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4 Views
云南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连林生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条件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加之各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丰富的猪遗传资源。. 低海拔( 500-1300m )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华南型的 滇南小耳猪 ; 中海拔( 1300-2600m )气候温和农区的西南型的 大河猪、撒坝猪 和 保山猪 ; 高海拔( 2700-3400m )寒冷牧区的 迪庆藏猪 和介於藏猪和保山猪之间过渡类型分布于怒江、腾冲山区的 高黎贡山猪 (明光小耳猪)。. 云南地方猪种. 1. 遗传资源评估.
E N D
云南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连林生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条件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加之各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丰富的猪遗传资源。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条件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加之各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丰富的猪遗传资源。 • 低海拔(500-1300m)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华南型的滇南小耳猪; • 中海拔(1300-2600m)气候温和农区的西南型的大河猪、撒坝猪和保山猪; • 高海拔(2700-3400m)寒冷牧区的迪庆藏猪和介於藏猪和保山猪之间过渡类型分布于怒江、腾冲山区的高黎贡山猪(明光小耳猪)。
1.遗传资源评估 -一般特性 • 耐粗饲6个猪遗传资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耐粗饲和放牧觅食能力 强,至今农区养猪仍然以农家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为主,而滇南小耳猪、高黎贡山猪和藏猪则以放养为主。 • 产仔数 以迪庆藏猪4~5最低,撒坝猪11.84±2.05最高,一般8-10头。 • 体型 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高黎贡山猪为小型猪,成年体重仅45-50kg ;大河猪、撒坝猪和保山猪体型较大,成年体重120-140kg。 • 生长缓慢 在传统养件猪条件下,小型猪日增重200g,大型猪300-400g左右。 • 胴体瘦肉率 以滇南小耳猪的35.20±2.96%最低,高黎贡山猪47.15±4.76%最高,一般为42-46%。 • 肉质好 肉色、大理石纹、PH值等均在正常值范围,肌内脂肪以保山猪的4.30±1.90%最低,滇南小耳猪的8.35±3.91%最高,一般7.5-8.02之间。
1.遗传资源评估 -独特特性 • 滇南小耳猪耐高温潮湿,抗体外寄生虫,边长边肥,皮薄骨细 (皮厚0.20±0.01cm、皮和骨率分别6.11±0.09%、6.03±0.16%),从体重7kg开始,任何体重均可利用,仔猪无腥味,在放养条件下,非饱和脂肪酸53.22%,其中ω-3脂肪酸4.50±0.49%。 • 大河猪肌内肌间脂肪丰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55.0%),腌制火腿风味好,久贮不变质。 • 撒坝猪产仔数较高,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好,杂交优势明显。 • 高黎贡山猪,富含非饱和脂肪酸(67.7%),其中亚油酸、亚麻油酸高达19.34%。
2.资源保护 • 云南省6个猪遗传资源中大河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和迪庆藏猪已列入国家猪品种保护名录。 • 大河猪、撒坝猪、保山猪、滇南小耳猪、宣威乌金猪都已建立资源保种场。 • 滇撒猪配套系还建立了原种场,迪庆藏猪2008年立项建立遗传资源保护区。
大河猪资源保护群 • 1987年建立,由8个家系12头公猪、104头母猪组成,采用每3-4年继代1次,公、母猪采用等数留种,即每一公猪留1个儿子,母猪留1个女儿继代,每一世代只作1次纯繁,其余胎次用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二元猪供杂优利用,并在产区二个乡镇5个自然村建立自然保种区。 • 1989-2003年从自然保护区引进无血缘关系公猪2头、母猪3头进入资源保护群,以延缓近交速率的增加,至今已保种22年。 • 2007年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检测,20个微卫星座位保种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04.3个,平均等位基因5.3个,平均杂含度(H)0.7920,多态信息含量(PIC)0.7740,与保种区同源产区的自然群比较,分别减少了50.3个、2.53个、0.049和0.060,保种群虽然产生了一定的近交增量,多态性有一定损失,但遗传多态性仍较丰富,保种效果良好。
撒坝猪保护群 • 撒坝猪于1993年开展边选育边保种的系统保种工作,基础群由来源不同的9头公猪和45头母猪组成,1996年开放从产区引进无亲缘关系公猪1头、母猪4头,至2005年经13年选育的滇撒猪配套系专门化母系(撒坝猪),核心群有8个家系公猪16头、母猪148头,扩繁群母猪350余头,选育中虽然针对母系性状进行高强度选择,但不轻易淘汰整个家系,群体近交增量仍维持较低水平(<3%)。 • 考虑到产区撒坝猪日趋减少和选育群的遗传多态性的损失,为了较完整保护好遗传资源,2009年又在昆明市东川区引进原始猪群,组建了12个家系17头公猪、67头母猪的资源保种群,其猪群不仅血缘广泛,而且类型、毛色几乎涵盖撒坝猪品种特征。
撒坝猪保护群 • 2009年开展选育群与保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性比较研究,27个微卫星座位选育群有效等位基因数126.6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4.68个,平均杂合度(H)6.3560,多态信息含量(PIC)0.5976,比资源群分别减少46.96个、1.74个和0.1476、0.1328,表明经过13年选育,选育群遗传多态性有所损失,但其H和PIC均在0.5976和0.6350、多态性仍较丰富。
2.资源保护 • 滇南小耳猪保种群系2008年重新组建,有8个家系12头公猪、110头母猪组成,1980年建立的系统保护群已于2000年散失。 • 保山猪系统保种群 该猪群于1998年组建,有8个家系,公猪14头、母猪140余头,作为母系已开展8年选育,性能有所提高,并建立一批扩繁群,进行杂优利用。 • 宣威乌金猪资源保种群 2008年利用当地乌金猪建立保种场,现有公猪10头、母猪100余头。 • 迪庆藏猪资源保护区 2008年立项,目前正在建设中。
3.开发与利用 云南省各市州养猪生产水平与条件,以及产业化程度差异极大,猪的利用方式也不一样。 依据选育中获得成果和当地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猪种开发利用,并获得初步成效。
大河猪 利用1984年选育的大河猪火毛快长系作母本筛选的杜洛克x大河猪(杜大猪)二元猪经9年中试、生产应用检验生产效益,表明杜大猪适应农户养殖,病少好养,生长快、肉质好,肌内脂肪5.24%,杜大母猪比大河母猪产仔多1.5~2头,腌制的火腿,基本保持大河猪腌制火腿的品质,且火腿皮、骨比例都有下降,而出肉率却有较大提高。 俱于1995年用杜大猪开展大河乌猪新品种选育,以图固定杜大猪的优良性能,经6年5个世代选育,获得成功,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
大河乌猪 • 产仔数10.51±1.84头,肥育日增重647±40g、料重比3.27kg,胴体瘦肉率55.39±2.16%,肌内脂肪5.24±2.65%。 与大约克杂交,生产约大乌猪肥育日增重779±51g,料重比3.20kg,胴体瘦肉率58.41±1.41%,肌内脂肪5.01±2.42%, 用约大乌猪腌制的火腿成品率75.66%高出杜大猪和长荣猪2.06和6.27个百分点。火腿瘦肉率56.39%高出杜大猪和长荣猪2.35和3.80个百分点, 目前以大河种猪场为核心群的大河乌猪繁育体系业已建成。
撒坝猪 • 1997年在选育过程中筛选出约长撒三元杂交组合,经4年中试,生产应用检验其生产效益,产仔数、生长速度、胴体、肉质性状均获得满意效果。 • 俱于2001年开展约长撒三系专门化品系选育,采用常规与分子标记(ESR,FSH-β和RYRI)辅助选择的选育方法,经5年4个世代选育达到预期育种目标,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滇撒猪的套系” 。
撒坝猪 • 配套系以经13年纯繁选育的撒坝猪作专门化母系(S1),以长白猪作母系父本(L2),大约克为终端父系(Y3)。 • 配套系较好组合了撒坝猪产仔数多(12.18±1.14)利用农家饲料能力强、肉质好和长白产仔数中等(12.09±2.14)、泌乳性好、生长快(813±73g)以及大约克生长快(839±86g)、胴体瘦肉率高(68.65±3.08%)、无应激反应的持点。 • 父母代母猪产仔数12.61±1.92头,商品代肥猪达92.34±8.15kg体重日龄154.24±7.04天,日增重787±71g,料重比2.88kg,胴体瘦肉率60.98±2.30%,肌内脂肪3.47±0.43%,显示配套系良好的生产性能。
撒坝猪 • 目前配套系在楚雄州建立了以州种猪场为原种场、10个市县扩繁场、乡镇商品猪生产基地的繁育体系,并推广到省内10个市州,形成年生产父母代15万头、商品代150余万头的生产能力,年创产值近20个亿。
滇南小耳猪 • 选育期间筛选的杂交组合,由于气候,饲料和饲养习惯,推广面和数量均不理想。 • 俱于2006年在山区少数民族(哈尼、基诺等民族)开展小耳猪原生态养殖,发展特色优质、保健肉生产。
滇南小耳猪 • 利用当地林地草坡面积广,沿用少数民族传统放养加补料习惯,组建公司经营,以“公司+农户”方式,指导和扶持农户繁殖和饲养小耳猪,农户饲养小耳猪8个月体重达60kg,公司回收,营销景洪、昆明等地。 • 由于放养的小耳猪富含ω-3脂肪酸和肉质细嫩,味鲜而香、肥肉肥而不腻,获得消费者青睐,鲜肉从每公斤60元,提高到90元,发展势头看好。
乌金猪 • 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当地乌金猪与大约克、苏钟猪Ⅰ系未定型的选育群公猪杂交,于1991年选育,2008年10月通过国家申定,定名为滇陆猪。滇陆猪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养猪生产水平提升发挥了很好作用。 • 宣威市利用宣威乌金猪与外种猪杂交,正在开展火腿原料猪种选育,以图克服火腿原料猪多、乱、杂导致火腿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期达到火腿原料猪种标准化、规格化,提升火腿品质。
保山猪 • 2001年开展优良母系选育,并筛选出约杜保三元杂交组合,在云南省澜沧江的以西市、州推广,获得了很好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