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有四: 廠商數目很多 廠商進出市場沒有障礙 產品之間有些微差異 廠商有局部的價格決定能力 例如 : 便利超商、餐廳、理髮廳等。. $. SMC. SAC. a. P *. b. AR=D. MR. Q. Q *. 圖 8.1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決策.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而言,獨占性競爭廠商的最適行為,與獨占廠商相似。 廠商的最適決策為 SMC = MR 此時產量為 Q * ,定價為 P * ,總利潤則為圖 8.1 之斜線區。.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 一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 • 獨占性競爭市場的特性有四: • 廠商數目很多 • 廠商進出市場沒有障礙 • 產品之間有些微差異 • 廠商有局部的價格決定能力 • 例如: 便利超商、餐廳、理髮廳等。

  2. $ SMC SAC a P* b AR=D MR Q Q* 圖 8.1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決策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 短期而言,獨占性競爭廠商的最適行為,與獨占廠商相似。 • 廠商的最適決策為 SMC=MR 此時產量為Q*,定價為P*,總利潤則為圖 8.1 之斜線區。

  3.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一) • 若市場上的廠商愈多,則瓜分光譜的區隔就愈細,每個廠商所平均分到的客戶就愈少,利潤也就愈少。 • 所謂「分到的市場變小或擴大」,是指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的移動。 • 長期均衡時,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

  4. $ LMC LAC a P* b C MR AR=D Qb Q* 圖 8.3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二) • 長期而言,獨占性競爭廠商可藉進出市場來做調整;當市場內廠商數目增加(減少)時,廠商面對的需求曲線會內縮(外移)。 • 長期均衡時,廠商依LMC與 MR 的交點決定產量 Q*,而在 Q** 點,需求曲線恰與 LAC相切 (a點),表示在此時廠商利潤為零。

  5. $ LMC LAC a P* b C MR AR=D Qb Q* 圖 8.3 獨占性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獨占性競爭的效率性 • 長期而言,廠商的最低平均成本產量是Qb;獨占性競爭廠商的產量是 Q*。因此,獨占性競爭廠商有超額生產能量未使用。 • 長期均衡時,獨占性競爭廠商的定價是P* > LMC,亦即產量應要多於Q*,但只生產到Q*,就是一種社會資源配置不具效率的表現。

  6. 寡占市場的特色 • 寡占市場的特色 • 廠商數目很少 • 彼此之間互動激烈 • 產品可能是異質的或同質的 • 例如: 家電、汽車、軟體、有線電視系統等。

  7. 寡占市場 -雙占 (一) • 當寡占廠商數為 2 家 時,我們常以表 8.1 的賽局來刻畫彼此間的互動。 • 在表 8.1 中,甲、乙為兩家寡占廠商,分別可以採取高產量或低產量策略,其互動之下彼此的報酬值為表列之數字,例如甲採「高產量」策略、乙採「低產量」策略時,甲的報酬是 300,乙的報酬是 -50 。

  8. 寡占市場 -雙占 (二) • 對甲而言,高產量策略是其優勢策略。 • 對乙而言,高產量策略是其優勢策略。 • 若甲、乙二人都理性的採取優勢策略,將得到雙方零利潤的結果 。 • 若雙方都採取低產量策略,會比零利潤好。 → 「個別理性與總體最適不合」

  9. 寡占市場-雙占 (三) • 表 8.2 的內涵類似表 8.1,只是雙方的策略是售價而非產量。

  10. 囚犯困局 (一) • 與表 8.1 或 8.2 相似的賽局,若在甲、乙兩位「共謀罪犯」之間發生,則如表 8.3 所示。 • 表 8.3 中,無論罪犯甲採取什麼策略,「認罪」都是罪犯乙的優勢策略。同理,無論乙採取什麼策略,「認罪」都是甲的優勢策略。

  11. 囚犯困局 (二) • 故雙方皆認罪,形成彼此的「優勢策略均衡」。 • 然而優勢策略均衡的報酬值(-5, -5),卻不如雙方共同嘴硬下的報酬值(-0.5, -0.5),是謂囚犯困局(prisoner’s dilemma)。

  12. 寡占與賽局理論 • 賽局理論是由 J. von Neumann 所首創,後經 Nash 、Harsanyi 等人的拓展,而逐漸發揚光大。 • 寡占理論常應用賽局分析;賽局研究常取材於寡占市場。

  13. 產品異質的種類 (一) • 距離差異:雖然便利商店中的產品相同,但是消費者的購買便利性卻不同。 • 空間競爭 (H. Hotelling, 1895-1973)

  14. 產品異質的種類 (二) • 感觀差異:有許多商品本身沒有差異或是差異有限,但現代的媒體科技與廣告卻能有效的喚起消費者心中主觀感受的差異。例如:雖然藥品的化學成份相同,但消費者的心理感觀不同。 • 品牌差異:雖然香煙的煙草相同,但消費者覺得不同品牌的形象不同。 • 品牌泛濫:是一種廠商阻止他廠創造異質產品的競爭策略 (佔滿展示架,讓對手無處展示其商品)。

  15. 廣告與非價格競爭 • 價格競爭:不同廠商之間在定價策略上比拼。 • 非價格競爭:包括廣告、贈品、摸彩、產品保證、售後服務等皆是。

  16. 經濟學者對產品廣告的觀點 (一) • 有一派對廣告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 認為廣告告知消費者各種產品的存在,明列各種產品的銷售地點、定價、品質、特性等,讓消費者有較完整的訊息,減少他們的購物搜尋成本。 • 由於廣告能有效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特性與品質,廣告也能促使廠商有動機、誘因去製造高品質的產品。另一方面,如果可以利用廣告打進市場,潛在競爭者也比較願意嘗試進入市場競爭,於是會加強市場的競爭。

  17. 經濟學者對產品廣告的觀點 (二) • 另一派對廣告的功能持不同的觀點: • 認為廣告最重要的效果就是塑造產品形象。其內容往往傳遞的資訊甚少,對消費者而言幾乎沒有資訊指引作用。 • 強調形象的廣告善於型塑消費者心目中的主觀差異,造成表象的產品異質,其實無助於產品市場的競爭。一旦塑造出若干明星品牌,反而造成莫名其妙的市場大戶,對經濟效率的提昇全無幫助。 • 有些產業甚至利用廣告的全面散播,形成變相的勾結。

  18. 市場集中度的衡量 (一) • 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有兩種常用指標: • 四大售額指標:產業中市場銷量最大的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之和。例如:若市場為四家寡占,則四大售額指標為 1;若為完全競爭,則四大售額指標趨近於 0。

  19. 市場集中度的衡量 (二) • 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有兩種常用指標: • 賀氏指標:市場前五十大廠商(若不及50,則取其總數)市場佔有率的百分數取平方和 。例如:市場只有3家廠商,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0%、30%、20%,則賀氏指標為 H=502+302+202=3,800 賀氏指標是美國司法部用以判斷產業獨占程度的指標。若某產業H<1000,則認為該產業競爭情況良好;若H>1800,則認為市場集中度頗高。

  20. 美國與台灣的產業集中度 • 沈沒成本大的產業,市場集中度高。 • 品牌氾濫造成市場集中度高。 • 解讀市場集中度指標時,應注意其產業背後的地域限制。 • 市場集中度只是客觀反應「市場中大戶的實力」,並不能完全顯示市場裡的競爭環境。 • 法令限制也會影響市場集中度。

  21. $ MC e Pe h a d m k D b MR l 0 Q2 Qe Q1 Q 圖 8.7 拗折需求曲線模型 附錄:拗折需求曲線模型 (一) • Sweezy 的拗折需求曲線模型,如圖 8.7 所示。 前提假設: 「追跌不追漲」 • 原先的價量點在e。 • 若廠商由 e點往上漲價,別的廠商不會追漲,故需求曲線彈性較大;若廠商由e點往下跌價,別的廠商會跟進(追跌),故需求曲線彈性較小 。 • 由於e 點上下需求彈性不同,故 MR曲線斷成兩截。

  22. $ MC e Pe h a d m k D b MR l 0 Q2 Qe Q1 Q 圖 8.7 拗折需求曲線模型 附錄:拗折需求曲線模型 (二) • 在 a與b之間,即使 MC變動,但廠商的最適選擇不變,因此並不會調價。 • Sweezy 模型缺點甚多。 • e點是怎麼決定的? • 我們是要「解釋」廠商的決策,而不是「假設」廠商的決策。 • 個別廠商成本結構的變動並不是分析重點。

  23. End of Chapter 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