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36 Views
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湘东中学 历史组 钟太发. 引言分析. 政治 ——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中国:. 经济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对外 —— 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由盛而衰. 中国逐步 落伍世界. 政治 ____ 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经济 ____ 资本主义兴起并迅猛发展 国际关系 ____ 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世界:. 新时期. 明清时期( 14C——19C 中期).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 先秦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
E N D
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湘东中学 历史组 钟太发
引言分析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中国: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对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由盛而衰 中国逐步 落伍世界 政治____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经济____资本主义兴起并迅猛发展 国际关系____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世界: 新时期 明清时期(14C——19C中期)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 • 先秦——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 •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 •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日本海、乌第河 新疆哈密 南海及海外诸岛
一.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638—1644)都城:前期应天即南京;后期:北京 1368,朱元璋,明太祖,洪武,应天为南京。 2.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方式: 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朱元璋 (1328—1398)明代开国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 人。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 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皇帝,建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当年秋天,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措施: A、中央:废除丞相制度,职权分属六部。 B、地方:改革行省制度,实行三司分权。 改行省为布政司,管地方民政财政;设按察司地方监督和司法;设指挥司管地方军政。 C、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掌统兵权;由兵部掌调兵权,互相牵制。 影响: A、特点是通过分权达到集权;B、解决了长期困绕中央集权制度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削弱,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大明律》:明太祖制定。 特点: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经济立法;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内容:规定皇族和贵族大臣的封建特权。对贪污贿赂严惩不贷。 明朝特务统治的加强:目的:加强皇权。代表:锦衣卫由皇帝指挥,掌管缉捕、刑狱,监视、侦察官民不法行为。还有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影响: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突出标志。 君主意志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内容沿袭唐律,其主要特点有:(1) 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 (2)以严法整饬吏治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 明律对官吏的贪污罪惩治特别严厉,如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后人评价《大明律》的特点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概念解析 东、西厂是由宦官统领的特殊组织。锦衣卫则是侍卫军队。后来厂卫关系是厂管卫。另外要注意,厂卫的作用首先是监督官吏。
明朝特务组织以及特务统治的危害什么? 明王朝中央政权高度集中的厂卫制,是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由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组成的一套完整的特务制度。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与明朝相始终,由皇帝亲自主持,下设17所,人数最多达五、六万人,负责保卫皇帝安全,掌诏狱,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东厂成立于永乐年间,由宦官主持,权力又在锦衣卫之上,可监视、牵制锦衣卫。西厂只存成化、正德两朝,权力又在锦衣卫、东厂之上。内行厂只存于正德的五年间,权力更在锦衣卫和东、西厂之上。厂卫雇用地痞流氓,诬陷、迫害正直大臣,摧残无辜百姓,厂卫爪牙最疯狂时期,也是明朝政治最黑暗时期,独裁政治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不仅对一般臣民不放心,直至特务机构间冲突和矛盾不断,互相倾轧,难以维持,才下令撤掉西厂、内行厂。明朝统治其腐败可见一斑。
4.八股取士: 目的: 严格控制士人思想 内容: 改革科举制度,命题出自四书五经,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文体用八股文。 影响: a.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官吏,成为皇帝的奴仆。 b. 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严重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是造成我国社会发展和近代科技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 c.导致文风日下。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 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等于 秦始皇焚书,而它对人才的摧残比坑儒还要严重。
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央: 设五军都督府(军事) 调整中央与地方官制 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制定《大明律》 锦衣卫(明太祖) 东厂(明成祖) 西厂(明宪宗) 设厂卫特务机构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程朱理学 特点: 八股取士 答卷文体:固定格式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文风日下,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但它也使科举考试规范化。 影响:
藩司 臬司 都司
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尚书 1. 改官制 地方:废行省,行三司分权 军事:废大都督府,改五军都督府 2. 定法律 《大明律》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3. 设厂卫 4. 行八股 八股取士
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影响: 起到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注意 :明朝加强专制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经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从而只得靠用强权,靠利用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靠制造冤狱来加强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 一方面,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 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统治基础,表现出更大的消极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皇帝、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加强思想控制. 秦朝建立 西汉巩固 解决了王国问题;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立刺史制度。 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 北宋加强 元朝新发展 行省制度 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三司,加强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清前期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有什么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有什么影响? 一方面: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抵御外来的侵略、组织建设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尤其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另一方面:它对思想文化的钳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又起着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长,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的阻碍作用,其危害尤为严重。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朱棣(明成祖) 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明成祖 (1360—1424)明代皇帝(1402—1424)。名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为诸王中实力最强者。
1.靖难之役 背景:A、明太祖实行藩王制(实质为分封制),导致藩王势力膨胀。B、建文帝削藩 经过:燕王朱棣明成祖,建元永乐)起兵反抗削藩,1402,攻占南京,夺取政权。 性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 2.明成祖营建北京 蒯(kuai)祥主持修建,布局突出皇权,充分体现封建皇帝的威严,分为内外三重(宫城、皇城、京城)1421,迁都北京。 回顾归纳历史上的变乱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靖难之役、三藩之乱。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
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组迁都北京 因为商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 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被迫迁都 北魏孝文帝为了接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为了防御蒙古贵族的南下骚扰
材料:自古建立都邑,率在北土,不止我朝(明朝),而我朝近敌为甚。……我朝定鼎燕京,东北去辽阳尚可数日,去渔阳百里耳。西北去云中尚可数日,去尚谷亦仅倍渔阳耳。近敌便则长时封殖(巡逻)尤勘,常时封殖则一日规画措置尤亟,是故去敌之近,制敌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古今治平略》)材料:自古建立都邑,率在北土,不止我朝(明朝),而我朝近敌为甚。……我朝定鼎燕京,东北去辽阳尚可数日,去渔阳百里耳。西北去云中尚可数日,去尚谷亦仅倍渔阳耳。近敌便则长时封殖(巡逻)尤勘,常时封殖则一日规画措置尤亟,是故去敌之近,制敌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古今治平略》)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明成祖“定鼎燕京”是基于何种考虑吗? 巩固边防,加强北方防御力量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想一想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巩固北部边防.
单项选择题 1.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 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00年,全国) 2.《大明律》的特点包括 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②增加了经济立法③极力维护皇族的封建 特权④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4.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03年,广东) B 由于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掌握,权势颇大,这就成为后来宦官得以专权的“资本”之一。大宦官魏忠贤就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代皇帝批阅奏折)兼提督东厂”,一时权势熏天。 D C A
二、问答题 试以史实分析概括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 答:①加强军权,分散相权和地方权力。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废除行省机构,设立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中央。②实行特务统治。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直接指挥。后来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对官吏的监视。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答卷不许有个人见解,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
再见 湘东中学 历史组 钟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