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92 Views
电流表的改装. 史献计.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教研室. 2011.7.18. 实验思想概述. 实验中用到的 “ 半偏法 ” 测电流表的内阻 是一种巧妙而又重要的思想方法,不但要深 刻理解,最好还要能拓展、推广到用 “ 半偏 法 ” 测电压表的内阻(阻值较大) . 实验的难点在于判断各种误差导致改装 后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流表的三个参数 . 2. 学会用 “ 半偏法 ” 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 3 . 学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 4 . 理解扩大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原理. 实验原理. 电流表内阻的测量. 半偏法. 1.
E N D
电流表的改装 史献计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教研室 2011.7.18
实验思想概述 实验中用到的“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 是一种巧妙而又重要的思想方法,不但要深 刻理解,最好还要能拓展、推广到用 “半偏 法” 测电压表的内阻(阻值较大). 实验的难点在于判断各种误差导致改装 后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的三个参数. 2. 学会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3.学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4.理解扩大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原理.
实验原理 电流表内阻的测量 半偏法 1 用图示电路测电流表的内阻 首先闭合S1 调节 R使电流表的指针恰好满偏 再闭合S2, 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正好半偏 当 R>>R′时,可以认为rg=R′
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2 U — rg — Ig 电路:如图所示 过程: 测出电流表的内阻 rg 计算出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g 计算出改装为量程为 U的电压表时应串联的 电阻R1,R1=
电压表的校验 3 电路:如图所示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 使标准电压表的示数从零开始 每隔0.5 V 与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
实验器材 电源 开关两个 电流表 电压表 标准电压表 电阻箱 电位器(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 导线若干
附:电阻箱 实验室所用的电阻箱通常是转柄式电阻 箱,构造如图所示,是多个电阻串联而成的, 它通过转柄来控制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总和 等于转柄指示头所指的阻值之和.
电阻箱可以为实验提供一个可变的、读 数精确的电阻. 它和滑动变阻器的主要区别是:电阻箱 的阻值可以读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直 接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变化是不连续的,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可以连续变化.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 不要使通过电阻箱的电流超过其允许 的最大电流; ② 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每挡指示数 字乘以相应倍率后相加的总和;
③ 实验过程中改变阻值时,不要使电阻 箱上的阻值出现零欧姆,以免损坏其他仪表. 需要将电阻值调大时,要先调大再调小,如 将9 Ω调为10 Ω时,应先调为19 Ω,再调为 10 Ω,不能先调为0 Ω,再调为10 Ω;需要 将电阻值调小时,也要先调大再调小,如将 210 Ω调为209 Ω时,应先调为219 Ω,再调 为209 Ω,不能先调为200 Ω,再调到209 Ω.
实验步骤 1.测定电流表的内阻 Rg 按半偏法测 Rg电路图接好电路 先合上S1,调整 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恰 好指到满刻度; 再合上S2,保持 R的阻值不变,调整R′的 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正好指到满刻度的一 半,在满足R≥100R′时,Rg=R′.
U —— IgRg Rx = ( 1) Rg — 2.把电流表改装为量程为U的电压表 计算出串联分压电阻 在电阻箱上取阻值 Rx后与电流表串联起来 组装成量程为 U的电压表 把电流表的示数改成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3.将改装成的电压表跟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 按校对电路连好电路 闭合S,改变R2的滑片 使标准电压表 V 的示数从零开始 每增加0.5 V,读一次改装后的电压表的示数 看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是否正确,并把数据记 入设计的表格中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调节滑动变阻器 R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 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比电流表的内阻 rg大得多,一般要求 R>100rg. 2.闭合开关S2,调节电阻箱R′时,应保持 R 的阻值不变. 3.在闭合开关S1时,必须先将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调到最大;在闭合开关 S2时,可将 电阻箱的阻值调为零.
误差分析 1.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时,认为rg=R′ 事实上当S2闭合后电路结构已发生变化, 总电阻变小,故总电流增大,因此系统误 差使得rg测<rg. 2.由于电阻箱接线柱上和箱内电刷上的接触 电阻的影响,使分压电阻偏大,故改装表 的示数比实际的偏小.
∣ U标- U ∣ δ= ×100% U标 3.计算改装后的电压表满偏刻度时的相对误 差公式为: 式中 U为改装后电压表的满偏电压,U标为 与U对应的标准电压表的示数. 如:对改装后的电压表在校准过程中,读得 标准电压表的满偏刻度示数为 6 V, 而改装后的 满偏刻度示数为5.9 V,那么改装后的电压表相 对满偏刻度的百分误差δ =1.67%.
问题分析 电表的读数方法 1 最小分度是“1”的电表,测量误差出现 在下一位,下一位按 1/10 估读.如最小刻度 是 1 mA的电流表,测量误差出现在毫安的 十分位上,估读到十分之几毫安.
最小分度是“2”或“5”的电表,测量 误差出现在同一位上,同一位分别按 1/2 或 1/5 估读. 如 0.6 A量程的电流表,最小分度为 0.02 A,误差出现在安培的百分位,只读到安培 的百分位,估读半小格,不足半小格的舍去, 超过半小格的按半小格估读,以安培为单位 读数时,百分位上数字可能为0、1、2、…、 9.
如 15 V量程的电压表,最小分度为0.5 V, 测量误差出现在伏特的十分位上,只读到伏 特的十分位,估读五分之几小格,以伏特为 单位读数时,十分位上的数字可能为 0、1、2…9.
例1(1)图示是学生实验 用的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刻 度盘.当用“ -”和“ 0.6”两接 线柱时,能测量的最大电流是_____A,对应 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A,图中指针所 指的示数为_____A;当使用电流表的“ -”和 “ 3”两个接线柱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 代表______ A,图中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_A. 0.6 0.02 0.34 1.70 0.1
(2)图示为学生实验用 的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刻 度盘.当使用较小量程时, 测量电压的最大值不得超过_____V,每小格 表示_____V,图中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_V; 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 _____V,图中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_V. 3.0 0.1 2.20 11.0 0.5
改装方法 2 【答案】(1)900 Ω4900 Ω (2)θ1=θ2U1∶U2=1∶5 例2如果两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Ig均为 3 mA,内阻Rg=100 Ω,欲将其改装成量程 分别为 3 V和 15 V的电压表,需分别串联 电阻R1和R2,则: ⑴ 电阻R1和R2各为多大? ⑵ 将改装后的电压表串联后测电路中电阻 的电压时,指针的偏角θ1和θ2有何关 系?示数U1和U2有何关系?
电表内阻测量 3 例3 某电压表的内阻在 20 kΩ~50 kΩ之 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 用的器材: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 V) B.电流表 A1 (量程200μA) C.电流表 A2 (量程0.6 mA) D.电流表 A2 (量程0.6 A)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 kΩ) F.电源E(电动势4 V) G.开关S,导线若干
⑴ 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___ (填写字母代号). ⑵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 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答案】⑴A1 ⑵ 如图所示
半偏法 4 例4有一电流表 A,量程为1 mA,内阻 rg 约为100 Ω. 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 材有: 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 Ω 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 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Ω 电源E1:电动势约为2 V,内阻不计 电源E2:电动势约为6 V,内阻不计 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a.断开S1和S2,将 R 调到最大; b.合上S1,调节 R使A满偏; c.合上S2,调节 R1 使 A 半偏,此时可以认 为 A的内阻rg=R1. 试问: ⑴ 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 可变电阻 R1 应该选择_____; 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 电阻 R应该选择_______; 电源 E 应该选择_____. ⑵ 认为内阻rg = R1,此结果与 rg 的真实值相比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R0 E2 变阻器甲 偏小
实验方案的选取 5 例5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 所示.已知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 =100 μA. ⑴ 有四位学生对图中电源 电动势 E 及 R1、R2的取值提 出了四个不同的方案,最佳 应选择________ A A.E = 3 V,R1为 0 ~ 9 999.9 Ω的电阻箱,R2为0~999.9 Ω的电阻箱 B.E = 3 V,R1为0~9 999.9 Ω电阻箱,R2为0~9 999.9 Ω滑动变阻器 C.E = 1.5 V,R1为0~999.9 Ω的电阻箱,R2为0~9 999.9 Ω的电阻箱 D.E = 1.5 V,R1为0~9 999.9 Ω电阻箱,R2为0~999.9 Ω滑动变阻器
⑵ 某同学在一次实际操作中闭合S1(S2不闭合) 调节R1使电流表满偏,然后保持 R1不变,闭 合S2,调节R2 = 50 Ω 时电流表读数为 25 μA 则此电流表的内阻为 _______ A.25 Ω B.50 Ω C.150 Ω D.480 Ω ⑶ 用该电流表改装成一只两 用表(如图所示),其中 AB为改装后的电流表接线 端,已知R1′= 0.03 Ω.则 改装后的电流表的量程为 ________ A. C 0.5
电流表内阻测量的方法 5 1. 半偏法:前面已经介绍. 2. 满偏法: 如图所示,首先闭合 S1,调 R1 使电流表 G 满偏,再闭合S2,将 R1的阻值减半,调R2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仍然 满偏,则由于电源内阻很 小,一般 R1 >> r,所以 r 可以忽略,这时Rg = R2 . 该 法由于忽略电源内阻,使测 量值偏大.但一般R1 >> r,因此该法误差较小, 比较准确.
3. 电阻替代法 如图所示 此法多选用一个比电流表 G 量程大几倍的电流表A. 先闭合 S和 S1,调节 R1 使 电流表 A 的指针指一定电流I.然后断开 S1,接通 S2 调 R,使电流表 A 的指针仍然 指电流I,则Rg = R2. 该法操作方便,不需要任何计算,且精确度 较高.但需要两个电表,有条件的学校,让 学生选用这一方法较好.
4. 差值法: 如图所示 闭合电键 S 调 R1 和 R2 的阻值 使电流表 G 和 A 的示数分别为 I1和I2,由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可 知I1Rg = (I2 – I1)R2,整理得: Rg = (I2 – I1)R2/I1 此法操作简捷,误差小 计算也不复杂,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5. 电流表并联法: 如图所示 把 R1 调到某一合适值 闭合 S1 与 S2 测得电流表 G 和 A 的 示数分别为I1、I2 断开S2,调 R2 的值 使 G 和 A 的示数分别为I1´、I2´ 则I1Rg =I2RA,I1´Rg = I2´( R2+RA) 计算得Rg 此法精确度较高,计算与线路连接较繁琐
6. 伏安法: 如图所示 闭合电键S 调 R1 的值 计下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示数U 计算 Rg = U/I – R1. 此法操作方便,精度也较高 学生对伏安法较为熟悉
谢谢 njyzzxsx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