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303 Views
24 垄断中的定价策略. 价格歧视 卖方垄断者对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者对要素的需求. 一、垄断企业将如何定价?. 23 章中,垄断企业实施单一价格,即对所有交易都按照成本加成定价。 现实中垄断企业往往实施价格歧视 —— 同物不同价。 一级价格歧视:对销售的每一单位商品都征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神医收费) 二级价格歧视:定价和该笔交易的交易量相关。(数量折扣) 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不同。(公园门票优惠措施). 二、价格歧视实践 —— 一级价格歧视. 一、一级价格歧视的图示 二、一级价格歧视虽然不公平,但是有效率 三、一级价格歧视很难实施.
E N D
24 垄断中的定价策略 价格歧视 卖方垄断者对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者对要素的需求
一、垄断企业将如何定价? • 23章中,垄断企业实施单一价格,即对所有交易都按照成本加成定价。 • 现实中垄断企业往往实施价格歧视——同物不同价。 • 一级价格歧视:对销售的每一单位商品都征收消费者的保留价格。(神医收费) • 二级价格歧视:定价和该笔交易的交易量相关。(数量折扣) • 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不同。(公园门票优惠措施)
二、价格歧视实践——一级价格歧视 • 一、一级价格歧视的图示 • 二、一级价格歧视虽然不公平,但是有效率 • 三、一级价格歧视很难实施
二、价格歧视实践——三级价格歧视 • 一、三级价格歧视vs.一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虽然也是定价因人而异,但是同一组别内的消费者面对相同的定价;一级价格歧视则完全是价格因人而异。 • 二、实施三级价格歧视的原则 • 假定有一家厂商面临两个市场,两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一,厂商如何实施三级价格歧视,以得到最大利润? • Maxп=p1y1+p2y2—C(y1+y2) • Foc: MR1=MC(y1+y2)=MR2 • MR=p+dp/dy y=p(1+1/ε) • P1(1+1/ε1)=P2(1+1/ε2) • 即需求弹性小的一方定价高,对需求弹性大的一方定价低。 • 三、实施三级价格歧视成功的前提:市场分割、杜绝倒卖。
二、价格歧视实践——两步收费 • 现实生活中、电话、有线电视、俱乐部等收费经常采取两步收费形式:初装费(入门费lump-sum fee)、使用费(per-unit fee)。 • 两步收费的图示 • 最优两步收费:初装费等于cs,使用费等于mc.这种收费方式可以帮助垄断者得到最大利润,而且同样没有福利净损失。
三、卖方垄断者对要素的购买原则 • 对卖方垄断者而言,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 Maxп=py-w1x1-w2x2 • Foc: MRP1=d(py)/dx1=MR(y)MP1 =w1 • MRP2=MR(y)MP2=w2 • MR(y)=p+ydp/dy=p(1+1/ε)<=p,当市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ε趋向于无穷大,进而MR(y)=p • 通常ε<0,所以MR(y)<p,进而有卖方垄断者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位于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下方。
例子及图形 • 若市场需求曲线为p=a-bq,则垄断厂商的要素产品价值线的方程为 • MRP=MRMP=(a-2bq)MP • 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值线为MRP=pMP=(q-bq)MP • 按照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要求,垄断厂商的要素购买量应该符合(a-2bq)MP=w •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购买量应该符合(a-bq)MP=w. • 在面临相同的要素价格时,垄断厂商购买的比完全竞争厂商要少。P.541.图24-1
四、买方垄断者的要素购买原则 • 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 • 卖方垄断者指在产品市场上有垄断能力的厂商,而在要素市场上没有垄断地位,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 • 买方垄断者指在要素市场上有垄断能力的厂商,而在产品市场上没有垄断地位,是产品市场的价格接受者。 • 买方垄断者力图压价购买,卖方垄断者力图抬价销售。 • 下面我们探讨买方垄断者的购买原则:
五、买方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 Max py-w1x1-w2x2 • Foc: pdy/dx1—w1—x1dw1/dx1=0 • pMP1=w1(1+1/ε), ε指x1/w1·dw1/dx1要素1的供给的价格弹性。 • ε>0,故MC(x1)=d(w1x1)/dx1=w1(1+1/ε)>w1(x1) • 买方垄断厂商购买1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高于要素价格。 • 买方垄断的利润最大化的图示:p.544.图24.2 • 买方垄断者购买的要素量比竞争性市场中少。
小结 • 价格歧视: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两步收费 • 要素市场 •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 •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