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826 Views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基本概念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張素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專任助理教授. 主講人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之關係.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委員(北北基區) 臺北市、桃園縣、新竹縣 100 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工作小組委員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中心(北北基區中學組)進階評鑑人才培育專案計畫 2011/06 - 2012/06 。.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 -1.
E N D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基本概念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張素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專任助理教授
主講人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之關係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委員(北北基區) 臺北市、桃園縣、新竹縣100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工作小組委員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區域中心(北北基區中學組)進階評鑑人才培育專案計畫 2011/06-2012/06。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1「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1 • 「教師評鑑」係指針對教師表現所做的價值判斷和決定的歷程,以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瞭解教師教學績效,並促進學校革新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2「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2 • 「教學評鑑」,就評鑑範疇言,較「教師評鑑」為窄,「教學評鑑」主要偏向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以及班級經營與輔導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3「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3 • 「教師專業評鑑」則是將教師視為專業而對其進行評鑑,故「教師專業評鑑」之意涵與「教師評鑑」無異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4「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4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指「教師專業發展導向之評鑑」,目的是以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的形成性評鑑,其有別於「教師績效責任導向之評鑑」
「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5「教師專業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和「教學評鑑」之異同-5 • 易言之,就評鑑目的言,教師評鑑之類型可以分為上述之「教師專業發展導向之評鑑」與「教師績效責任導向之評鑑
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 • 教師藉由教師自我評鑑,及接受校內評鑑,以期找出教師亟需改善或欲精進的教學專業能力,進而撰擬專業成長計畫,透過個人或夥伴一起成長,以達到改善或精進教學之目的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為專業成長而進行的評鑑 ( TE for PG)
評鑑與專業成長的關係 評鑑的過程也是一種專業成長 討論評鑑規準 自評 他評 Teacher evaluation AS professional growth 評鑑即專業成長(TE as PG)
教師評鑑的發展趨勢 • Danielson(1996)就教師評鑑的發展趨勢而言,有以下三方面: 3.在評鑑過程中 被評的教師 具有主動的角色 1.區分化制度 的設計 2.多年循環 實施的制度
主動角色之做法方法有三: 專業對話 建立教師 個人教學檔案 學生的 成就表現
評估教師的資料來源 • Kenneth D.Peterson等(2001)提出評估教師的資料可從:家長調查、學生調查、學生成就、專業活動文件、教師測驗、管理者的報告、行動研究成果、學校改進方案成果及NBPTS(美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的認可
評鑑的方式與內涵 目的:為什麼評鑑? 內容:評鑑什麼? 人員:誰來評鑑? 方法:如何評鑑? 時間:何時評鑑?評多久? 標準:評鑑標準怎麼訂? 結果:評鑑了又如何?
目的:為什麼需要教師評鑑? 評鑑的目的在於改善而不是在證明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
評鑑目的 • 本計畫所補助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形成性教師評鑑」→和教師績效考核、不適任教師處理、教師分級制度脫勾 • 評鑑的目的在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
形成性的目的 總結性的目的 專業成長 績效衡估
內容:評鑑什麼? 評鑑規準是由學校自行訂定 評鑑內容得包含我們這四個層面 課程設計與教學 班級經營與輔導 學校可參照選用教育部或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 研究發展與進修 你們知道評鑑內容包含哪些部分嗎? 敬業精神及態度
教師評鑑之內涵 認 知 意 情 教師的職責、使命及專業責任 能 技
人員:誰來評鑑? 同儕 校內 自己 教師 關鍵--評鑑人員的專業性、客觀性、公正性 評鑑人員需要藉講習、認證保證評鑑的效能
評鑑人員之產生與資格 • 採校內評鑑 • 評鑑人員需至少參加過評鑑人員初階研習、且需完成受評鑑歷程,具有自評及他評經驗 • 評鑑人員必須獲得學校評鑑推動小組推薦,才能進行校內評鑑(他評)工作
人才培育機制 • 人才培育類型包括:評鑑人員初階培訓、評鑑人員進階培訓、教學輔導教師儲訓、講師儲訓等四項 • 針對承辦人員辦理宣導說明會、申辦說明會、行政研習等
教師 自我評鑑 方法: 如何評鑑? 教學觀察 教學檔案 晤談教師 蒐集學生 或家長教學反應 還有……
評鑑方式-1 受評教師需接受教師自我評鑑及校內評鑑 • 教師自我評鑑(自評): 由受評教師根據學校自行發展之自評程序及評鑑表格,依序檢核,以瞭解自我教學工作表現 • 校內評鑑(他評):<接下頁>
評鑑方式-2 • 校內評鑑(他評):<續上頁> • 兼重過程及結果,得採 教學觀察(以此為主) 教學檔案 晤談教師 蒐集學生或家長教學反應等多元途徑辦理
教師評鑑方法-1 Darling-Hammond、 Wise和Pease(1983)指出教師評鑑通常有八種方法,分別為: 1.教師晤談 5.學生評鑑教師 2.能力測驗 6.同儕互評 3.間接測量 7.學生學習成就 4.教室觀察 8.教師自我評鑑 等
教師評鑑方法-2 McColskey 和Egelson(1993)指出教師評鑑方法包括:教學觀摩、教師觀察、教學錄影、學生成就、日誌、檔案、問卷等
時間:何時評鑑?評多久? • 教師自我評鑑 • 校內評鑑(他評) 1.由評鑑推動小組安排評鑑人員進行定期評鑑 (依學校實施期程完成) 2.必要時得依受評教師之需要進行不定期評鑑 (受評教師有需求時實施)
標準:評鑑標準怎麼訂? • 教師評鑑之標準、規準、指標 • 標準(standard)--教師專業成長努力的目標 • 欲了解表現標準的細部內涵,應發展「規準」(criteria)或「指標」(indicators)以判斷教師的專業表現
訂定評鑑規準之作法 提供參考版本(如下之版本)由參與者共同研商討論制定校本規準 校本評鑑規準-涵蓋評鑑指標及參考檢核重 點 評鑑指標可直接選用或增減,參考檢核重點討論空間大 決定評鑑規準之表現水準-等級(優異、良好、尚可、待努力/不適用/未顯現)
教師專業標準 美國 • 「州際新任教師評估及支持聯盟」(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INTASC) • 「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NBPTS)
教師專業標準(續) 「州際新任教師評估及支持聯盟」10項標準: (一)學科相關知識; (二)兒童發展和學習的知識; (三)為不同群體之學習者創造適當之學習經驗; (四)多元的教學策略; (五)創造正面動機的學習環境; (六)有效的溝通技巧; (七)教學計畫技巧; (八)學習評量技巧; (九)反思教學和專業成長; (十)與同事、家長和社區機構發展合作關係的能力。
教師專業標準(續) • 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五項核心主張: 1.教師對於學生及其學習能夠投入 2.教師對於教授科目之內容以及如何教授能夠瞭解 3.教師對於管理與掌控學生學習能夠負責 4.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實踐與自經驗中的學習能夠作系統性之思考 5.教師能夠成為學習社群中之一員
教師評鑑評量標準—以台北美國學校為例 1.學科及其他相關的知識 • 學科知識 • 認知內容 • 兒童心理學知識 • 各學科間聯繫 • 情意內容
2.教學能力 • 溝通技能 • 教學效率技能 • 評量程序 • 教室管理 • 個別化教學 • 誘導學習的技能
3.人際關係 • 學生學習成功的機會 • 學生學習成就的程度 • 學生教室行為 • 與同儕之關係 • 與家長之關係 • 與學生非教學上之互動 • 與行政之關係
4.支援學校事務 • 對學校氣氛的貢獻 • 對課外活動之支持 • 支持學校政策 • 學生管理 • 專業成長 • 記錄之保持
台灣中小學教師表現標準及規準 • 教師專業標準 •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2006) 1.課程設計 7.進修成長 2.教學實施 8.創新研究 3.學科知識 9.敬業精神 4.教學評量 10.敬業態度 5.班級經營 11.專業基本素養 6.輔導知能
波士頓 • 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 Currency in the Curriculum and Knowledge of Child Development學科知識, 課程和兒童發展的最新知識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B. Setting the Stage for Learning學習準備階段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 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C. Classroom Management班級經營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 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D. Effective Teaching有效教學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 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E. Monitoring, Assessment, and Follow-Up監控、評量、後續追蹤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Promotion of High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 促進高標準和高期望的學生成就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 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Outside the Classroom 教室之外的專業責任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_ 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G-1. Collaboration with Parents與家長合作 • 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 G-2. Collaboration with Colleagues與同事合作 •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 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G-3. School Responsibilities對學校職責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G-4. Professional Growth專業成長 _____Meets or Exceeds Standard 達到或超越標準 ____Does Not Meet Standard 未達標準
台灣中小學教師表現標準及規準 教師評鑑規準 (一)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潘慧玲等) (二)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張德銳等) (三)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張新仁等) (四)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等)
規準與工具 評鑑規準:可參考國內外的其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後研議制訂之 參考網址:http://tepd.moe.gov.tw/ 選用規凖及評鑑方式,進而研訂評鑑工具
評鑑工具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等研擬的評鑑規準共有三項搭配的工具 教師自評表 教學觀察表 教學檔案評量表 以及兩項彙整與延伸應用的表件 綜合報告表 專業成長計畫表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續)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續) A版自評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續)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版本舉例說明(續) B版—自評
結果:評鑑了又如何? 促進教師進行專業成長 形成性評鑑 的結果 根據結果擬定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依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果研訂專業成長計畫 自評 促 進 教 師 專 業 成 長 考量研訂與實施原則 他評 定位 與聚焦 問題 找到 亟需改善或 欲精進之處 (綜合報告表) 研訂 專業成長計畫 及實施 了解 成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