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賴聲川的創意學

賴聲川的創意學. 創意,是人類最嚮往的一種能力。. 作 者:賴聲川 出版社:天下雜誌 索書號: 521.4/5742. 賴聲川 知名劇作家、導演。 1954 年生於美國華盛頓, 1966 年隨家人回台定居。 1976 年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後, 1978 年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研究所進修。 1983 年 9 月,賴聲川取得博士學位返回台灣,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即今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曾任戲劇學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

rad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賴聲川的創意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賴聲川的創意學 創意,是人類最嚮往的一種能力。 作 者:賴聲川 出版社:天下雜誌 索書號:521.4/5742

  2. 賴聲川 知名劇作家、導演。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1966年隨家人回台定居。1976年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後,1978年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研究所進修。1983年9月,賴聲川取得博士學位返回台灣,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即今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曾任戲劇學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 賴聲川回台後除了擔任教職外,也致力於發展台灣劇場,1984年11月 ,與李立群等人成立【表演工作坊】。從1985年3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推出一連串相聲與舞台劇系列:「暗戀桃花源」、「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台灣怪談」、「一夫二主」,一直到近年的「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如夢之夢」等,至今不輟。 作者簡介

  3. 賴聲川雖然以劇場編劇導演為主,但是卻善用其戲劇專業,延伸多方發展。除了編寫劇本外,亦從事國外名家劇本及宗教心靈外文書籍的翻譯工作;他也製作電視情境戲劇節目,1995年10月12日開播的「我們一家都是人」,總共播出244集,開台灣情境戲劇製作先河。賴聲川雖然以劇場編劇導演為主,但是卻善用其戲劇專業,延伸多方發展。除了編寫劇本外,亦從事國外名家劇本及宗教心靈外文書籍的翻譯工作;他也製作電視情境戲劇節目,1995年10月12日開播的「我們一家都是人」,總共播出244集,開台灣情境戲劇製作先河。 賴聲川也嘗試電影創作。1992年9月,其改編自同名舞台劇的電影作品《暗戀桃花源》在台灣首映,同年10月赴日本東京影展參賽,獲得青年導演銀櫻獎之後,《暗戀桃花源》在各大影展中表現亮眼,獲92年柏林影展「青年論壇」單元之卡里加利首獎、第29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93年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備受大家矚目。1994年第二部電影《飛俠阿達》入選多個國際影展,深獲佳評。 目前賴聲川除了擔任教職之外,仍舊於創作領域中努力耕耘。 作者簡介

  4. 創意經濟時代來臨, 創意成了個人與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但創意可以「學」嗎? 創意該如何「學」呢? 有沒有一門學問可以讓人有系統、 有步驟地學習創意? 創意大師賴聲川認為: 「創意是可以『練』的!」 他相信,創意固然神秘, 卻是有法可學、可管理的。 內容簡介 Creativity

  5. 在本書中,賴聲川提供他的個人祕笈 「創意金字塔」。 他將培養創意的訓練分為 「創意概念(內容)」的培養 「表現手法(形式)」的訓練 他細緻剖析我們應該如何將生活中的 習性、經驗、動機, 藉由重新學會「如何看」, 來貫通內心的神祕泉源, 轉變成創意三智慧, 帶來取之不盡的創意。 內容簡介

  6. 導讀推薦 創意與智慧 (林懷民) 推薦序 創意是一種有跡可循的心靈過程 (余秋雨) 推薦序 一窺創意的奧秘 (李安) 推薦序 創意的源頭活水 (林谷芳) 推薦序 今天,我們說創意 (吳思華) 推薦序 不斷自我挑戰的優雅靈魂 (嚴長壽) 自 序第一章  創意魅影第二章  創意二部曲第三章  靈感的倉庫第四章  創意的神祕電腦第五章  創意金字塔第六章  左右創意的泉源第七章  創意的智慧第八章  創意三毒第九章  如何看第十章  三觀第十一章  轉化第十二章 方法與機器第十三章 技巧的智慧第十四章 重新設定作業系統第十五章 施工中第十六章 結語附錄一  創意如何成為一種產業 附錄二 創意金字塔的進化 目次

  7. 撇開一切哲理,用最簡單的方式說, 創意就是出一個題目,然後解這個題目。 出題需創意,解題也需創意。 這就是「智慧」與「方法」的劃分。 題目種類無窮, 但簡單的題目創造簡單的挑戰, 複雜而具深度的題目 促使創作者尋找複雜而具深度的解答。 作家安東尼‧傑(Antony Jay)說: 沒創意的頭腦可以看出錯的答案, 但需要有創意的頭腦才能看出錯的題目。

  8. 創意的旅程不在於尋找新的景觀, 而在於得到新的眼睛。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請想一想, 你看世界的方式 哪些跟自己的眼睛有關? 是眼睛在引導觀念, 還是觀念在引導眼睛呢? 一個人能不能累積智慧, 主要是看他懂不懂 「如何看」這個世界, 如何看自己的動機、 如何看自己的習性、 如何看自己的生命經驗。 眼睛只是感官。 到底看到什麼,看多看少, 是心在決定。

  9. 創意在運行時, 我們的內在像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上方吸取來自底座的創意營養, 向上提升, 經過精煉的過程, 終究提煉出創意的精髓, 從金字塔頂端吐出創意作品。 金字塔上方要從底部吸取泉源的養分, 要穿越一道屏障, 創意學習主要做的就是在清理金字塔內部, 去除障礙, 打通上下, 讓創意在金字塔內順暢地流通。 創意的金字塔

  10. 圖書館邀請您 探討創意, 做你自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