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故事:三个等级

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回答是,“放狗屁”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故事:三个等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回答是,“放狗屁”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

  2. 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1)逸马杀犬于道 。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注①逸:马脱缰奔跑。②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3. 咬文嚼字 朱光潜

  4. 朱光潜: (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5. 明确: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明确: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 在《汉语大词典》中它有三个义项: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6.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韩愈改诗对“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苏东坡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剖析 “柳腰桃面”等套语引起的“套 板反应”

  7. 咬文嚼字文中含义: 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8. 句式不同 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 意味不同 意境不同 字眼不同

  9. 比较以下语言 •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0. 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文章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那么我们就以这种精神对“李广射虎”的一段文字来推敲一下,看看是否有问题?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文章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那么我们就以这种精神对“李广射虎”的一段文字来推敲一下,看看是否有问题?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 (1)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 (2)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1.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诗,看是“推”好,还是“敲”好。下面我们来看一首诗,看是“推”好,还是“敲”好。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 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 谨严 刻苦自励 推陈出新 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 与互相吻合 艺 术 的 完 美

  13. 缩句: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鲁迅《社戏》)

  14. 猜猜到底有几枝? • 早 梅   齐己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千 万 三 数 几 一 ?

  15.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16. “咬文嚼字”练习 1、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并派人解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什么吗? • 缺衣(一)少食(十)

  17. 2、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2、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 小处不可随便

  18.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比较:与“红杏枝头春意浓”哪个更好?

  19. 2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浓。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一“闹”字表现出两个sheng字:(1)“声”,闹字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2)“生”,“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描绘春意之浓,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 王国维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20.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21.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22.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23. 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24. 经典迁移 下面句子中,红色的字词用“绿”恰当吗,如不好,请修改。 1、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在春风吹佛下的变化过程,也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25. 认真推敲文字,我们不仅会发现写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发现写作者的心理及身份等问题,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成功抓获罪犯的案例:认真推敲文字,我们不仅会发现写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发现写作者的心理及身份等问题,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成功抓获罪犯的案例: 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曾多次提到过湖北的绑票杀人案。那起案件8年前就发生了,但久查未果。一次,一位刑侦专家翻阅旧卷宗,在仔细分析了案卷中保留的一张绑匪写的字条后,果断地决定重新侦察并确定了罪犯的身份,从而将范围缩小,很快破了案。 纸条是这样写的: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犯的范围和身份。

  26. 作业布置: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适当的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 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7. 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 1、修辞手法; 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 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 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结构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 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8.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诗人情感),同时与下句的“稀”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Ⅱ】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32. 谢 谢 !

  33. 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 明确: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郭 老 改 字 调整句式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咬文嚼字

  34. 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 明确: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李广射虎 增减字数 (静态) 咬文嚼字 贾岛吟诗 品味遣词 (动态)

  35.  想一想:炼字的困难之处在什么地方? 炼字该如何“炼”? 明确:“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惟陈言之务去” 点铁成金 生发联想 正面 苏轼写诗 咬文嚼字 套板反应 “套语”“滥调” 滑于流弊 反面

  36. 郭老改字 引 (静态)李广射虎 (正面)苏轼写诗 咬文嚼字 进一步 初步 套板反应(反面) 贾岛吟诗(动态) 结 艺 术 美

  37. 咬文嚼字释义 • A.过分地斟酌字句; • B.形容卖弄才学; •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