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11 Views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初志坤.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E N D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初志坤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量的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 (四)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 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1.自然人: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人类个体。 2.法人:法律直接赋予其法律主体的组织体。 3.其他组织:非法人组织,而法律承认的组织体。 4.国家(特殊情形) 二、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1.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权利可以享有,也可以放弃。) 2.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前者表现为必须作,后者表现为不许作。)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客体: 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标的则是指民事权利和义务具体指向的物。客体具体种类: 1.物;(物权) 2.行为;(债权) 3.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4.人身利益;(人身权) 5.权利。(担保物权)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变化,即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变为另一个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终结。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又称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是指引起某项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一)自然事实 1.自然事实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2.自然事实可分为事件与状态。 事件,是指某种客观事实的发生,有学者称为具体的自然事实。如人的死亡。 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有学者称为抽象的自然事实。如时间的经过。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二)人的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1.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范,通过意思表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又称表示行为。是最主要的法律事实。 2.事实行为:行为人不需意思表示,都会基于法律规定产生相应法律后果,虽有意思表示但法律后果不是基于意思表示。如先占行为,拾得遗失物,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又称非表示行为。 3.准法律行为:行为人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意思通知、观念通知等。 4.违法行为:他们的效果往往引起强制性的民事责任的产生,违法行为与事实行为有共性。 5.人的行为的分类具体见图示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二)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 非表示行为 表示行为 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 不合法的行为 适法的行为 如合同 如意思通知 不合法的行为 合法的行为 违法行为 如无效合同 如有效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