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36 Views
两化融合助推管理创新 打造一流钢铁强企.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2011年4月. 主要内容.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三、加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零距离,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四、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绩效. 前 言.
E N D
两化融合助推管理创新 打造一流钢铁强企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2011年4月
主要内容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三、加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零距离,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四、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绩效
前 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调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为指导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崭新命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其相互促进,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信息化发展的应有之意,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必然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信息化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上,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前 言 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我们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国家间、企业间信息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水平,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2005年以来,武钢经过联合重组后,现已成为年产3000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建设以硅钢、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为代表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推进第三次创业,把武钢建设成为“技术一流、产品一流、环保一流、管理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坚持不懈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 80年代,“一米七”工程建设 • 90年代,随新建产线及传统工艺改造步伐的加快,逐步配置了完善 • 的过程控制系统 • 跨入 21世纪,建立了适应钢铁全流程的企业级管理系统、现场作业 • 层生产执行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三个层次的系统平台 • 当前全面进入到了集团管控模式下的系统整合集成阶段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推进两化融合,就要将信息化作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完善推进机制,实现企业全流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管控,管理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企业由大变强的飞跃。
武钢物流整体信息化技术自主集成与创新课题,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武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 2005年以来,武钢产销系统主要功能已由上线初期的15大专业管理系统发展为如今的25大专业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覆盖钢铁主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及人力资源、门禁等配套管理体系。支撑着企业建立了一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以财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合同为主轴的产销整合管理和追踪;形成了以冶金规范为桥梁,将销售、技术质量及生产等系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及时掌握和控制成本,进行最佳生产并保证质量、交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管理精准化、作业流程化、操作规范化。
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内部产能、技术质量保证能力、产品成本控制相结合进行品种结构优化。 通过建立面向钢铁业务流程主题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品种结构优化模型,实现了新产品研发与制造、汽车板和硅钢产品全流程的工艺过程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双高产品比例由57.2%提高到83%。 该技术在2005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评比中,荣获最佳决策支持(BI)应用奖。
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规范产品流程及工艺标准,建立了完整、规范、全新的PSR及MIC资料库,为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平台,为2010年与前年同期相比废品、带出品、改判品均降低50%等质量改进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销售管理 面向钢铁制造流程的生产管理 成品发货 客户资料 炼钢连铸 板坯库 热轧 中间库 精整 ….. 成品库 销售订单 …… 面向流程订单追踪 产品规范 冶金规范 质量设计 化检验记录与判定 技术质量管理
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二、助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炼—铸—轧三大工序的协同制造作用,采用“推”“拉”相结合的一体化排程技术,建立了多铸机、多流供料模式下的作业计划方法,实现炼钢连铸热轧之间高水平的热送热装,每年节约能耗约2千万元。 CCR“推”式排程
产品价格 价格单元 六 维 价 格 因 子 价格组成 价格控制因子 价格单元 价格值 价格单元 产品价格 价格控制因子 价格控制因子 产品价格 价格单元 价格控制因子 价格单元 产品价格 价格类别 价格控制因子 价格单元 + 价格控制因子 价格单元 价格值 + 三、加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零距离,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实施信息化后,缩短了合同的订货周期、提高了合同的响应速度及产品交货精度。通过建立适应市场的灵活多样的六维价格体系、实现了合同预收及结算款按客户集中管控,降低了用户异议处理周期及用户异议造成的万元损失,其中热轧产品订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用户异议的万元损失率降低了63.7%,产品交货精度达到按周交货。
CSP(在建) 大型材产线 一炼钢 线材产线 三硅钢 精整 棒材产线 一硅钢 精整 一热轧 精整 二炼钢/ 新二炼钢 二硅钢 精整 二热轧 精整 一冷轧 精整 三炼钢 1580热轧 精整 精整 二冷轧 轧板 热处理 三冷轧 精整 三、加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零距离,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为了解决生产组织既要满足市场多品种、个性化需求,也需兼顾新旧生产装备交叉制造问题,通过信息化实现了多制程交叉生产物流计划控制和物料储区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产能。 • 基于订单全流程跟踪技术 • 生产制程规范 • 生产物料优化 • 铸轧衔接排程模型等技术 • 面向制程一体化排产方法 综合成材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客户满意度达到92.26%;
企业决策支持 钢铁制造生产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 原燃料采购管理系统 产品营销系统 GPS/GIS RFID/GPS 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 国内原料采购原自17个省 进口矿石采购 产品出口到欧洲、韩国、越南、美国、日本、印度 美国 日本 武汉 印度 巴西 南非 澳洲 秘鲁 四、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为了解决供应链协同的难题,集成GPS、GIS、RFID、条形码等技术通过企业网、互联网和无线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跨地域物流实时管控和武钢与客户的业务协同。
四、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四、搭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通过在销售、采购、物流、客户服务等领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系统的衔接,支撑企业与上下游建立供应链联盟,形成了网络化的营销体系,有效提升产业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 2010年网上订货量953万吨,占武钢全年订货总量的65.7%。 2010年全年网上采购招议标9821次,总金额77.9亿余元,分别是2006年的9.6倍和5.5倍。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信息化促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柔性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转变。产销系统上线运行以来,有效支撑并快速适应了公司从小股份到大股份及总厂制的体制变化; 公司产能从系统上线初期不足600万吨扩大到现在的近1800万吨,在岗人员却很少增加; 设备管理从规范化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资源利用率提高6.02%,备品备件占有资金比例减少28.2%。
冶金规范摘要(MIC ABSTRACT) 客户代号 产品规范(PSR) 冶金规范资料库(MIC LIBRARY) 产品规范代号用途代号客户代号 质检信息自动采集 质量自动判定放行 双向质量 特性值审核 产品规范代号用途代号 质量设计 销售订单 取样检验指令 检验规范档 生产异动 技术规范档 生产指令 物料优化 订单尺寸其它约束条件 生产订单 生产执行过程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为了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冶金规范知识库,将产品制造规范、冶金规范高效整合、集中管理,构建起了销售与生产的桥梁,实现了自动生成化检验标准,实时自动采集检化验数据和自动判定与放行,集中批量自动打印产品质量证明书,形成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控和一贯制管理。
来自销售系统发货提单 Y 客户订单 多品种、小批量 个性化需求 规范的个性化订货需求描述 订单评审 与质量设计 通过? 基于工序订单优先级的生产排程和配料 发货配车 N 六维价格模型 技术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发货管理 销售管理 面向全流程的订单跟踪系统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供销一体”的生产组织模式,订单驱动的生产组织方式,使武钢充分发挥了各产线的生产能力,提高了订单兑现率。
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五、铸就管理高效,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精准化 通过建设基于电子商务钢铁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解决了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生产、技术与外部物流、承运管理信息的集成,不仅自主开发若干个管理模型来实现内外物流的自动对接,还实现了企业的原料及备品备件网上采购、备件材料托管品“网上超市”、销售远程订单等多项商务模式创新。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绩效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成了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同时使流程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机构扁平化,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全面加强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标准等都规范地建立在冶金知识数据库中,流程程序和事项、操作规范等均由系统自动执行,根治了执行难的问题;信息化打通了内外部信息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经营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运作的安全网,它改变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管理方式,保证了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运营规范。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绩效 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提升。2006年以来,武钢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在输出到神龙汽车公司的同时,先后成功推广应用到鄂钢公司和股份公司二硅钢、二冷轧、新二钢、1580热轧、高速重轨、三硅钢和CSP等新上产线。不仅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达产时间,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结 束 语 武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锲而不舍地推进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信息化向集成、共享、协同的转变,建设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将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水平提高到新阶段,就一定能取得新成就,在武钢第三次创业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