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8 Views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策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楊處長之遠 95 年 4 月 21 日. 報告內容. 前言 氣候變遷與國家安全 後京都時期減量規範 國際目前討論涉及我國之減量方案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討 2005 年全國能源會議檢視 我國立場分析 減量情景分析 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結語. 全球能源消費趨勢.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百萬噸油當量. 煤. 水力.
E N D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策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楊處長之遠 95年4月21日
報告內容 • 前言 • 氣候變遷與國家安全 • 後京都時期減量規範 • 國際目前討論涉及我國之減量方案 •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討 • 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檢視 • 我國立場分析 • 減量情景分析 • 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 結語
全球能源消費趨勢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百萬噸油當量 煤 水力 核能 天然氣 石油 前言 • 全球能源消費1994至2004年平均成長率2.1%。 • 多數西方石油公司在探勘原油的工作上,卻愈來愈困難。過去五年來,原油之儲量替代率(reserve- replacement ratio)平均在129%,但去年已經降至114%。 • 國際能源消費持續增加,開發卻逐漸下降,替代能源發展益形迫切。 原油儲量替代率趨勢 資料來源: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5 2.Economist, “Improving their fieldcraft”, Apr 12th 2006 註:原油儲量替代率係指年度新增油氣量除以全年消耗量
氣候變遷與國家安全 • 美國堪薩斯州大學(2006)估計格林蘭冰川在1996年注入海中50立方公里的冰,到2005年升至150立方公里 ,溶解速度超過兩倍。 • Science(2006)指出格林蘭冰川滑動速度加速兩倍,到21th世紀底,水平面將上升20英尺。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指出,如果北極的冰溶化,在冰中的CO2被釋出,其排放量約為2000至8000億公噸。每年人類所排放量僅70億公噸CO2。 • 氣候變暖,北極熊漸失去大片賴以捕獵的浮冰,估計2060年前將滅絕。 資料來源: 1.Eric Rignot and Pannir Kanagaratnam,"Changes i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Science 17 February 2006. 2.Jonathan T. Overpeck and Bette L. Otto-Bliesner,"Paleoclimatic Evidence for Future Ice-Sheet Instability and Rapid Sea-Level Rise ",Science 24 March 2006. 3.Larry Schweiger,”Somewhere along that path, the polar bear drops out",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2006. 4. Time, Global Warming: Be Worried. Be Very Worried, 3 April 2006.
全球氣候變遷將衝擊及危害國家永續發展。 就經濟層面而看,我國屬於外銷型經濟,與國際連動關係強烈,國際公約與各國相關環保政策的制訂對我國的影響均相當顯著。 就環境層面而言,全球氣候變遷將直接衝擊國內環境永續性,降低經濟、社會與生態系統發展之承載力。 氣候變遷與國家安全
已開發工業化國家承諾約束 工業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證據 國際約束協商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京都議定書 技術轉移 Technology Transfer 發展中國家 Capacity Building 衝擊調適 Impact Adaptation 自願減量 Volunteer reduction 18世紀末 1970~1990年 1997~2005年 1900~迄今 1992~1994年 後京都時期減量規範 • 京都議定書採用共同但有差異(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原則,將締約國分為兩類:已開發國家優先承擔減量責任;發展中國家則進行因應氣候變遷之能力建構工作。
後京都時期減量規範 • 目前聯合國進行之後京都時期談判工作,仍以規範附件一國家為主要對象,惟部分研究機構開始討論非附件一國家(開發中國家)之減量責任。 • 後京都時期溫室氣體減量相關方案,自定性(Qualitative)到定量(Quantitative)或從約束性(binding)到非約束性(non-binding),其工具與特質各異。 • 國際間對於後京都時期減量規範,並非僅單獨考慮溫室氣體減量,其範疇涵蓋:國際金融與碳市場機制之結合、協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技術協助與轉移、落實國家永續發展目標等。 資料來源: 1. OECD & IEA, Approaches for Fu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June 2005 2. “International Climate Efforts beyond 2012”, Pew 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November 2005
國際目前討論涉及我國之減量方案 • 國際間對於後京都規範之研究約有40餘種以上,計有3個研究提及我國責任。其研究方法係以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450ppm或550ppm情景)為考量,進而探討不同國家所需承擔之責任: • 荷蘭環境評估局及國家公眾健康與環境研究所(RIVM) • 認為我國2020年後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 • 2020年新興工業化國家需每10年減少17%~32%排放量。 • 比利時3E公司(3E):係接受歐盟環境總署委託 • 將我國、南韓、新加坡與南非等列為Group A(係指人均排放量大於9 噸之非附件一國家)。 • 2020年進入減量期,設定減量目標。 • 挪威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 • 按國家能力與責任指數、人類發展指數分類。 • 我國與新加坡、南韓、以色列、南非、馬來西亞等列為第3階段(stage 3)國家,未建議明確減量目標。 資料來源: 1.M.G.J. den Elzen, “Countries’ climate mitigation commitments under the South-North Dialogue Proposal”, Report 728001032/2005, Netherlands Environment Assessment Agency and RIVM, Dec. 8, 2005. 2. K. Blok, N. Hoehne, A. Torvanger, R. Janzic, “Towards a Post-2012 Climate Change Regime”, BPS098, 3E, June 22, 2005. 3. A. Torvanger, G. Bang, H. H. Kolshus and J. Vevatne, “Broadening the Climate Regime---Design and feasibility of multi-stage climate agreements”, CICERO Report 2005:02, May 2005.
13,406 7.3% 1.2% 7.4% 0.6% 51.0% 32.5% 單位:萬公秉油當量 7,303 11.9% 3.0% 4.4% 1.2% 52.8% 26.7% 3,810 16.0% 3.9% 2.9% 59.2% 18.0% 1984年 1994年 2004年 進口能源依存度: 88.8% 95.3% 97.9% 核能發電 水力發電 液化天然氣 天然氣 石油 煤炭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視 • 能源供應量從1984年的3,810萬公秉油當量成長至2004年的13,406 萬公秉油當量,年平均成長率達6.4%。 • 能源供給90%仍以化石能源為主,其中煤炭比例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04年能源統計手冊,2005年6月。
進口成本佔GDP比例(%) 石油危機 億元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視 • 石油危機過後,近來台灣原油歷年進口成本有逐漸增加之趨勢,94年原油進口成本為5800億,原油進口成本佔GDP比例為5.27% 。 資料來源::能源進口值、原油進口值、進口總值之資料來源為財政部,GDP等經濟指標為行政院主計處。
公升油當量\千元 元\公升油當量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視 • 近年來,我國能源密集度開始呈現上升趨勢,顯示國內推動節約能源、提昇能源效率的工作,成效並未如預期。 • 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仍以降低能源密集度為主要減量措施,值得商榷。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指標季報,94年第3季。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視 • 台電公司歷年火力發電成本,以燃煤為最低。 成本(元/每度(kwh)) 民國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我國過去執行成效檢視 • 台電公司進口燃料花費逐年增加,92年起燃煤成本大幅提昇。 成本花費(億元) 民國 • 進口燃料花費=能源進口量×單價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檢視 • 各相關部會承諾在2025年將削減我國能源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170百萬噸,亦即從基準情景(Business as Usual, BAU)531百萬噸下降至361百萬噸。所採取之主要措施依據:開發再生能源、提高天然氣使用量、能源密集度下降(節約能源)和調整電價。 • 迄今電價調整機制、再生能源開發尚無具體進展,恐影響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 2025年 • 工業部門能源密集度下降16% • 運輸部門累計年節約622萬公秉油當量 • 住商部門累計年節約546萬公秉油當量 • 太陽光電80萬瓩 •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 2006年276.3萬瓩 • 2007年306.3萬瓩 • 2008年350.8萬瓩 • 2015年 • 工業部門能源密集度下降10% • 酒精汽油200-600萬公秉 • 太陽光電32萬瓩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 2010年 • 天然氣總量達1300萬噸 • 酒精汽油100-300萬公秉 • 生質柴油10萬公秉 • 風力總裝置容量216萬瓩 • 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1萬瓩 • 2020年 • 天然氣達1600-2000萬噸 • 酒精汽油300-900萬公秉 • 生質柴油15萬公秉 • 太陽光電57萬瓩
94年全國能源會議模式國家總量(2025年361百萬噸)94年全國能源會議模式國家總量(2025年361百萬噸) 94年全國能源會議模式工業部門 以2004年為基準新增重大投資產業排放量 產業新增重大投資案檢視 • 經濟部以2025年排放總量361百萬噸做為目標,惟欲達成該目標需要積極推動減量工作;另新增重大投資所推估之二氧化碳增量應考量產業關聯效果。 • 該案除考量二氧化碳增量外,亦應考慮能源及水資源供應問題。 其他新增排放量空間 中油三輕更新(3.61) 國光石化(8) 台塑大鋼廠(14.9) 百萬公噸CO2 六輕四期擴建(10.38)
我國立場分析 • 歷經兩次全國能源會議,各界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訂定,仍無法取得共識。 • 從氣候變遷因應角度:我國排放量在全球排第22名,占全球總排放大約1%,同時也身為容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的島國,支持溫室氣體減量,有利於永續發展。 • 從國際環保政治角度:由於我國處境特殊,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減量機會有限,強制遵循京都議定書之減量模式未必有利。在國際環保政治中,各國所承擔之環境責任係經由談判協商決定,並非由單國自我設限。 • 從國家環境利益角度:我國單位面積污染負荷量(工廠及車輛數量密度)遠高於其他國家,耗用化石能源為造成環境污染負荷主因;溫室減量議題壓力可作為改善我國污染負荷之動力,集中目標積極發展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產業以取代能源密集產業,逐步改善我國能源及產業結構,有利減輕污染負荷量。
減量情景分析 • 預備及協商會議提出四項方案,包括:比照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目標、2025年降至2000年水準、俟非附件一國家被規範時始宣布我國目標(暫以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各部會承諾值評估)與2025年人均10噸(徐教授光蓉提案)。 2005年基準情景 (人均22.5公噸) 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人均15.3公噸) 2025年人均10公噸CO2 (徐教授光蓉提案) 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結論 (人均9.36公噸) 註:減量情景衝擊是工研院能環所以臺灣MARKAL-MACRO 能源工程模型推估。
減量情景分析 • 以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所訂定之目標,2025年降至2000年水準相較基準情景需削減310百萬噸,2025年人均排放量10公噸情景需削減295百萬公噸。對照於京都議定書規範主要國家責任來看,我國負擔較重之減量承諾。
減量情景分析 • 日本在1998年通過全世界第1個溫室氣體相關法律—「防制地球溫暖化推進大綱」,優先以法律規範政府各部門分工及人民責任;至2002年,歷經4年分析檢討,才提出各相關部門達成京都議定書之配套作法,並修法納入「防制地球溫暖化推進大綱」中,以法律形式推動國內減量工作。 •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若缺乏法律(國內法或國際法)規範,勢將僅停滯在行政指導階段,隨主政官員更迭而改變,無法落實。且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排放交易及徵收碳稅等,均涉及人民權利與義務,需要法律的明確授權及規範才能推動。
溫室氣體減量法法制作業 溫室氣體減量法架構 • 環保署已於95年2月16日陳報行政院審查,以落實依法行政,降低決策不確定性。 政府機關權責 (第5條至11條) 總則 (第1條至4條) 減量對策 (第12條至18條) 教育宣導 (第19至22條) 罰則及附則 (第23條至30條) • 成立跨部會溫室氣體減量推動小組 • 訂定溫室氣體減及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方案 • 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並輔導排放源盤查、登錄、自願減量 • 國家能源、產業及運具結構政策檢討調整 • 地方主管機關權責 • 立法目的 • 專用名詞 • 主管機關 • 指定排放源進行盤查登錄及申報 • 訂定溫室氣體效能標準 • 實施限量管制與交易、碳稅制度時機與條件 • 一定規模以上新設排放源或排放實體增量規範 • 檢查與鑑定 • 教育宣導及民間參與 • 綠色採購 • 能源供應者責任 • 國民責任 • 未依規定盤查及申報之處罰 • 申報不實處罰 • 違反效能標準、限量管制處罰 • 規避、妨礙或拒絕之處罰 • 公布後一年施行
環保署立場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跨部會協調整合 衝擊評估及調適研擬 Impact and Adaptation 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GHG Mitigation 氣候變遷評估 調適策略 減量技術 法規規範 社會行為 探討極端氣候事件及頻率 建立相關評估模式 建立氣候變遷脆弱性預警指標 推動調適策略 發展生質能源 落實全國能源會議結論 產業GHG盤查及自願減量 溫室氣體減量法 GHG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 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行動 推動跨部會溫室氣體減量及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方案
政府帶動 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行動 本行動方案著重於「提升社會行為潛力」 • 個人/家庭為宣導主體,以民生息息相關之住商交通行動措施為推廣範疇,強調簡單生活小作為。 • 整合各界活動能量及創意,輔以多元傳媒教育宣導方式,據以長期推動落實,致力於喚醒全民減量意識,落實減量成效及降低能源需求。 全民CO2減量 水、食物、能源
2006年4月20日全球油價持續上漲(達72美元/桶)之衝擊—溫室氣體減量事件之一。2006年4月20日全球油價持續上漲(達72美元/桶)之衝擊—溫室氣體減量事件之一。 油價上漲 • 原物料價格上漲 • 通貨膨脹上升 • 投資意願下降 經濟面向 社會面向 環境面向 • 再生能源開發成長 • 能源效率提升 • 溫室氣體及污染物排放減量 • 貧富懸殊加劇 • 生活消費行為改變 • 產生社會正義問題
環保團體與經建部門未達共識前,應先履行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承諾減量目標與措施。環保團體與經建部門未達共識前,應先履行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承諾減量目標與措施。 • 儘速完成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作業。 • 產業界應積極推動自願減量措施。
結語 • 優先完成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審查,完成立法工作;明確訂定各部會責任分工,落實依法行政。 • 積極落實溫室氣體減量: • 環保團體與經建部門未達共識前,應先履行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承諾之減量目標與措施。 • 減量績效查核: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各部會所承諾之各項減量措施及成效,應定期管控,同時訂定查核點,積極推動落實。 • 產業結構調整:改變高能源依賴之產業結構,降低能源供應高度不確定性之風險。 • 國際宣導:我國國際地位特殊,應定期向國際公布減量成果,展現對於國際公約及氣候變遷之重視。 • 碳稅徵收法制化:開徵碳稅涉及全民義務,應於評估各項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仍無法達成國家減量目標,並完成碳稅制度立法後實施。
台灣1994年與2004年能源用石油產品 各部門消費所佔比率之比較 1994年 2004年
附件:計算方式 • 原油進口成本= 進口總值 x 原油佔進口比例 x 匯率 (單位:元) • 進口成本佔GDP比例=原油進口總成本/GDP (單位:%) • 能源進口值、原油進口值、進口總值之資料來源為財政部(2005);GDP等經濟指標為行政院主計處(2005) • 能源生產力=國內能源消費/ GDP (單位:元/公升油當量) • 能源密集度= GDP /國內能源消費 (單位:公升油當量/元 ) • 第11頁能源密集度及能源生產力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指標季報,94年第3季。 • 第12頁台電公司火力發電成本利用: • 右表及台電公司提供燃煤、天然氣、石油進口量及單價換算而成. -
阿爾及利亞 2003 年各國鋼鐵(Iron and Steel) 、化學和石化(Chemical and Petrochemical) 非金屬礦業(Non Metallic Minerals) 業別占總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資料來源:統計自 IEA, 1971-2003 CO2 Emission from fuel combustion, 2005.
2003全球CO2排名 備註:a不包括國際航運排放CO2; b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ity)及1995年美元幣值計。 資料來源: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ighlights, IEA, 2005.
2003全球人均CO2排名 資料來源: IEA, 1971-2003 Fuel Combustion Emissio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