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998 Views
语流音变. 刘雪燕.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轻声 变调 儿化 语气词“啊”的变读. 一、轻声. 轻声是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 轻声的音高不太固定,受前面音节声调的影响 阴平+轻声 ——2 包子 丫头 阳平+轻声 ——3 房子 馒头 上声+轻声 ——4 椅子 码头 去声+轻声 ——1 豆子 罐头. 轻声的作用. 1 、 区别词义 孙子 sūn zǐ sūn zi 东西 d ō ng x ī d ō ng xi 2 、 区别词性
E N D
语流音变 刘雪燕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 轻声 • 变调 • 儿化 • 语气词“啊”的变读
一、轻声 • 轻声是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 • 轻声的音高不太固定,受前面音节声调的影响 阴平+轻声——2 包子 丫头 阳平+轻声——3 房子 馒头 上声+轻声——4 椅子 码头 去声+轻声——1 豆子 罐头
轻声的作用 • 1、区别词义 • 孙子sūn zǐ sūn zi 东西 dōng xī dōng xi • 2、区别词性 厉害 lì hài (名) lì hai(形) 大意 dà yì (名) dà yi(形
轻声的规律 • 1、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我们的 愉快地 写得好 笑着 哭了 学过 好吗 去吧 行啦 2 、名词或代词的虚语素后缀 房子 本子 石头 甜头 嘴巴 咱们 什么 怎么
需要注意的是,“子”、“头”作为实语素时,在普通话中要重读,不可以读成轻声。如:需要注意的是,“子”、“头”作为实语素时,在普通话中要重读,不可以读成轻声。如: • 才子 赤子 电子 公子 女子 太子 仙子 孝子 学子 游子 父子 孔子 男子 长子 王子 童子 山头 空头 线头 白头 街头 点头 巨头 箭头 起头 床头 低头 回头 钟头 带头 源头 墙头
3、附在动词后的趋向动词 拿来 下去 坐上去 跳下来 爬上去 说下去 看出来 开过来 4、叠音动词和名词地后一个音节 看看 试试 摸摸 星星 姐姐 爸爸 妈妈 奶奶 5、做宾语的人称代词 找你 叫他 看望我
6、 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和重叠动词的第二、第四个音节常读轻声。例如: • 爸爸 姐姐 姥姥 星星 说说 看看 想想 试试 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 考虑考虑 收拾收拾 • 7、 口语中有一批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例如: • 葡萄 玻璃 眉毛 窗户 哆嗦 新鲜 • 厉害 暖和 眼睛 头发 商量 • 合同 看见 唠叨 溜达 招呼
二、变调 • 1、上声的变调 • 2、“一”“不”的变调 • 3、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上声的变调 • 规律 上加非上似半上 上上相连读似阳 末尾单念原调强
上加非上似半上 • 上声的调值由原来的214变为211 上声+阴平 北方 早操 火车 海风 上声+阳平 满足 党员 火柴 海潮 上声+去声 宝贵 宇宙 火气 海菜
阴平前: • 海军 小说 法官 导师 演出 体操 北京 • 厂家 领章 普通 雪花 好多 古诗 百花 • 阳平前: • 把持 朗读 坦白 赶忙 美德 改革 祖国 • 体格 领情 导航 演员 语言 感情 企图 • 去声前: • 感叹 稿件 演变 骨肉 女性 缓慢 保健 • 准备 典范 短暂 广大 考试 土地 努力
上上相连读似阳 • 上声的调值由原来的214变为24,阳平调值为35,在上扬的趋势和幅度是相同的。 • 很好 理解 海岛 火鸟 理想 指导 谱曲 剪彩 远景 雨水 许可 蚂蚁 审理 语法 友好 敏感 省长 舞蹈 领导 简短 多个上声相连时,按照音节之间语法关系的密切程度来使用以上两条规则 展览馆 展览——馆 买礼品 买——礼品
末尾单念原调强 • 上声在单独念的时候是不存在语流音变现象的,在词语末尾时也包持原来的214调值。 五 忍 美 恍 你 我 误解 寻宝 雄伟 开水 丢脸
上声加轻声的变化 • 有时候双音节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轻声,前面的音节如果是上声,这个上声的变化受到轻声音节原调的影响。 • 上加非上似半上 的原则仍旧适用 母亲 眼睛 讲究 枕头 火候 老婆 早上 口袋 打扮 上上相连读似阳 的原则不能完适用 读似阳:小姐 打扫 老虎 手里 老鼠 可以 似半上:耳朵 马虎 宝宝 奶奶 姐姐 剪子
上声变调练习: • 勉强 起草 扭转 悔改 水土 手法 恼火 • 反思 口腔 启发 展开 委屈 手枪 许多 • 宝石 点燃 显然 扫除 阐明 雪白 恳求 • 缓慢 以后 可笑 储蓄 指望 统计 古代
“一”“不”的变调 •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一”、“不”念本调的条件是:单独念,或在词句末尾;以及“一”表日期或序数时念本调,“不”在非去声前念本调。
“一”的变调有三种,“不”的变调有两种,可以归纳记忆。“一”的变调有三种,“不”的变调有两种,可以归纳记忆。 • 1. 在去声前,“一”、“不”均变阳平。如“一切”、“不定”。 • 2.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不”仍读去声(本调)。如“一首”“不巧” • 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变读轻声。如“试一试”、“干不干”。
“一”和“不”的变调都是以它们后边的音节为变调条件,即“前变后不变”。“一”和“不”的变调都是以它们后边的音节为变调条件,即“前变后不变”。 • 1.读原调: • 统一 第一 始终如一 表里如一 第十一 一年级一班 一九九一年 • 偏不 不欢而散 • 2. 变阳平(在去声前): • 一定 一致 不对 不干 • 不吃 不行 不可
3.读去声(非去声前): • 一封 一条 一天 一心 一直 一年 一起 一朵 一呼百应 一来二去 一本万利 • 不难 不好 • 4.变轻声(词语中间): • 读一读 说一说 好不好 去不去 • 会不会 对不对 差不多 对不起 管不了
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 重叠式形容词大致有AA式、ABB式和AABB式三种形式。其变调形式为: • (1)AA式形容词一般不变调。例如: • 快快地 紧紧地 静静的 大大的 • AA式形容词重叠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重叠音节是非阴平时变成阴平。例如: • 好好的 慢慢儿地 棒棒儿的 暖暖儿的 满满儿的
(2)ABB式形容词后面的两个叠字音后缀是非阴平音节时,这两个后缀都变成阴平。例如:(2)ABB式形容词后面的两个叠字音后缀是非阴平音节时,这两个后缀都变成阴平。例如: • 绿油油 热腾腾 红彤彤 甜蜜蜜 明晃晃 黑黝黝(3)AABB式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变为阴平。例如: • 老老实实 漂漂亮亮 轻轻松松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 上述几种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一般出现在口语中。如果念得缓慢而又清楚,不变调也可以。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重叠式形容词,则不能变调。
儿化 • 1、什么是儿化 • 在普通话里,卷舌韵母er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构成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是儿化韵。 • 普通话的韵母除er ê之外,都可以儿化。拼写儿化音节时,只需在音节末尾加上一个表示卷舌的符号“r”,例如:歌儿gēr 。
2、儿化的作用 • 儿化现象在普通话口语中很普遍,它能够区分词性,区别词义,并且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 • (1)区别词性: • 盖(动词)---盖儿(名词) • 画(动词)---画儿(名词) • 尖(形容词)---尖儿(形容词) • 个(量词)---个儿(名词)
(2)区别词义: • 头tóu(脑袋)---头儿tóur(领头的人) • 后门hòumén(后面的门)---后门儿hòuménr(非正当途径) • 眼yan(眼睛)---眼儿yanr(小窟窿) • 白面baimian(面粉)---白面儿baimianr(毒品) • (3)有些词儿化后基本意义和词性不变,但增加了表示细小、轻微、可爱、亲切或蔑视、瞧不起等感情色彩,具有了一定的修辞作用。例如: • 小孩儿 小脸儿 小道儿 门缝儿 树枝儿 • 芝麻官儿 光棍儿 慢慢儿 贴心话儿
3、“儿化韵”的音变规律 • 韵母发生儿化后,读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变化的情况要根据韵母的韵腹和韵尾的情况而定。儿化韵的发音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 (1)前一个音节韵母的最后一个音素是a、o、e、ê、u的,韵母直接卷舌。如: • 小马儿(xi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 唱歌儿(chànggēr) 水珠儿(shuǐzhūr) • 台阶儿(táijiēr) 木橛儿(mùjuér) • 月牙儿(yuèyár) 土豆儿(tǔdòur) • 煤球儿(méiqiúr) 跳高儿(tiàogāor) • 雪花儿(xuěhuār) 火苗儿(huǒmiáor) • 大伙儿(dàhuǒr)
(2)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i、n的,儿化时丢掉韵尾,韵腹直接加卷舌动作。如:(2)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i、n的,儿化时丢掉韵尾,韵腹直接加卷舌动作。如: • 小孩儿(xiǎohár) 一块儿(yíkuàr) • 长辈儿(zhǎngbèr) 一会儿(yīhùr) • 门槛儿(ménkǎr) 书签儿(shūqiār) • 拐弯儿(guǎiwār) 跳远儿(tiàoyuǎr) • 纳闷儿(nàmèr) 没准儿(méizhǔr) • (3)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ī、ü的,韵母不变,直接卷舌。如: • 针鼻儿(zhēnbír) 小鸡儿(xiǎojīr) • 毛驴儿(máolǘr) 小鱼儿(xiǎoyúr)
(4)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i(前)和-i(后)的,丢掉韵母,加上卷舌韵母er 。如: • 棋子儿(qízěr) 铁丝儿(tiěsēr) • 树枝儿(shùzhēr) 小事儿(xiǎoshèr) • (5) • 前面一个音节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再卷舌。如: • 有劲儿(yǒujìr) 皮筋儿(píjīir) • 合群儿(héqúr) 花裙儿(huāqúr )
(6)前面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g的韵母,儿化时丢失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上卷舌动作。如:(6)前面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g的韵母,儿化时丢失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上卷舌动作。如: • 药方儿(yàofā˜r) 小羊儿(xiǎoyá˜r) • 蛋黄儿(dànhuá˜r) 头绳儿(tóushé˜r) • 小瓮儿(xiǎowè˜r) 电影儿(diànyǐ˜r) • 小熊儿(xiǎoxió˜r)
“啊”的音变 • 语气词“啊”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时,往往受前面音节的影响而产生连读音变。 • “啊”音变的发音取决于“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
(1)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 o(不包括ao和iao) e ê I ü 时,“啊”读ya,可写作“呀”。例如: • ①这就是她的家呀! • ②人怎么这么多呀? • ③ 多壮观的大河呀! • ④谁陪我上街呀? • ⑤你可要拿定主意呀! • ⑥好大的雨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 iao)时,“啊”读wa,可写作“哇”。例如: • ①原来是小朱哇! • ②你的字写得真好哇! • ③大家快来瞧哇! •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na,可写作“哪”。例如: • ①我的天哪! • ②你是哪里人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nga,可写作“啊”。(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nga,可写作“啊”。 • ①河水真清啊! • ②你可真够穷啊! • (5)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啊”读ra,可写作“啊”。例如: • ①你可得要实事求是啊! • ②歌声多么悦耳啊! • ③多可爱的小鸡儿啊! • (6)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啊”读[z]a,可写作“啊”。例如: • ①这是谁写的字啊? • ②做事可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