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纱条质量检测及其分析技术

纱条质量检测及其分析技术. 张一心. 西安工程大学. 主 要 内 容. 纱条质量的内涵 纱条质量水平的检测 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条干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疵病诊断技术.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产品质量是指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使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产品质量就是指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 、性能 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征。 2 、寿命 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期限。 3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 、安全性 产品在流通、操作作用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qi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纱条质量检测及其分析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纱条质量检测及其分析技术 张一心 西安工程大学

  2. 主 要 内 容 • 纱条质量的内涵 • 纱条质量水平的检测 • 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 条干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疵病诊断技术

  3.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产品质量是指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使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产品质量就是指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1、性能产品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征。 2、寿命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期限。 3、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安全性产品在流通、操作作用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5、经济性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的大小。 (一)产品质量----品质的稳定

  4.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些技术和活动包括: (1)确定控制对象。如某工艺过程或检验过程等; (2)制定控制标准。即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如公差范围等; (3)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如操作规程等; (4)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检验工具和仪器等。

  5.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在产生、形成或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使它们达到规定的要求,把缺陷控制在其形成的早期并加以消除(即防患于未然)。不仅要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结果,而且应控制影响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要控制其中的关键因素。

  6.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三)质量检测与分析 1、法规、标准、合同 2、国际、国家、企业标准 3、质量评价与质量分析的需求差异 4、测试方法与仪器 5、企业标准与技术壁垒

  7.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四)条粗质量检测内容: 1. 棉卷的纵向和横向均匀度:条子均匀的基础 2. 条子的重量、重量不匀率、条干:核心 3. 粗纱的重量、重量不匀率、条干:核心 4. 粗纱捻度和伸长率:工艺内容(为细纱) 5. 其它:条子中的棉结、杂质等;棉卷中束丝(纠缠或开松情况)、杂质、僵棉等;棉网的清晰度(云斑、棉块、破洞、破边、斩刀刮花等)

  8. 一、纱条质量的内涵 (五)纱线质量检测内容: 1. 强度:核心内容之一。但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2. 捻度:技术途径和辅助内容 3. 毛羽:外观质量,也是难点内容 4. 条干: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质量基础 5. 疵点:外观质量,不确定性较明显 6. 其它:细度及其重量不匀、弹性、耐疲劳性、耐磨性、膨松性等

  9.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1 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 2.2 机械槽轮检测法(萨氏条干) 2.3 电容式检测法 2.4 光电式检测法(光电池、CCD) 2.5 测长称重法(机械天平、电子秤) 2.6 纱疵分级仪

  10.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1 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 将绕好的黑板放在暗室内规定的光线和位置下,用目光观察黑板的阴影、粗节、严重疵点等情况。也可以人工测得每克纱线杂质粒数。

  11.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2 机械槽轮检测法(萨氏条干) 用不匀曲线和极差不匀率来表示均匀程度。该仪器目前有被电子式仪器取代的趋势。

  12.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3 电容式检测法 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检测纱条条干不匀的仪器 。指标多,信息全,是进行质量分析与质量预测的有力工具。

  13.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4 光电式检测法

  14.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5 测长称重法

  15. 二、纱条条干质量检测技术 2.6 纱疵分级仪

  16. 三、条干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条干仪的用途 (1) 评价纱条几何特征的品质(CV水平) (2) 分析纱条不匀的构成 (3) 估计设备的纺纱水平(I值水平) (4) 判断产生不匀的设备部位 (5) 预测布面质量

  17. 三、条干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环境的影响 (三)电容极板的清洁 (四)纱线张力 (五)取样 (六)测试速度、时间和试样长度 (七)纱条通过极板槽的位置

  18. 四、疵病诊断技术 4.1 纱条条干产生不匀的主要原因 A.极限不匀(理论不匀) 纤维在纱中随机分布产生的不匀,这是纤维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状况。其数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估算(假设纤维是均匀的)。

  19. 四、疵病诊断技术 4.1 纱条条干产生不匀的主要原因 B.附加不匀 ① 纤维质量不匀及工艺设备不甚完善引起的不匀 (随机不匀、梳理不良、工艺不良等) ② 牵伸波(纺纱的牵伸机构所造成附加不匀) ③ 机械波(机件状态不良所造成的一粗一细周 期性不匀) ④ 偶然事件引起的不匀(操作、清洁、空调等)

  20. 牵伸波和机械波布面效果的差异

  21. 不同CV值布面效果的差异

  22.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1)不匀率 CV值与不匀指数 I值 进行质量评估时应该是CV值与I值结合使用。实际不匀率与极限不匀率的比值—I值,它反映设备的纺纱能力。

  23.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2)疵点 电容式条干仪可以测得粗节、细节、棉结等常规疵点。偶发性疵点则需要纱疵分级仪。对疵点要重视,但要注意这些疵点的测量误差均比较大。

  24.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3)不匀曲线 实际检测出的纱条粗细变化曲线,信息全面,但分析困难。可校验或印证不匀成份

  25.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4)变异系数长度曲线 纵坐标为变异系数,横坐标是片段长度的对数,是变异系数对片段长度的曲线。可反映纱条线密度不匀的片段结构特征。

  26.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5)波谱图 它是条干仪测出的最有价值的图形。波谱图的横坐标标为波长的对数;纵坐标为振幅。波谱图的理论依据是傅立叶变换。它除了研究分析纱线不匀结构即周期性不匀的波长与振幅的关系外,还可用来分析不匀产生的工艺因素。

  27. A. 理论波谱图

  28. B. 实际正常波谱图 C. 波谱图上异常成分的判断 机械波——1 ~ 3个频道的凸起(柱状); 牵伸波——5个以上频道的凸起(山包形); 主峰波长=2.5~3纤维平均长度; 随机不匀——波谱图大范围的频道幅值的提高。

  29. 四、疵病诊断技术 4.2 条干仪所测指标的应用 (6)其他 A.AF值与CVB值 B.DR值 C.线密度频率分布图(质量分布图) D.模拟黑板与织物布面质量

  30. 四、疵病诊断技术 4.3 纱条疵病诊断与分析 (1)人工诊断 A 计算;B 逻辑推理;C 经验判断 (2)计算机诊断 A 计算;B 逻辑推理;C 模式匹配 (3)正确进行诊断的前提 A 条干仪正常;B 工艺与纱样的一致; C 工艺参数与车间实际状况的一致

  31. 四、疵病诊断技术 4.3 纱条疵病诊断与分析 (4)分析判断中应确立的几个概念 A 正向分析确定,逆向判断不确定 B 结论的范围性 C 主波与谐波 D 从长到短的分析原则 E 疵病库应适当 F 监控与分析的区别(加长试样) G 取样的位置与追踪

  32. 四、疵病诊断技术 4.3 纱条疵病诊断与分析 (5)常用的配合分析方法 A 前后道工序波谱图的对比 B 整车与锭位的对比 C 经验特征识别 D 关联查找 E 各种测试方法的彼此验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