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45 Views
《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的 改革和发展计划. 《 中国科学 》 、 《 科学通报 》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简 况 《 中国科学 》 、 《 科学通报 》 创刊于1950年。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是国内最重要的科学期刊。 作为中国基础科研成果对外交流的刊物, 报道过许多国内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见证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几任主编都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任:钱学森
E N D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的 改革和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简 况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国内最重要的科学期刊。 作为中国基础科研成果对外交流的刊物,报道过许多国内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见证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几任主编都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任:钱学森 第二任:张文裕 第三任:严济慈 第四任:叶笃正 第五任:严东生 第六任:周光召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记录了 中国基础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 上海生化所等单位:“结晶胰岛素的全合成” •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陈氏定理) • 吴文俊:“数学定理机器证明方法”(吴方法) • 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 唐敖庆等:“配位场理论研究” • “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其应用” • 上海生化所等单位:“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 • 赵忠贤等:“液氮区高温超导体YBCO” • ………………
90年代以来, 受优秀稿件外流的冲击, 面临缺少优秀稿源的困难。 • 显示出被我国主流研究机构和最活跃研究的科研人员边缘化的趋势。 •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未能反映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和最新水平。 • “两刊”的现状与我国知识创新水平、国际地位不相称,不能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办好“两刊”是我国科技事业 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科技事业在迅速发展,政府提出在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中国应该有反映自己科研水平的科技刊物。办好科技期刊是提升我国科技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应该成为开放的、代表我国高端科研水平的、在国际上有声望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期刊,作为展示我国科技进步与知识创新水平的窗口
办好“两刊”的条件已经具备 • 近年二十来,政府大力加大科研投入,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在一些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中国人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份额,其中有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化学学科更加突出; • 发行方式现代化,网络传播,论文电子版可在世界各地阅读、下载,只要成果有重要科学意义,不愁国内外同行学者看不到。
例1:Cheng Peng, Fang Lei, Yang Huan, Zhu Xiyi, Mu Gang, Luo Huiqian, Wang Zhaosheng, Wen Haihu*(闻海虎), Superconductivity at 36 K in gadolinium-arsenide oxides GdO1-xFxFeA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2008, 51: 719. 2008年6月发表,当年引用 32 次(到09年3月底引用 42 次),在Science Watch 近两年“高温超导”十大排名中名列第五。 例2:2009年3月12日,Nature杂志News栏目评论《中国科学:D辑》2009年2月发表的科研论文。
王鼎盛:物理论文-物理期刊-物理研究 (2008年6月) 1、国产物理论文即使进入国际交流圈子(SCI刊物), 但平均引用率并不高。 2、国产物理论文发表在主要国内期刊上时, 平均 引用率不低于发表在其它国外刊物,甚至还略高 一些。
“两刊”的改革与发展提上议事日程 • 2005年,周光召等10位院士建议将“两刊”放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运作,以更好地推动“两刊”改革与发展。 • 2007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出版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把 “两刊” 办成为我国高水平学术期刊的代表,决定建立新型学术管理体系。
组织落实措施 为推动“两刊”改革与发展,学部成立科普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两刊”改革的实施。 院士工作局作为学部和“两刊”理事会的办事机构,积极落实学部平台办刊 ,为各级编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学部平台办刊的具体体现,学部负责“两刊”编委会改组和遴选主编工作。
建立新型学术管理体系 (1)理事会:作为“两刊”最高学术领导机构,对办刊方针、发展理念、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指导,聘任“两刊”总主编及各辑主编。 (2)总主编:负责把握办刊方向,批准“两刊”编委会相关重要事项,就“两刊”的定位、组织与调整等重大问题向“两刊”理事会提出建议。 (3)各辑主编:各辑的学术负责人,由各学部常委会推荐、理事会聘任。实行主编负责制。 (4)各辑编委会:在主编领导下,实行自主办刊,提高学术水平,保证学术质量,实现刊物的发展目标。
理事长:路甬祥 理事会 副理事长:李静海、陈宜瑜、冯长根 荣誉总主编:周光召 总主编 总主编:朱作言 中国科学A辑:杨乐 中国科学B辑:黎乐民 中国科学C辑:王大成 各辑主编 中国科学D辑:孙枢 中国科学E辑:严陆光 中国科学F辑:李未 中国科学G辑:王鼎盛 科学通报:夏建白 各辑编委会 “两刊” 学术管理体系的架构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系列 New! 月刊 半月刊
制订和颁布编委会章程。对编委会的组织 和实施,总主编、各辑主编和编委会成员 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 • 建立和完善“两刊”编委会的工作机制。为 使编委会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建立会议 制度。
《中国科学》各辑和《科学通报》分别设立编 委会。 • 老中青结合,编委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低于 50岁。中青年科学家(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编委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 聘请大陆以外科学家参加编委会,《中国科学: 数学》海外编委占40%,《中国科学: 化学》和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海外编委均占20%以上。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 定位与发展目标 定位: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国家级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高水平和权威性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各学科辑:主要报道相关学科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发展趋势。 (2)《科学通报》:快速报道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 发展目标:报道国内外重要科学进展,全面反映我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和优秀成果,促进科学发展和学术交流。
政策支持 • 学部对“两刊”的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视,院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抓好 “两刊”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上办刊,学部对 “两刊”的改革与发展在政策方面给予方便与支持。 • 各辑独立办刊,实行主编任期责任制,在把握学术方向和水平方面给予充分自主权。
2008年5月,中科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向所有新当选院士发出《关于请新当选院士向〈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投稿的通知》。 2008年5月,中科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向所有新当选院士发出《关于请新当选院士向〈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投稿的通知》。 • 2008年11月,中科院第六届学部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希望院士候选人的代表性工作有1-2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意见。 • 相关科技部门在制定科研评估政策时也将关注对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贡献。
经费支持 • 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院士工作局、出版集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办好“两刊”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 •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动《中国科学》杂志社体制机制改革,在编辑人才的引进、办公条件的改善、考核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编辑部建设 • 编辑部是各辑编委会的办事机构,配合各辑编委会工作,保证“两刊”的出版质量和效率。 • 中国科学杂志社为各辑设置编辑部,积极引进编辑人员;为强化各辑编辑部建设,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编辑部主任。编辑中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在杂志社的领导下,各辑编辑部认真贯彻编委会的各项决策和方针,全力支持编委会工作。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SCIENCE in CHINA: CHEMISTRY
:化学 • 定位:发表中外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以基础性、原创性工作为主要报道内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远期目标—达到美国PNAS的水平。 • 报道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 • 设置栏目:快报、专题论述、综述、论文。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编辑委员会 主 编 黎乐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副主编 冯守华(无机化学) 林国强(有机化学) 田中群(物理化学) 陈洪渊(分析和环境化学) 曹 镛(高分子科学) 袁 权(化学工程学)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编辑委员会成员 无机化学 卜显和 陈小明 冯守华 高 松 郭子建 洪茂椿 李亚栋 林建华 任咏华* 熊仁根 薛子陵*游效曾 张洪杰 郑兰荪 有机化学 陈新滋* 冯小明 黄培强 林国强 刘 钧* 蒲 林* 童 亮* 佟振合 王梅祥 吴云东* 谢作伟*姚祝军 张礼和 赵玉芬 周其林 物理化学 包信和 韩布兴 江 龙 孔 维* 黎乐民 李前树 连天泉* 帅志刚 田中群 万立骏 王中林* 杨东升* 杨伟涛* 杨学明 张金中* 张劲松* 张增辉* 赵新生 分析和环境化学 柴之芳 陈洪渊 陈 先* 陈 义 江桂斌 焦 奎 鞠熀先 聂书明*邵元华 杨芃原 姚守拙 张玉奎 朱 彤 高分子科学 曹 镛 高长有 刘国军* 卢凤才 潘才元 乔金梁 沈之荃 王十庆* 王振纲* 颜德岳 杨 柏 杨玉良 俞陆平* 张 希 朱晓夏* 化学工程学 崔占峰* 段 雪 费维扬 何鸣元 孙立成*田 禾 徐春明 袁 权 (共83人,打 * 号的25人是大陆以外编委)
《中国科学:化学》的改革措施-1 • 主动求得中科院化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的支持。 • 成立新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老中青结合,院士占三分之一,中青年科学家占78%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者百人计划优秀人才;境外编委占30%以上。 • 中英文版分开,着重发展英文版;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稿源,国内外发行;网上传播,可以从本刊主页自由下载。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的改革措施-2 • 提高发表速度:平均3个月内网上发表。快报、优秀论文走快速处理通道。最新重要成果报道,立即安排发表。 • 质量保障:严格审稿,编委负责,学科副主编把关。约请优秀中青年学者写稿;邀请国家队水平的专家撰写专题论述(Feature Article)。 • 增加信息量:扩充稿源,增加页数,不限制论文篇幅。组织重要领域专辑,出版有纪念意义的专刊。 • 免收论文审理费和版面费;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欢迎多提改进意见
网络传播 Chinese Ed. 中国知网 CNKI English Ed. Springer Email Alert :化学
:化学 Published online ASAP Porf. Tang Ben Zhong’s paper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6 days after acception
:化学 chem.scichina.com
:化学 chem.scichina.com
:化学 • 办好刊物的根本在于得到 • 作者和读者的支持 • 办好中国的科技刊物是增强我国科学技术软实力、振兴中华事业的一部分,需要各方面配合,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有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我们的优秀成果不能只在国外刊物发表,也要给国内科技期刊投优秀稿件,支持其发展。
希望我国广大学者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时注意引用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以提高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 编委会和编辑部将尽最大努力, 为作者和读者服务,争取尽快把 “两刊”办成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及时展示中国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化学 敬请赐稿谢谢! 电 话: 010-64016732 Email: chemistry@scichina.org 网 站: www.scichina.com chem.scichina.org 朱晓文: zhuxiaowen@sci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