题的发展。
(二十二)“9.11”事件和国际局势 (1)从事件本身的原因和影响分析认识 (2)从反恐怖主义斗争和反恐怖主义联盟认识 (3)从“9.11”事件与时代主题认识 (二十三)中美关系 (1)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2)当前的中美关系
(二十四)中东问题与巴以冲突 (1)历史上问题的形成 (2)目前局势严重的原因和前景 (二十五)经济全球化问题 命题角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2. 不利影响 3.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4.体现的哲学原理
5.体现的政治学原理: 6.联系的历史知识 (二十六)关于日本教科书问题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 1.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侵略。 2.日本对侵略战争认识问题的原因。 3.日本与德国对侵略战争认识的不同及原因。 4.日本当前政治、经济、军事发展趋势与对侵略历史认识的关系。
5.中国和亚洲各国对日本政治、军事发展趋势的态度 (二十七)印巴冲突问题 (1)历史知识 (2)政治知识 (3)地理知识 (二十八)联合国问题 命题思路:伊拉克战争所反映出来的联合国作用 命题角度:
地理: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地图) 历史:联合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作用的变化(美国--第三世界--美国、欧洲--美国--现实世界) 政治:国际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时事 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