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36 Views
公共场所 健康危害因素 及 重点 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环境卫生监督科 沈 菲 菲. 主 要 内 容. .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2. 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重点 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公共场所概念、卫生学特点和分类. (一)公共场所概念、卫生学特点. 概念: 在自然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一定围护结构的公共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娱乐、购物、美容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E N D
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及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及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环境卫生监督科 沈 菲 菲
主 要 内 容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2 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公共场所概念、卫生学特点和分类 (一)公共场所概念、卫生学特点 概念:在自然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一定围护结构的公共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娱乐、购物、美容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2.公用设备及公共用品用具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 3.健康和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影剧院、录像厅(室)、舞厅、音乐厅 体育场 (馆)、游泳场(馆)、公园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 商场(店)、书店 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文件精神,国务院决定取消的卫生许可共6大项。其中一项为取消对体育场(馆)、公园 、公共交通工具三类公共场所的卫生行政许可。目前实际法定许可项目为:7 类 25 种。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二)公共场所分类(法定卫生监管范围)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分七大类共28种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二)公共场所分类(法定卫生监管范围) 根据《浙江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具体范围》规定 一、重点公共场所 (一)住宿场所; (二)游泳场所(馆); (三)公共浴室:包括足浴、婴儿洗浴; (四)理发场所:不包括流动理发摊点; (五)美容场所:不包括医疗美容; (六)文化娱乐场所:不包括健身场所; 二、一般公共场所 (一)体育场(馆):室内观众座位1000个以上。 (二)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三)商场、书店:营业面积300M2以上。 (四)医院候诊室:二级乙等以上医院。 (五)公共交通等候室:特等和一、二等站的火车候车室、候船(机)室、二等以上的长途汽车站候车室。 (六)公共交通工具:火车、飞机、轮船。 (七)饭馆:就餐面积100M2以上。 (八)公园:包括公园内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上述各类场所。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三)2013年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研讨会会议纪要 一、法定许可对象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2〕52号)、《关于公布浙江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具体范围的通知》(浙卫发〔2011〕108号)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目前公共场所的法定许可对象为7类24种。根据国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未在7类24种范围内的公共场所不发放卫生许可证。对部分不能明确界定是否属于7类24种的场所如健身房、网吧、汗蒸房、儿童游乐场、美甲店等暂不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三)2013年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研讨会会议纪要 二、许可项目 许可项目根据浙江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许可软件中公共场所许可小类分类填写。公共场所的具体内容可在单位名称中予以体现。如桑拿中心,许可项目填写:公共浴室(含桑拿),单位名称可填写:某某桑拿中心。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三)2013年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研讨会会议纪要 三、许可条件 应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相关卫生规范要求进行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及相关卫生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各类公共场所的具体许可条件并制定各类公共场所的许可审核表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三)2013年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研讨会会议纪要 四、其他事项 (一)检验方法和评价依据 1.公共用品用具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GB 17220-1998)执行,检测方法参照《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GB18204.7-2000)执行。 2.游泳场所余氯指标评价按《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执行,泳池水余氯标准为0.3-0.5mg/L,不执行《游泳池水质标准》(CJ 244-2007)中的泳池水余氯标准0.2-1.0mg/L。 3.霉菌为指示菌而非致病菌。因此拖鞋等霉菌指标评价参照《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因该标准已废止,故评价结果不合格不能够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三)2013年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研讨会会议纪要 四、其他事项 (二)拆装式游泳场所 拆装式游泳场所应按照《条例》及《实施细则》、《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许可,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主 要 内 容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2 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 1.二氧化碳 ※理化特征 CO2,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与细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正相关,因此很多国家把CO2作为评价空气清洁度的综合监测指标。 ※来源 室外:①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排出; ②汽车尾气生成; ③工厂排放的废气等。 室内 :①来源于人群的呼出气,成人每小时呼出22升CO2; ②香烟烟气、燃料的燃烧等。 13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O2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高浓度时能抑制呼吸中枢。 a. CO2浓度在0.07%以下的室内空气属于清洁空气,此时人体感觉良好; b. CO2浓度达到0.07%时,大部分人感觉良好,少数敏感者会有不适感觉; c. CO2浓度达到0.1%时,空气性状开始恶化,出现显著的不良气味,多数人都会感觉不舒服; d. CO2浓度达到0.3-0.4%时,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痛,耳鸣,脉搏滞缓,血压升高;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室内空气中浓度限量 公共场所限值0.07%~0.15%之间;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4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一氧化碳 ※理化特征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被人察觉。 ※来源 ★室外①工业生产中燃料燃烧排放; ②汽车尾气; ③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等。 ★室内主要来自人群吸烟和使用燃气灶、小型煤油加热器等。 1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的CO进入人体肺泡后能迅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止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它不仅减少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还抑制和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分离释放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一氧化碳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并迅速发生痉挛、昏迷。病人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室内空气中浓度限量 公共场所5mg/m3-10mg/m3;普通旅馆、招待所标准值≤ 10mg/m3;星级宾馆和带空调的宾馆≤ 5mg/m3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6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可吸入颗粒物(PM10) ※理化特征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在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微米左右的颗粒物。多数污染物和微生物都吸附其中,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来源 ★室外 ①各种工业过程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 ②汽车尾气; ③地面扬尘,秸秆焚烧。 ★室内 ①厨房,比如做饭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油烟等。 ②建筑材料中常用来作保温材料的石棉,由于老化磨损等原因,可释放出一定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③室外可吸入颗粒扩散到室内。 17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室内空气中浓度限量 对可吸入颗粒物与健康效应研究表明,居民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日平均标准大于0.25mg/m3时,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开始增加,免疫功能开始改变,故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和人群停留的时间等因素,规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为 0.15mg/m3,0.2mg/m3 ,0.25mg/m3 .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8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甲 醛 ※理化特征 HCHO,蚁酸;其30-40%水溶液称福尔马林,常用于保存生物体标本,有防腐作用。在自然界中甲醛的背景值一般小于0.03 mg/m3。 ※来源 ★室外①工业生产中燃料燃烧排放; ②汽车尾气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 ③工厂排放的废气,如化肥厂、塑料厂、油墨厂、制鞋厂等。 ★室内新建楼房室内甲醛浓度一般为0.1mg/m3,若使用不合格劣质材料,浓度可超过3mg/m3。 甲醛在室内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和装饰材料(如各类人造板、家具、各种粘合剂、涂料、合成织品)、燃料、吸烟、日用化学品等。 19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a.刺激作用,空气中含有0.6mg/m3时对眼睛产生刺激反应。 b.致敏作用,空气中浓度为0.5-10mg/m3时,会使皮肤肿胀、发红,引发过敏性皮 炎,产生色斑和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甲醛与空气中离子形成氯化物反应生成致癌物(二氯甲基醚)。 ※室内空气中浓度限量 中国,公共场所<0.12mg/m3,居室≤0.08mg/m3;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氨 ※理化特征 NH3,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可液化,也可固化,气、液、固三相同存,即氨气、氨水、氨盐类。 氨是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如胶粘剂、合成尿素、合成纤维、塑料、炸药等。 ※来源 ★室外 工厂排放的废气,如化肥厂、胶粘剂厂等。 ★室内 1.高碱混凝土的膨胀剂和防冻剂,北方地区冬季施工较大量使用,导致新建墙体氨的释放量严重超标; 2.家具、室内装修装饰用的人造板材的释放; 3.家具、室内装修装饰用的胶粘剂(如脲醛胶)、墙面涂料添加剂(增白剂、增强剂),常加入氨水。 4.大型理发店使用的烫发水中常含有氨,可使店内氨气含量高达28-30mg/m3。 2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对氨气的嗅阈为0.5-1.0mg/m3。超过此浓度会对口腔、鼻粘膜、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毒者出现各种炎症(鼻炎、咽炎、支气管炎)。 ※室内空气中浓度限量 ①洗发店、美容店的卫生标准规定≤0.5mg/m3; ②其他场合的空气质量卫生规范要求≤0.2mg/m3。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细菌总数 目前以病原体作为直接评价指标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仍以细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的评价指标。细菌总数越高,存在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可能性越高。 ※来源:公共场所空气的细菌总数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活动。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微生物附集于固体或液体颗粒上而悬浮于空气中,特别在湿度大、灰尘多、通风不良、日光不足的情况下,细菌的生存时间和致病性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因此应该对室内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作出数量上限值。 23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影响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的因素:如房间大小、室内人员多少、通风换气情况、采光、室内温度、湿度、灰尘含量、周围环境等。因此,室内细菌总数值变化较大。 香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空气质量十分良好时空气中细菌总数应小于500CFU/m3,室内空气质量能保证大众健康时,空气中细菌总数应小于1000CFU/m3。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对旅店业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作出规定,采用撞击法采样时,普通旅店、招待所应小于2500 CFU/m3。作为医院的人防工事空气中细菌总数应小于1500CFU/m3,作为招待所、商场、俱乐部、影剧院、游乐场、地铁车站等应小于4000CFU/m3。
7.氡 ※氡的性质 氡(Rn)气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主要环境致癌物之一,一种无色无味、不可挥发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在空气中以自由原子形式存在。氡是天然放射性核素铀系、钍系和铜系的衰变系列,其中Rn-222的半衰期较长,在大气中的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 ※氡污染的来源 1. 地下地基土壤。地基土壤的扩散,通过地表和墙体裂缝而进入室内; 2. 地下水。研究证明,水中氡浓度达104贝克/m3时,便是室内的重要氡源; 3. 室外大气。室外大气中的氡会随着室外空气进入室内; 4. 天然气燃烧。在烧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时,如果室内通风不好,其中的氡全部释放到室内; 5. 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特别是一些矿渣砖、炉渣砖等建筑材料(通常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镭)和那 些含铀高的室内装饰材料,如花岗岩和瓷砖、洁具等。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5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危害是通过内照射和外照射进行的。 内照射是指核通过食物、水、大气为媒介摄入人体后自发衰变,放射出电离辐射。 外照射是指核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电离辐射α、β、γ射线直接照射人体。 氡及其子体常吸附在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上,然后被人体吸入,引起肺细胞发生变异,产生肺癌;或进入血管系统,引发白血病。 ※室内氡污染控制 目前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未将氡列入,新标准将考虑。 Ⅰ类民用建筑(住宅、办公楼、医院病房、幼儿园、学校等)≤200Bq/m3; Ⅱ类民用建筑(旅馆、娱乐厅、书店、图书馆、体育馆、商场等)≤400Bq/m3。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6
(二)公共用品用具污染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公共用品用具包括被子、床单、枕巾、毛毯、睡衣、茶具、拖鞋、毛巾、浴巾及卫生洁具如浴盆、面盆、厕所坐便器等。这些公共用品用具与顾客密切接触并反复使用,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其清洗、消毒、保洁不规范将成为各种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如传染性皮肤病(如足癣、疥疮)、性病、沙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等。 27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 风道内的施工垃圾 风道内的积尘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 回风口的积尘 风道内的老鼠尸体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 冷却水污染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 394-2012) ◆空调通风系统本身 ② 冷却水和冷凝水 ④ 风管 ◆空调通风系统产品 ① 新风量 ③ 送风
① 新风量 新风量要求与设计要求一致 龙城丽苑培训班-20090812
② 冷却水和冷凝水卫生要求 冷却水和冷凝水 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龙城丽苑培训班-20090812
③ 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卫生要求 龙城丽苑培训班-20090812
1.指标意义 发现于1976年; 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无牙胞; 长1~20m,宽0.3~0.9 m(头发直径为70 m); 军团菌在天然的水体中能生存几个月,在普通的自来水中可存活1年以上; 适宜繁殖的水温条件为35~40℃; 主要存在于空调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 近年空调冷却塔检出率在50%以上,在洗浴用水、温泉水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 嗜肺军团菌 2007年9月19日清洗培训班
2.健康危害 引起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症状主要有肺炎型和非肺炎型两种 军团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较重,表现为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脏器损害,总死亡率为5~30%,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死亡率高达80%。 最近发病规模较大的一次是2005年10月加拿大赛文奥克斯老人护理院暴发的军团菌病,135人感染疾病,其中23人死亡。 2012年6月欧洲杯赛期间,捷克队下榻的波兰弗罗茨瓦夫一家酒店发现军团菌。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07年9月19日清洗培训班
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7 (四)二次供水水质 由于增加了蓄水和供水设施,二次供水更容易被污染,处理不当会造成致病菌、寄生虫、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引起传染病和急、慢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夏季高温季节,如果储水的水池(箱)没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容易造成水池(箱)池底积泥,池壁挂污甚至苔藓滋生。 另外,水池(箱) 设计不合理,排空管、通气管、溢流管未加盖或密封不严,消防水管与生活水池(箱)相连,未设止回阀等,也会导致池水受到污染,或引起昆虫等繁衍和寄生。 同时,如果相关设备设施如水池(箱)的内壁涂料、填充剂、水管密封剂、粘接剂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会释放各种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五)自备水供水水质 自备水使用前应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主 要 内 容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及分类 2 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学特点:住宿场所是顾客停留时间最长、对广大顾客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一类公共场所。其特点有:接纳和聚集的人员数量较多,人群密集,容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特别是一些卫生状况较差、空气流通不佳的中、小型旅店。冬季,个别小型旅店还常发生因火炉取暖所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顾客流动和交替较快,相关设施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另外,顾客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构成复杂,健康和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对健康的影响: 1.军团菌病 2.空调症(全身不适、易疲乏等) 3.火炉取暖所致的煤气中毒 4.地毯等不经常打扫导致尘螨引起的过敏症 5.腹泻 6.卫生间不洁导致的性病、皮肤病传播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 卫生管理: • (一)证照管理 • 住宿场所营业前应取得有效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悬挂在场所醒目处;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 • (二)卫生管理 • 住宿场所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兼)卫生管理人员,并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包括: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三)卫生设施 每个楼层必须设置专用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清洗、消毒茶杯、口杯等顾客用具的场所,应配有与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柜和保洁柜。同时每个楼层均应设置独立的布草间,配备密闭的布草柜,分类存放布草。客房内不带卫生间的住宿场所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公用盥洗室等。 应设置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及防潮、防尘等设施。与外界直接相通并可开启的门窗应安装易于拆卸、清洗的防蝇门帘、纱网或设置空气风帘机。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设有网眼孔径小于6 毫米的隔栅或网罩,防止鼠类进入。机械通风装置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也应当设置防鼠装置。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四)客房卫生 要加强室内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和室内微小气候的调节,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同时保持客房清洁卫生,每天清理客房。一般来说,先清理房间,扫除室内废物;整理床铺和卧具(星级宾馆多数实行床上用品每日更换);国家《旅店业卫生标准》规定:旅店床上用品要做到一客一换,长住客做到一周一换。擦拭桌椅、电视机、电话机等用具;收集拖鞋(一次性拖鞋除外)、茶具、口杯等顾客用品用具,进行集中清洗、消毒、保洁。清理卫生间,卫生洁具要清洗消毒,做到无臭、无垢、无蝇。客房地面的清理,采用吸尘器或湿式清扫。客房内不带卫生间的小型旅店,各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脚盆和脸盆各一个。脸盆、脚盆、拖鞋做到一客一换,用毕应清洗消毒。清洁客房、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脸盆、浴缸、坐便器、地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设。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每客一消毒,长住客人每日一消毒。每个客房内应放置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和安全套。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五)健康相关产品的采购索证 住宿场所使用的饮水设备、消毒药剂、消毒设施、清洁杀虫药剂、化妆品等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六)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 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布草自行清洗的,应按规定严格对布草进行清洗、消毒和保洁;外送清洗的,应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清洗单位进行清洗,双方签订协议,日常清洗应有交接单,并由双方签字。清洗饮具、脸(脚)盆、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清洗消毒后饮具、毛巾和床上卧具、脸(脚)盆、浴盆、座垫、拖鞋等顾客用品用具应当符合《旅店业卫生标准》中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要求并保洁存放。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 1. 卫生设计要求 集中空调系统应当具备以下设施: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或便于拆卸的不小于300mm×250mm 的风口。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应直接取自室外,不应当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直接吸取新风。新风口应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并符合以下要求: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的地点,远离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地下停车库、厨房油烟和污水处理用房、垃圾堆放点等);应低于排风口;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带时,不宜小于1m。进排风不应短路。送风口和回风口应设置防病媒装置,设备冷凝水管道应设置水封。 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符合以下要求: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不应设置在新风口的上风向,宜设置冷却水系统持续消毒装置;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入口;水池内侧应平滑,排水口应设在塔池的底部。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 2. 卫生管理 应建立健全集中空调系统卫生档案,主要包括:集中空调系统竣工图;卫生学检测或评价报告书;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等。 应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清洗: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过滤、缓蚀、阻垢、杀菌和灭藻(除藻)等日常水处理工作。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冷却、加热盘管不得出现积尘和霉斑。凝结水盘不得出现漏水、腐蚀、积垢、积尘、霉斑,排水管应当保持通畅。加湿、除湿设备不得出现结垢、积尘和霉斑。 应制定集中空调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集中空调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集中空调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和调温措施等。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八)饮用水卫生管理 住宿场所为顾客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最好使用城市集中式供水的直供水。采用二次供水设备供水的场所应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的要求,应对供水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清洗、消毒和保养。每年应对供水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测。水池应加盖、加锁。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一)住宿场所 卫生管理: • (九)从业人员卫生 • 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和实习人员等)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方能上岗。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若检查出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应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岗位。对怀疑患有以上疾病的从业人员,应先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岗位,并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患有以上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 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严格洗手消毒,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
三、重点场所主要卫生风险与管理 (二)美容美发场所 卫生学特点:美容美发场所对健康可引起的不良影响既有化学性的,也有生物性的,常见的有化妆品使用不当所致的皮炎、皮肤过敏和色素沉着等。另外,美容或理发等公共用品用具不洁交叉污染会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如:头癣)、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化脓性球菌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