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21 世紀的國際政治議題

21 世紀的國際政治議題. 世界五大權力中心,美國、中國、歐 盟、俄羅斯及日本。 美國之綜合國力居全球第一。 日本第二,約為美國的 60 % 。 英、法、德約為美國的一半。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約為美國的 40 %。 中國的綜合國力為 7 國之末。. 領土、人口、軍事力量、經濟、文化與 科技為綜合國力的內容。 「和平崛起的中國」? 中國成為 21 世紀全球必須面對的課題。. 中國的成長. 1978 年中共經濟體制改革至 1997 亞洲 金融風暴 , 中間經歷了 1989 年天安門 事件 , 中國一直維持高經濟成長率 ,

quyn-hi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21 世紀的國際政治議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1世紀的國際政治議題

  2. 世界五大權力中心,美國、中國、歐 盟、俄羅斯及日本。 • 美國之綜合國力居全球第一。 • 日本第二,約為美國的60%。 • 英、法、德約為美國的一半。 •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約為美國的40%。 • 中國的綜合國力為7國之末。

  3. 領土、人口、軍事力量、經濟、文化與 科技為綜合國力的內容。 「和平崛起的中國」? 中國成為21世紀全球必須面對的課題。

  4. 中國的成長 • 1978年中共經濟體制改革至1997亞洲 金融風暴,中間經歷了1989年天安門 事件,中國一直維持高經濟成長率, 就13億人口的經濟體系而言,實屬不 易。

  5. 1989至2001年中國GDP年平均增長9.3%,領先世界3.2%,發達國家2.7%,發展中國家5.2%。1989至2001年中國GDP年平均增長9.3%,領先世界3.2%,發達國家2.7%,發展中國家5.2%。 • 2003中國的GDP已達1.4億美元,為世界第五,2004年應可超越英國,上升為第四。

  6. 911後中共的國際關係

  7. 中國與各國建立夥伴、睦鄰關係的情形

  8. 一、穩定與主要大國的關係 • (一)與美國的關係-1 • 911事件之後,美國打著反恐旗幟與中國周邊國家如南韓、菲律賓進行反恐軍事演習,強化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與東協國家簽署反恐的聯盟,特別是美國駐軍中亞,與中亞各國進行軍事合作,都讓中國產生美國藉反恐之名,行圍堵中國及擴張霸權之實的不安感。

  9. (一)與美國的關係-2 • 美國已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並將戰略中心移至亞洲,以進行對中國的圍堵。 • 在現實主義的外交思維下,中國為確保其經濟改革的持續,西方國家的資金投資與技術轉移,並為避免美國對其軍事現代化產生壓力,降低美國對臺軍售的動機等等因素。 • 中國還是必須與美國維持既競爭且合作的矛盾關係。

  10. (二)與俄羅斯的關係 • 911事件後,為了防止中俄關係受到美國拉攏的影響,中國決定加強和發展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 中國和俄羅斯加強在中亞地區的安全合作,在「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中再次重申建立多極世界的主張,成立反恐機構、舉行反恐怖主義聯合軍事演習,加緊籌劃開發由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到中國東北的油氣管道,是兩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也是戰略協作重要的領域。

  11. 二、深化睦鄰友好關係 • (一)與東北亞的關係 • 911事件後,中國認為日本藉反恐怖主義名義提出違反日本憲法的法案,並趁機派遣艦隊遠赴印度洋,意圖走向軍事大國。 • 對日本自衛隊行為採取忍讓的態度。 • 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原則上將以維持與推動經貿往來為主,防止日本向美國過度的傾斜,以及走向軍國主義之路。

  12. (二)與東南亞的關係-1 • 中國與東協雙方共同推進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東協地區論壇、亞洲合作對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東亞拉美合作論壇等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機制的發展。 • 中國轉變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策略,由意識型態之對抗,轉為追求實質利益關係,並由衝突的關係,轉為發展相互結合與互賴關係。

  13. (二)與東南亞的關係-2 • 睦鄰外交、改善其在亞太的形象。 • 東南亞戰略目標旨在爭取和平的區域國際環境,確保海洋資源的權益,並排除美國勢力的介入,以追求在東南亞之優勢地位。

  14. (三)與中亞的關係-1 • 中亞五國是中國的西部近郊,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 • 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與中國有三千兩百零六公里的共同邊界線。 • 1996年4月,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斯與俄羅斯五國領導人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信任的協定》

  15. (三)與中亞的關係-2 • 美國勢力進入阿富汗後,美國已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等國建立軍事合作關係,並引進美國勢力至中亞地區。 • 對中國而言,中亞地區具有天然資源及地緣戰略的重要性。 • 中國為避免美國的圍堵政策及中亞各國向美國傾斜,現正積極地拉攏中亞各國。

  16. (四)與南亞的關係-1 • 冷戰時期的中蘇對抗,在蘇聯與印度對中國造成南北夾擊之勢後,中國開始靠向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 • 1999年2月,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回訪巴國時表示,加強兩國、兩軍之間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長期穩定睦鄰友好關係」

  17. (四)與南亞的關係-2 • 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方面,兩國之間最棘手的爭議在於雙方長達約二千公里邊界的劃界問題。 • 中印兩國的外交關係一直至1996年才解凍。 •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邊界問題尚未解決,然而兩國領袖對於經貿合作卻有一致的看法。

  18. 三、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 中國和非洲國家決心共同努力,構築長期穩定、平等互利及全面合作的新型夥伴關係。 • 給予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出口中國的部分商品免關稅待遇。 • 增加對「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的資金投入。

  19. 小 結 • 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中國大力倡導「新安全觀」,並在對外政策上做了重大修正。 • 外交建立「夥伴關係」及倡導「睦鄰外交」 • 積極與周邊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以及主動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活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