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k likes | 2.17k Views
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 情况简介 经国务院领导审定,国家计委、科技部五月十八日联合印发. “九五”期间的科研情况 1999年: 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人数达53.1万人年,其中企业占31.3%; 全国 R&D 活动经费67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3%,其中企业占全国的48.3%;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 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 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3097件;
E N D
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 情况简介 经国务院领导审定,国家计委、科技部五月十八日联合印发
“九五”期间的科研情况 • 1999年: • 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人数达53.1万人年,其中企业占31.3%; • 全国R&D活动经费67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3%,其中企业占全国的48.3%; •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
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 • 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3097件;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 • 53个国家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十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方针,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住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突破。
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加速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大幅度提高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十五”863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增强我国在高技术特别是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提供高科技支撑,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力争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在我国有相对优势或战略必争的关键高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
“十五”863计划的战略目标: 在选定的研究方向,显著增强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重点掌握一批能在数年后形成产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技术,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生长点,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造就一批从事高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和创业人才。
“十五”863计划的指导思想 • 体现了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 突出了加强创新、实现从重点跟 • 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转变, • 强调了面向和促进产业化的思想。
“十五”863计划研究的重点强调: • 以国家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 军民结合、以民为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寓军于民; • 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研究具有全局性意义和战略性高技术,集中解决一旦突破将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高技术问题。
“十五”863计划民口的4项重点任务 1、攻克支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 2、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生物、农业及医药关键技术; 3、掌握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关键技术; 4、突破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资源、环保和能源关键技术。
“十五”863计划的战略部署 分为主题和重大专项: 主题项目:以鼓励创新、掌握知识产权和攻克关键技术为导向。 重大专项:以重大系统和工程为核心,以市场、应用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
“十五”863计划主题项目的布局 • 民口确定了六个领域: • 信息技术领域 • 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 新材料技术领域 •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 • 能源技术领域 •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
主题各领域的主题布局 1、信息技术领域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 通信技术主题 信息安全主题
2、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主题布局 生物工程技术主题 基因操作技术主题 生物信息技术主题 现代农业技术主题
3、新材料领域的主题布局 • 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技术主题 •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 • 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主题 • 4、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CIMS)主题 • 机器人技术主题
5、能源技术领域主题布局 后续能源技术主题 洁净煤技术主题 6、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布局 海洋监测技术主题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环境防治技术主题
重大专项将分批滚动实施,民口第一批可供选择的专项为17个,即为:重大专项将分批滚动实施,民口第一批可供选择的专项为17个,即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磁悬浮列车 高性能计算机技术 先进的宽带信息网 先进的航空和航天技术 先进的超导技术 水质污染控制技术
纳米技术 先进的农作物培育技术 人类基因组 生物基因工程 生物芯片技术 深海作业机器人 电动汽车 快堆技术 燃气轮机技术
民口“十五”863计划的经费情况 “十五”863计划的总经费为150亿 其中重大专项占55%(82.5亿) 主题项目占45%(67.5亿)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能源领域情况简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能源领域情况简介 在能源领域设两个主题: 1、洁净煤主题 主要包括:先进的煤转化技术 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2、后续能源主题 主要包括:核能发电技术 风能发电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氢能技术 高温燃料电池技术
国家在能源领域科技项目的情况 1、973项目 2、攻关项目 3、 863项目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 在能源领域重点支持: 1、煤的高效、洁净利用 综合考虑我国煤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多联产系统、相关技术及污染治理的基础研究; 2、油、气资源的形成规律、开发及利用; 3、重要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在能源领域确定了四个项目 1、可再生能源技术(2800万) 2、清洁能源行动(7000万) 3、燃料电池技术(3000万) 4、节能技术(1000万)
清洁能源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1、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城市(每个市100万) 2、可工程化的先进的脱硫技术(2100万); 3、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性示范及技术产业化(2000万); 试点示范城市: 北京(科技奥运、清洁奥运)、天津、沈阳、公主岭、牡丹江、 呼和浩特、银川、兰州、乌鲁木齐、西安、铜川、重庆、南充、 曲靖、遵义、柳州。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 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高厌氧技术, 沼气发电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等。 2、燃料电池; 3、太阳能技术。
中国的能源概况和 能源需求预测
中国面临长期的能源供应问题 • 中国人口众多; • 经济还要争取几十年的高速增长; • 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 • 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 今后能源需求将大幅度提高; • 能源供应的保障和安全面临挑战;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 • 世界人均能源资源探明可采储量 截止1999年末世界人均能源资源探明可储量 • 煤炭:165.9t • 石油:23.7toe • 天然气:22.7toe 同期中国探明的人均可采储量煤炭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石油约为11%,天然气约为5%。
中国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1998年中国能源消费量13.22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中国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0%。
中国、OECD国家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较(1998年)中国、OECD国家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较(1998年)
1997年部分国家煤炭消费结构 主要发达国家煤炭用于发电、供热和炼焦,而中国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含工业和民用等)的比重过高。
当地和区域能源环境问题 1997年,全国SO2排放量为2370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840万吨,能源消费在上述两项的排放中的贡献分别为85%和70%,中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 *1995年,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65亿元,占当 年GDP的1.9%。 *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成为死亡的祸首,列城市第 二、三位。
酸雨问题已很严重 • 酸 沉 降 • 酸雨污染范围已经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及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 • 华中地区及西南酸雨污染区的中心区域的降水年均PH值低于5.0,酸雨出现频率大于70%。 • 华南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东部地区酸雨污染区频率在上升。 • 北方地区也形成以青岛、图门为中心的酸雨污染区域。 • 我国东半部上空硫酸气溶胶浓度是全球平均值的9.5倍,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城市地区大气污染严重 • 1998年全国322个省控以上城市的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范围在0.011~1.19毫克/立方米,全国平均为0.289毫克/立方米。 • 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在0.002 ~ 0.385毫克/立方米,全国平均为0.056毫克/立方米。 • 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在0.006~0.152毫克/立方米,全国平均为0.037毫克/立方米。 • 在三项常规监测项目中,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仅有89个城市,占统计城市数的27.6%。 • 至少有一项超过国家二极标准的城市233个,占统计城市数的72.4%。 • 有140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43.5%。
能源与环境 各城市SO2浓度变化
能源与环境 各城市NOx浓度变化
能源与环境 各城市NOx浓度变化
能源需求预测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达到14.7亿左右,城镇人口比重约50%,乡村居民用能方式较现在已有较大改观。
能源需求预测 • 到2020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由现在的30.8%提高到45-50%;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由现在的20.2%降低到15%左右。这一结构达到目前世界中等偏下国家平均结构水平。 • 2020年,中国人均GDP(按PPP计算)超过1万美元,达到目前OECD国家低限值。GDP总量跃居世界前3位,综合国力明显加强。
能源需求预测 • 2020年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1.2-1.5toe左右,为目前世界平均水平。 • 能源需求量约18-21亿toe,接近目前美国能源消费量水平。
能源需求预测 • 按照国际通行的能源平衡表编制方法,调整我国现行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为:工业59.6%,交通运输占12.1%,服务业/居民生活等占28.3%; • 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目标值: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等为5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