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95 Views
“卧佛含丹”. 某地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 " 卧佛含丹 " 的地理奇观。. 太阳高度. 考试说明: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及季节变化;2、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理。. 太阳高度小专题复习. 判断: 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90 ° ; 90 ° 一定是正午太阳高度。. 一、 太阳高度分布. A. B. C. D. 此时: A 、 B 、 C 的太阳高度: A 0 0 B 0 0
E N D
“卧佛含丹” • 某地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太阳高度
考试说明: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及季节变化;2、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理。考试说明: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及季节变化;2、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理。 太阳高度小专题复习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90°;90°一定是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90°;90°一定是正午太阳高度。
一、太阳高度分布 A B C D 此时:A、B、C的太阳高度: A 00 B 00 C 00 标出此时太阳高度为90°的点。 > = <
900 M 600 N 300 D B A 00 S C 等太阳高度线的绘制原理
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 66034‘N A N 00 300 600 23026' M D C 900 00 B 66034‘S
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实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完成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实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完成 例1: 东经45度经线中午12点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时 B. 15时 C. 21时 D. 17时(2)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D A 太阳直射点 N
E 二、太阳高度日变化 判断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北极点五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 ?
H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L 画出并计算: P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P o M H=900—( ф-δ) ф δ 图3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 =90°-纬度差 即:H =90°-|ф-δ| 纬度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差,异半球相加. 2.特殊点: (1)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纬度 且全天不变 (2)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正午太阳高 度等于直射纬度的2倍
例2: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例2: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30°N B.75°N C.60°N D.83°26'N 2.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是下图中的 0时的太阳高度为0°,说明该地刚好发生极昼(即极昼区的最低纬度)。 极昼(极夜)区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极昼区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2X直射点的纬度 √ √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由H =90°-Δф可知 :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两地纬度差就等于其正午太阳高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90° 10° 二分日 冬至日 90°N 0° 80°S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90°S 10°N 夏至日 画出阳光直射10°N时的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判断200N、北回归线、300N、北极点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① ② ③ ④ 时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以北,两次直射时为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冬至日达到最小值;赤道上,两次直射时为最大,两至日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 ;赤道以南,两次直射时为最大,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例3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判断位置:例3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判断位置: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 确定纬度:H =90°-纬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4. 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房屋朝北。5. 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间距越短;纬度越高,楼间距越大。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地利用太阳能,应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热垂直。故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 例4:有一艘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当船上的人看到桅杆影子最短时,收音机播出北京时间是9时正。此时该船所处位于: • A.75°E B.165°E C.120°W D.165°W √
2. 确定纬度:H =90°-纬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 写出图中三条线的纬度。 90° 60° 30° 0°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太阳方位规律总结: A、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B、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 C、 正 午 时 牢记:影子朝向和太阳方位相反,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大小有关,正午时影子最短。
例5:每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国旗影子的变化:例5:每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的国旗影子的变化: A 西北—北--东北 长—短—长 B 东北—北—西北 长—短—长 C 西南—南—东南 短—长—短 D 东南—南—西南 短—长—短 √
4. 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 例6: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后回答: 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C.乙地位于南温带 B.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丙地位于南温带 √
H L α 5. 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间距越短;纬度越高,楼间距越大。 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L=H/tanα或L=H•cotα 例7: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
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地利用太阳能,应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故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例8:某校所在地(120ºE、40º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例8:某校所在地(120ºE、40º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 其支架倾角。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四图做法是否正确。 √
在广东省肇庆市一风景区内,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天象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在广东省肇庆市一风景区内,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天象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 • 理论上,还有个时间段也能出现“卧佛含丹”奇观。这个时间段是: A.3月15日-3月18日 B. 4月15日-4月18日 C.3月29日-4月2日 D. 3月26日-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