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第八章 车间作业计划 PAC

第八章 车间作业计划 PAC. Shop Floor Activity Management. 本章主要内容:. PAC 的概念及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零件移动方式及加工周期 PAC 的编制步骤 车间作业排序 车间作业控制. 主要针对制造装配型的生产进行讲述. 第 1 节 PAC 的概念及内容. 1 、车间作业计划的定义:.

raan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车间作业计划 PAC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车间作业计划PAC Shop Floor Activity Management

  2. 本章主要内容: PAC的概念及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零件移动方式及加工周期 PAC的编制步骤 车间作业排序 车间作业控制 主要针对制造装配型的生产进行讲述

  3. 第1节 PAC的概念及内容 1、车间作业计划的定义: • 车间作业计划:是在MRP所产生的加工制造订单(即自制零部件生产计划)的基础上,按照交货期的前后和生产优先级选择原则以及车间的生产资源情况(如设备、人员、物料的可用性,加工能力的大小等),将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订单的形式下达给适当的车间。在车间内部,根据零部件的工艺路线等信息制定车间生产的日计划,组织日常的生产。同时,在订单的生产过程中。实时地采集车间生产的动态信息,了解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尽量使车间的实际生产接近于计划。 • 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由车间作业计划员来完成 •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 在空间上把生产任务细分到车间、工段、班组、机台和个人; • 在时间上把年、季较长计划期任务细分到月、旬、周、日、轮班和小时 • 在计划单位上把产品细分到零件和工序

  4. 作业计划的特点: ①计划期较短:月、旬、日、轮班、小时。 ②内容更具体:把生产任务分解到各车间/工段/班组/机台/个人。 ③计划单位更小:部件、零件。 重点:编制期量标准 制定作业计划的影响因素: • 工件到达的方式 • 车间内机器的数量 • 车间拥有的人力资源 • 工件移动方式 • 不同的调度准则 作业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 作业计划:给生产活动制定详细时间表. • 生产控制:以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为依据,检查、落实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偏差即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实现各项各项计划目标。

  5. 2、PAC的典型功能: • 车间作业计划(PAC)是计划的执行层次,只是执行计划,不能改动计划。具体说来, PAC的功能主要有: • (1)按MRP计划生成车间任务 • (2)控制加工单的下达 • (3)收集信息,监控在制品生产 • (4)采取调整措施 • (5)生产订单完成

  6. 以下职能必须在对作业排序和控制时完成: • 分配订单、设备和人员到各工作中心或其他规定的地方; • 决定订单顺序(即建立订单优先级); • 对已排序作业开始安排生产,通常称之为调度; • 车间作业控制(或生产作业控制),包括: — 在作业进行过程中,检查其状态和控制作业的速度; — 加快为期已晚的和关键的作业。 计划员的决策取决于以下因素:每个作业的方式和规定的工艺顺序要求,每个工作中心上现有作业的状态,每个工作中心前作业的排队情况,作业优先级,物料的可得性,当天较晚发布的作业订单,工作中心资源的能力。

  7. 3、信息源及基本术语: • 信息源:车间作业计划和控制主要来自于车间计划文件和控制文件。 • 计划文件:项目主文件、工艺路线文件、工作中心文件等; • 控制文件:车间任务主文件、车间任务详细文件、工作人员的信息等。 • 术语:要做好车间生产计划,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术语。 • (1)加工单work order或(车间订单shop order ): • 是一种面向加工件说明物料需求计划的文件,可以跨车间甚至厂际协作。加工单的格式同工艺路线报表相似。主要反映的内容: • 知道需要经过哪些加工工序(工艺路线) • 知道需要什么工具、材料、能力的提前期 • 确定工具、材料、能力和提前期的可用性 • 解决工具、材料、能力和提前期短缺问题 • 最后将任务下达、尽可能满足计划要求 • 发放工具、材料和任务的有关文件给车间

  8. (2)派工单(dispatch list): • 派工单或称调度单,是一种面向工作中心说明加工优先级的文件,主要说明:(a)说明工作在一周或一个时期内要完成的生产任务。(b)说明哪些工作已经达到,正在排队,应当什么时间开始加工,什么时间完成,加工单的需用日期是哪天,计划加工时数是多少,完成后又应传给哪道工序。(c)说明哪些工件即将达到,什么时间到,从哪里来。 • 根据派工单,车间调度员、工作中心操作员对目前和即将到达的任务一目了然。

  9. (3)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是生产车间中的一个单元,在这个单元中组织生产资源来完成工作。 工作中心可以是一台机器、一组机器或完成某一类工作的一个区域。 工作中心可以按工艺专业化进行车间作业组织,或者按产品流程、装配线、成组技术单元结构进行组织。 工作中心作业排序的目标是: • 满足交货期 • 极小化提前期 • 极小化准备时间或成本 • 极小化在制品库存 • 极大化设备或劳动力的利用

  10. (4) 有限负荷方法和无限负荷方法: • 无限负荷方法:将工作分配给一个工作中心时,只考虑它需要多少时间,而不直接考虑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也不考虑在该工作中,每个资源完成这项工作时的实际顺序。通常仅检查一下关键资源,大体上看其是否超负荷。 • 有限负荷方法:用每一订单所需的调整时间和运行时间,对每一种资源详细地制定计划。理论上讲,当运用有限负荷方法时,所有的计划都是可执行的。 • (5)向前顺序和向后顺序: • 区分作业排序的一个特征是:基于向前顺序和向后顺序。 • 向前排序:系统接受一个订单后,对订单所需作业按从前向后的顺序进行排序。实际中用的最多,向前排序系统能力告诉我们:订单能完成的最早日期。 • 向后排序:从未来的某个日期(如:一个约定交货日期)开始,按从后向前的顺序对所需作业进行排序。向后排序系统能力告诉我们:为了按规定日期完成一个作业所必须开工的最晚时间。

  11. 4、PAC的作用: • 如果车间的日常生产很正常,完全与计划相符,就无需对生产情况进行监控了,但实际的情况并非都是十全十美,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生产拖期、加工报废、设备故障等,因此要对车间作业计划(PAC)进行经常性的监视、控制和调整。 • 其中,对PAC的监视是通过收集有关车间的数据来实现的;而对PAC的控制则主要表现在解决车间中出现的问题。 • PAC的作用: • (A)收集车间数据:车间生产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劳动数据 • (2)设备运行状况 • (3)生产进度数据 • (4)质量控制数据 • (5)物料数据 • (B)实时解决PAC中的各种问题

  12. 第3节 零件移动方式及加工周期 • 零件的移动方式有三种: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1、顺序移动方式: • 特点:是每批零件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转送到后道工序加工。 式中 T顺—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 n—零件加工批量 ti —第i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m—零件加工的工序数目

  13. 2、平行移动方式: • 特点: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形成前后工序交叉作业。 tL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14.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特点:既要求每道工序连续进行加工,又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 其具体做法: • 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移动; • 当ti≥ti+1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15. 比较项目 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 生产周期 运输次数 设备利用 组织管理 短 多 差 中 中 中 好 复杂 长 少 好 简单 零件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选择零件移动方式需考虑的因素:

  16. 第4节 PAC的编制步骤 1 核实MRP的制造定单 2 生成车间任务 3 下达加工单 4 生产调度 5 下达派工单 6 分析报表 7 投入/产出控制

  17. MRP文件 生成车间任务 任务分配物料 加工单 下达车间任务 1 核实MRP的制造定单: • (1)确定加工工序; • (2)确定所需物料、能力、提前期、工具; • (3) 确定物料、能力、提前期、工具的可用性; • (4) 解决物料、能力、提前期、工具的短缺问题。 2 生成车间任务: 车间任务下达流程

  18. 车间任务 工艺路线 工作中心文件 生成物料的工序作业计划 加工单 3 下达加工单 • 加工单(Work Order),也叫作车间定单(Shop Order),是一种面向加工件说明物料需求计划的文件,包括物料的加工工序、工作中心、工作进度及使用的工装设备等。 • 加工单生成流程

  19. 4 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的目的: • (1)将作业任务按优先级编排 • (2)按能力(设备、人力)分配任务 • (3)保证任务如期完成 • (4)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成本最低 • 常用调度措施: • (1)平行顺序作业 • (2)加工单分批 • (3)压缩排队、等待和传送时间 • (4)替代工序或改变工艺 • 确定工序优先级: • (1)紧迫系数(Critical Ratio,简称CR) • 优先级(CR)=(交货日期-系统当前时间)/剩余的计划提前期 • (2)最小单个工序平均时差(LSPO) • 优先级(LSPO)=(交货日期-当前日期-剩余工序所需加工时间)/剩余工序数 • (3)最早定单完成日期(Earliest Due Date) • (4)先到先服务法 • 优先级=(定单送到日期-固定日期)/365 • (5)最早开工法 • 优先级=交货期-提前期-当前日期 • (6) 剩余松弛时间法 • 优先级=交货剩余时间(天)-完工剩余时间(天)

  20. 7 投入/产出控制 5 下达派工单 • (1)物料和能力可用量报表 • (2)加工单状态报表 • (3)工序状态报表 6 分析报表

  21. 第5节 车间作业排序

  22. 1、作业排序(sequencing): • 作业排序是解决各个生产层次中生产任务的加工顺序问题,既包 • 括哪个生产任务先投产,哪个生产任务后投入,还包括在同一设备上 • 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 • 生产任务的最终落实: • MRP确定各车间的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将全厂性的产品出产计划变成了各车间的生产任务 • 各车间要将车间的生产任务变成各个班组、各个工作地和各个工人的任务,才算落到实处 • 将任务安排到工作地,牵涉到任务分配和作业排序问题 排序的目标:如何在尽可能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排序方案。

  23. 排序中的基本概念: • 工件(Job):服务对象; • 机器(Machine、Processor):服务者。 • 如:n个零件在机器上加工:则零件是工件,设备是机器; • 工人维修设备:出故障的设备是工件,工人是机器。 • 作业排序也就是要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可用一组工件代号的一种排列来表示。 • 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按时间的先后,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给不同工作任务,使预定目标最优化的问题。

  24. 作业排序(sequencing) :确定工件在设备上的加工顺序。 作业计划(scheduling):不仅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还 包括确定设备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作业计划和排序的关系: • 编制作业计划(scheduling)与排序(sequencing)不是同义语。 排序只是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可以通过一组工件的代号的一种排列来表示该组工件的加工顺序。而编制作业计划,则不仅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包括确定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因此,只有作业计划才能指导每个工人的生产活动。 由于编制作业计划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各台机器上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按最早可能开(完)工时间来编排作业计划。因此,当工件的加工顺序确定之后,作业计划也就确定了。所以,人们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排序”与“编作业计划”。

  25. 单台设备排序问题 多台设备排序问题 • 3、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 A、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两种基本形式的排序: • (1)劳动力排序:主要是确定人员何时工作; • (2)生产作业排序:主要是将不同的工件安排在不同的设备上,或安排不同的人员做不同的工作。 • B、生产作业排序的分类: • (1)按设备数量分类: 单件车间排序问题(job-shop) 加工路线不同 流水车间排序问题(flow-shop) 所有工件的加工路线相同

  26. 静态排序 确定性动态排序 随机性动态排序 动态排序 • (2)按工件到达车间的情况分类 (3)按目标函数的性质分类: 单目标排序 多目标排序 (4)按目标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的排序问题: 如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的排序、使总流程时间最短的排序、使平均误期时间最短的排序、使最大平均误期时间最短的排序问题等。 Conway等人提出排序问题的通用模型: n/m/A/B,任何排序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模型描述。 其中:n—工件数;m—机器数;A—车间类型;B——目标函数

  27. (5)作业计划的倒排与顺排方式:

  28. (6)无限能力计划与有限能力计划:

  29. 4、影响生产作业排序的因素: 作业排序的一般假设: (1)一台设备不得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 (2)一个任务不能同时在几台设备上加工; (3)每个任务必须按照工艺顺序进行加工。 (1)生产任务的到达方式: 静态到达(成批到达):生产计划人员将一段时间内的订单汇总,一起安排生产作业计划。 动态到达:在一段时间内按某种统计分布规律到达,生产随到随安排。 (2)车间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3)车间中的人员数量: 在特定的生产操作人员数量少于设备数量的情况下,尤其是服务系统,生产操作人员成为排序时必须考虑的关键资源。 (4)生产任务在车间的流动模式: 流水车间(定流车间)、单件车间(随机路线车间)、混合式加工车间。 理论上,排序问题的难度随着工作中心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不是随着作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30. 5、作业排序的评价标准: • (1)使完成时间最短——作业平均流动时间 • 作业流动时间:指作业从到达车间、工作区或工作中心开始,到离开时结束的时间长度,包括:实际加工时间;等待加工时间;各操作之间的运送时间;与设备故障、不可用零件、质量等问题有关的等候时间。

  31. (2)使用率最大化。 由该工作系统的有效工作时间占总流动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3)在制品库存量(Inventory on hand)最小化。 由该系统的平均工作数量(Average number of jobs)来评价。系统中工作数量与在制品库存量高度相关,工作数量越少,在制品存量也越少。 • (4)使顾客等待时间最少 • 这可由作业延期时间(Job lateness)来表示;作业延期时间是指作业的实际完成时间与预定日期之差

  32. 6、作业排序的9大优先规则:  FCFS(先到先服务):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 SOT(最短作业时间):所需加工时间最短的作业首先进行,然后是加工时间第二最短的,如此等等。这个规则等同于SPT(最短加工时间)规则。 • EDD(交货期):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将交货期最早的作业放在第一个进行。 • 开始日期:交货期减去正常的提前期(最早开始的作业第一个进行)。  STR(剩余松弛时间):STR是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减去剩余的加工时间所得的差值。STR最短的任务最先进行。 • STR/OP(每个作业剩余的松弛):STR/OP最短的任务最先进行。 STR/OP的计算方法为:

  33. CR紧迫系数:紧迫系数是用交货期减去当前日期的差值除以剩余的工作日数。紧迫系数最小的任务先进行。CR紧迫系数:紧迫系数是用交货期减去当前日期的差值除以剩余的工作日数。紧迫系数最小的任务先进行。 CR=负值,说明已经脱期 CR=1,说明剩余时间刚好够用 CR>1,剩余时间有富裕 CR<1,剩余时间不够 CR值小者优先级高。一个工件完成后,其余工件的CR值会有变化,应随时调整 • QO(排队比率):排队比率是用计划中剩余的松弛时间除以计划中剩余的排队时间,排队比率最小的先进行。 LCFS(后到先服务):该规则经常作为缺省规则使用。因为后来的工单放在先来的上面,操作人员通常是先加工上面的工单。

  34. 7、n个作业/1台工作中心的排序(n/1排序): • n个工件全部经由一台机器处理 J1 J2 J3 Jn 离开系统(机器) 机器 到达系统工件的集合 • 为实现任务总等待时间最短的目标,保证尽可能多的对象早日加工出来,加速资金周转,只需根据最短加工时间准则对加工对象排序即可。

  35. n/1排序法示例: 例1:n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排序问题。在一周的开始,有5位顾客提交了他们的订单。原始数据为: 方案一,利用FCFS (先到先服务)规则,其流程时间的结果如下: 总流程时间=3+7+9+15+16=50(天) 平均流程时间=50/5=10天 将每个订单的交货日期与其流程时间相比较,发现只有A订单能按时交货。订单B,C,D和E将会延期交货,延期时间分别为1,2,6,14天。每个订单平均延期(1+1+2+6+14)/5=4.6天。

  36. 方案二:利用SOT (最短作业时间)规则,流程时间为: 总流程时间=1+3+6+10+16=36(天) 平均流程时间=36/5=7.5天 SOT规则的平均流程时间比FCFS规则的平均流程时间小。另外,订单E和C将在交货日期前完成,订单A仅延期1天。每个订单的平均延期时间为(0+0+1+4+7)/5=2.4天。

  37. 方案三,利用DDate(交货期优先)规则,排序结果为:方案三,利用DDate(交货期优先)规则,排序结果为: 总流程时间=1+4+8+10+16=39(天) 平均流程时间=39/5=7.8天 在这种情况下,订单B,C和D将会延期,平均延期时间为: (0+0+2++7)/5=2.4天。

  38. 方案四,利用LCFS (后到先服务)规则,预计流程时间为: 总流程时间=1+7+9+13+16=46(天) 平均流程时间=46/5=9.2天 平均延期=4.0天

  39. 方案五,利用RAN(随机规则),排序结果为: 总流程时间=6+8+11+12+16=55(天) 平均流程时间=55/5=11天 平均延期=5.4天

  40. 方案六,利用STR (剩余松弛时间)规则,排序结果为: 总流程时间=6+4+8+14+16=43(天) 平均流程时间=43/5=8.6天 平均延期=3.2天

  41. 优先调度规则比较: 很明显,此例中SOT比其余的规则都好,但情况总是这样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另外,从数学上可以证明,在n/1情况下,用其他的评价准则,如等待时间均值和完成时间均值最小,SOT规则也是最优方案。事实上,这个简单被称为“在整个排序学科中最重要的概念”.

  42. 例2:一个车间有一台加工中心,现有5个工件需要该机器加工。相关的加工时间和要求完成时间(交货期)如下表所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