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作者 : 羅貫中 S104 郭鴻儀 製作. 目錄. 關於此書 作者生平 三國演義簡介 起源與版本 特色 相關書訊 內容摘錄 心得. 關於此書. 書名 : 三國演義 作者 : 羅貫中 ISBN:986-127-046-9 出版社 : 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出版事業群崇文館 出版年月 :2003 年 11 月 版次 : 初版. 作者生平.

quin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國演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S104 郭鴻儀 製作

  2. 目錄 • 關於此書 • 作者生平 • 三國演義簡介 • 起源與版本 • 特色 • 相關書訊 • 內容摘錄 • 心得

  3. 關於此書 • 書名:三國演義 • 作者:羅貫中 • ISBN:986-127-046-9 • 出版社: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出版事業群崇文館 • 出版年月:2003年11月 • 版次:初版

  4. 作者生平 • 羅貫中(約一三三零--一四零零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太原(今屬山西)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   據記載,羅貫中性格清高,與人寡合。他經歷了元末農民戰爭和社會大動蕩,與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張士誠有過聯係,在當時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並有一定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人物。羅貫中的文學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還寫過戲曲作品《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他的主要成就還是在小說方面,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小說,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他還是《水滸傳》的編寫者之一。

  5. 作者生平 •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有特殊貢獻的作家。他所寫的小說很多,都是以亂世為題材,中國歷史上只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就寫了其中三個,除《三國演義》外,相傳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逐平妖傳》等著作,也曾參與了《水滸傳》的編纂、創作。他亦能詞曲,所作的雜劇,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種,後二種已佚去。

  6.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亦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小說以東漢末年為歷史背景,以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東漢、曹魏、蜀漢及東吳六大路線為中心,講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為終結。小說通篇精巧敘述謀略,雖與史實多有出入,仍譽之「中國謀略全書」。 《三國演義》 時代:元末明初 類別:夾帶雅言(粗淺文言)、章回、歷史小說 特色:1.晉朝陳壽的三國志,加以渲染 2.以蜀為正統 3.藉歷史故事褒忠貶奸 4.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 三絕:智絕:孔明 忠絕:關羽 奸絕:曹操

  7. 起源與版本 • 三國故事在中國古代民間流行久遠。隋朝《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觀看曹操譙溪擊蛟的雜戲,唐初,劉知幾的《史通》有「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故事。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霍四究「說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

  8. 起源與版本 • 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朴,內容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9. 特色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儘管這些舊有觀點已不容於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稱:「因為三國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的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的材料。」

  10. 而書中亦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而書中亦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11. 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讀者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 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史書上所沒有的情節描寫得十分細緻。不過,前3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27年,而以後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場。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範圍、影響程度,都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獨一無二的,這就造成了普通民眾,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對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也就是小說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概況、事件、人物缺乏正確的常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佔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

  12. 相關書訊 • 本書故事發生在二世紀到三世紀間。歷史上稱為「三國時代」。經秦始皇才告統一 • 天下,到漢朝末又再分烈成魏、蜀、吳三國的局面。《三國演義》描寫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四方州牧乘機而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後在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成型,最後一統於晉。其中對於戰爭的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的鬥爭、以及各個政治勢力的勾心鬥角,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雖然《三國演義》有別於正史,所謂「七分寫實,三分虛構」,但其對民間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了正史。

  13. 內容摘錄 • p.08寧我負天下人,休天下人負我 • p.11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p.2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p.29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p.41 枳棘叢中,並非鸞鳳久棲之所 • p.57 殺雞焉用牛刀 • p.159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 p.161既生瑜,何生亮

  14. 心得 •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英豪薈萃,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許多能人志士雖然處於亂世,卻仍能怡然自得,雄放豪邁不受外界拘束:如諸葛孔明,還未投身政戰前,在臥龍岡種田、寫歌做詩,任真自得。 • 而三國演義描寫的每一場戰爭,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描寫兩軍如何廝殺、對陣。而是將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勢、謀攻、伐文、妙算,用術、出奇、用間等,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眼前,彷彿置身於古戰場,駕馭在戰馬上,奮勇殺敵。不僅僅如此,連人物間的用詐與用奇,以及國與國之間的伐謀與伐文,甚至連君主的統馭之術和將士的修養,無一不是描寫的淋漓盡致。 P.1

  15. 心得 • 作者在寫這本書最精采之處在於人物上的刻畫,此一時期的著名人物,成千上萬,但作者卻能把每個人的特點、個性、甚至樣貌都深刻的描寫出來,如:曹操的奸險、孔明的智謀、關羽的忠義、張飛的草莽、劉備的能德、趙雲的神勇‧‧‧。就拿關羽來做例子,當年與劉備和張飛結拜為兄弟,那時已是位勇猛善戰,尤重義氣之人。討董卓,溫酒斬華雄。雖因故暫投曹操,斬顏良;又斬文醜。但一得知劉備下落,便掛印而去,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在古城與劉備、張飛相聚,由此知關羽為忠義之士。既受命守荊州,便單刀赴會,威懾東吳。封為「五虎大將」之一。取襄陽、攻樊城,水淹七軍。記得有一次,中敵毒箭,華陀為之刮骨療傷,他談笑自若,被讚為「天神」。東吳趁虛奪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俘獲,不屈而死,死後,操葬之洛陽。 P.2

  16. 心得 • 在本書中,有許多令我崇拜的人物:包括不會濫殺無辜和非常有情義的『劉備』、重情義又是武將高手的『關羽』、力氣大、喜歡喝酒、立下許多大功的『張飛』,和神機妙算的臥龍與鳳雛之稱的『孔明』、『龐統』,以及五虎大將中的『馬超』、『黃忠』、『趙雲』,還有常常和孔明作對的東吳水軍大都督『周瑜』和號稱「一代梟雄」的『曹操』。 P.3

  17. 心得 • 在眾多令我崇拜的人物中,最令我佩服的是神機妙算的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因為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召集大臣,並把孔明找來,想給孔明難堪,命他在短短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不料,孔明利用觀測好的天象向周瑜打包票,三日即可完成十萬支箭,軍無戲言,孔明也達成諾言,真在三日內從曹操手中奪取十萬支箭,並在不久後,要大家吶喊:謝曹丞相相箭,回到東吳時,魯肅將經過告訴周瑜,讓周瑜是又恨又佩服。再看完三國演義後,我們可以學習好多人的作為,像關羽的義氣。孔明的神機妙算,總是會把事情想好,不好高騖遠。但是卻不能學阿斗的不負責任。 P.4

  18. 其它名將

  19. 資料來源 • http://big5.ccnt.com.cn/china/surname/tribe/luo-3.htm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C%8B%E6%BC%94%E7%BE%A9#.E4.BD.9C.E8.80.85 • http://blogs.dion.ne.jp/tiger_eyes/archives/7768498.htm/ • http://www.good-years.net/2008read.php?tid=33991

  20. 謝謝觀賞 THANK FOR YOUR READ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