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神奇的汉字 ( 二 )

神奇的汉字 ( 二 ).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发现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他先后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龙骨,查阅大量史料典籍,研究推断这些文字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将它们命名为 “甲骨文” 。 王懿荣被后人尊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 :

quyn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神奇的汉字 ( 二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奇的汉字(二) 汉字的演变

  2. 甲骨文的发现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他先后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龙骨,查阅大量史料典籍,研究推断这些文字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被后人尊为“甲骨文之父”。

  3. 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祖先”,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甲骨文”。 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距今约3000多年 。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文化、习俗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识别的约1700字。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4. 金文 金文是比甲骨文出现年代稍晚的汉字体系。 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 金文的使用上自商周至秦灭六国,约一千多年,周代为金文的鼎盛时期。 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是现存最长的青铜器铭文,计有金文497字。 早期金文象形性较强,笔画肥圆宽粗,到西周晚期形声字增多。

  5. 大篆: 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zhouwen)。 大篆的代表是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体趋于方正。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6. 小篆: 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书同文”改革)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7.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

  8. 楷书: 隶书经过两百年的演变,到汉末魏初在其基础上产生了楷书,又称正楷、真书。 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笔画减少,波势减少,笔画趋于平易圆转,便于书写。因其字形规范,书写有严格法则,可作习字楷模,故名楷书。 三国时期的钟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楷书书法家。历史上还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楷书书体,如颜真卿的颜体、欧阳询的欧体、柳公权的柳体等。

  9. 行书: 产生于楷书之后,魏晋时期流行。运用连笔,书写快捷,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最为著名的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作者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 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狂草笔势狂放不羁,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10. 汉字的演变过程

  11. 汉字的演变:   汉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小篆 隶书 甲骨文 金文 楷书 魚 魚 虎 虎 人 人 車 車

  12.   汉字从画图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的点横竖撇,它的演变具有什么规律?  汉字从画图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的点横竖撇,它的演变具有什么规律? 1.由繁到简。 2.由象形到抽象,象形性逐渐减弱。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运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清理和废除异体字;②统一和规范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③统一和规范汉字的读音。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运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清理和废除异体字;②统一和规范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③统一和规范汉字的读音。 • 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并且简繁字转换都有规律可循。 • 在自然流变过程中,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这是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字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汉字的自然流变如果不加以约束、规范和清理的话,也会带来严重的混乱。 • 因电脑的普遍使用,提笔忘字的现象十分普遍,汉字的书写能力逐渐退化,亟待拯救汉字。

  14. “囧”,象形。本作“冏”。象窗口通明。本义:光明。 网义:“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因此根据形状,“囧”被赋予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等意思,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同窘一样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 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