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79 Views
結核病通報分享. 護理師 : 張玉華. 結核病通報 接觸者檢查. 結核病專案. 第十部 品質支付服務 第一章 結核病 通則: 一、 本章各診療項目,得另依規定申報其他相關醫療費用。 二、 個案經檢驗檢查確定診斷後,連續照護三個月得申報第一階段疾病 管理照護費,每一階段符合連續管理者並附個案管理紀錄(每月乙 次)、就診紀錄,各階段結核病管理照護費按本標準所定點數支付。 三、申報 A1001C 第一階段疾病管理照護費(連續管理 3 個月)之個案, 初次診斷應做鏡檢塗片耐酸性染色三次(肺外結核除外),且進行分枝
E N D
結核病通報分享 護理師:張玉華
結核病通報 • 接觸者檢查
第十部品質支付服務 • 第一章 結核病 • 通則: • 一、本章各診療項目,得另依規定申報其他相關醫療費用。 • 二、個案經檢驗檢查確定診斷後,連續照護三個月得申報第一階段疾病 • 管理照護費,每一階段符合連續管理者並附個案管理紀錄(每月乙 • 次)、就診紀錄,各階段結核病管理照護費按本標準所定點數支付。 • 三、申報A1001C第一階段疾病管理照護費(連續管理3個月)之個案, 初次診斷應做鏡檢塗片耐酸性染色三次(肺外結核除外),且進行分枝 桿菌培養及鑑定,對於培養陽性者應作藥物感受性試驗;肺外結核之病理 檢體應施行耐酸性染色及結核菌培養,並於培養楊性後執行菌種鑑定。
四、個案病歷上每一階段至少需記載下列檢驗檢查結果:四、個案病歷上每一階段至少需記載下列檢驗檢查結果: • (一)一次胸部X光檢查結果;肺外結核者(肋膜積水除外)第二階段 • 後免輸入胸部X光檢查結果。 • (二)一次驗痰結果(痰培養陽性者需含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肺外結 • 核者(肋膜積水除外)第二階段後免輸入驗痰檢查結果。 • (三)一次生化檢查結果。 • (四)肺外結核者第一階段需輸入病理檢查或結核菌培養結果。 • 五、執行本項各診療項目須符合下列條件: • (一)須具有胸腔、感染、結核任一專科或曾接受衛生主管機關結核病 • 學訓練並獲結業證明之醫師至少一名。 • (二)院所通報結核病發現新案達100(含)人以上,應設置專任結核 • 病個案管理專員1人,並應依個案增加比率酌增個案管理員人 • 數;惟通報結核病發現新案100人以下者得以專責人員任之。 • 六、限符合本章節服務內容,包括自確診、持續服藥至完治,含括過程 • 中相關之診療、檢驗、教育宣導及追蹤管理等項目者申報。
結核病接觸者檢查規範 • 96年7月1日起由公務預算支付接觸者檢查之部分負擔費用 • 對象: • 與確診之結核病個案共同居住者 • 與結核病個案於可傳染期間一天內接觸8小時以上或累積達40(含)小時以上之接觸者 • 其它專案 • 檢查方式 • 滿13(含)歲以上之接觸者應進行胸部X光檢查 • 未滿13歲之孩童接觸者,一律須作結核菌素測驗及胸部X光檢查 (研議改為 6-13歲)
調查群聚事件的目的 找到高風險的環境,需要增加監測,教育和警覺性,以及加強感染控制,以減少延遲診斷和結核菌的傳播 * 提供具有感染風險的接觸者篩檢與潛伏感 染治療 每次群聚事件的調查,都可提供政策與防 治措施檢討的機會
疫情調查注意事項 • 個案調查 : 基本資料:身分證號、性別、年齡 特殊族群類別或職業: 接觸史/家族史/疾病史:指標個案是否為接觸者發病? 發病經過(含發病日):推測過程合理性。 • 醫院/機構/學校 • 環境調查 -人員調查 -建築型態 -行政管理
接觸者調查(醫院) • 院內接觸者定義: 指標個案未配戴外科口罩,同病室的其他病人、家屬及醫 療照護工作人員,未佩戴N95 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與 指標病人接觸一天內8 小時(含)以上或於指標病人可傳 染期期間累積40 小時者,可傳染期之核計以「病人有呼吸 道症狀日或痰抹片陽性採痰日」的前三個月起算。
接觸者調查(醫院) • 指標個案為: *痰塗片陽之肺結核個案 *痰抹片陰性,培養鑑定為結核分枝桿菌病人且個案於住 院期間曾進行高風險之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s *結核病多重抗藥性個案
C校園結核病群聚介紹 • C校全校師生約9000多人(包括日間部6435人、進修部1163 人、夜間部1047人及教職員工733人) 。 校內共有實習大樓12棟、宿舍3棟。教室有多扇窗戶,空氣 • 流通,每間教室有大型直立式冷氣機或窗型冷氣,無中央空 • 調,夏天才會使用。宿舍(有4人、5人、6人房3種規格,獨立 • 空調) 。無校車。 • 校內附設健身房、餐廳、書坊、便利商店、美食街、咖啡 廳、茶飲店等。 新生入學委託得標醫院約每年10月進行及判讀 (此次為台南 • 市北一聯合診所檢查,家醫科醫師判讀CXR)。
疫情調查 • 案一與案五曾是高中同班同學,大學2人雖就 讀同學校但很少碰面(因不同科系),距離上次 碰面時間約是99年4月份左右,且也只有幾分 鐘的問候聊天。(2名個案剛上大一時,因人生 地不熟,比較常在一起,後來跟同學熟後,2 人即漸漸很少見面) • 分局調閱高中92年至95年之學生與教職員名單,比對TB系統發現該高中共通報11名結核病個案,7名有菌株,其中6名菌株型別相同(含上述案一及案五), 1名無法比對
往前回溯高中 • 案二及案一入學即通報,可能非群聚內個案 • 案三通報時間相近,可能有共同暴露?或一前一 後發病(時間過久,個案已忘記)? 接觸者一輩子還是有發病的可能,應落實接檢及衛教!
LTBI治療對於<13歲兒童接觸者之效益 資料期間:2008/4/1-2009/9/30止
接觸者檢查 • 指標個案種類-S(+)或C (+) 或有空洞個案: • 接觸者年齡13歲(含)以上:於指標個案確診 一個月內和第12個月,至少各進行一次接觸者胸部X光檢查。 • 接觸者年齡未滿13歲(含)者:於指標個案確診 一個月內進行一次胸部X光檢查外,須一併進行結核菌素測驗。
接觸者檢查 • 指標個案種類-S(+)且C (+) MTB個案: • 接觸者年齡13-26歲(含)以上:於指標個案確診 一個月內 進行一次接觸者胸部X光檢查。 • 如接觸者身分為家戶、校園或機構,於第3個月進行TT,如TT (+),重新評估CXR是否正常,進入LTBI;如TT(-),再追蹤第12個月之胸部X光檢查。 • 如接觸者身分非家戶、校園或機構,不需做TT,請追蹤第12個月之胸部X光檢查。
接觸者檢查 • 指標個案種類-痰陰且CXR無空洞個案: • 接觸者年齡13歲(含)以上:於指標個案確診 一個月內 進行接觸者胸部X光檢查。 • 接觸者年齡未滿13歲者:→於指標個案確診 一個月內 進行接觸者胸部X光檢查。
接觸者檢查 所有接觸者均進行胸部X光檢查,惟如3個月內曾照胸部X光,並能提出診斷證明者,可不必再做第一次檢查,但該次檢查資料應登錄系統。(醫護人員依院感查核規定,不受3個月之限制) 接觸者如為孕婦,若可取得痰檢體,應先行查痰,如有咳嗽症狀者,由臨床醫師視情況決定是否安排胸部X光檢查,如有追蹤必要,可於產後再安排胸部X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