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演进的历程

演进的历程. * 单纯形态 17 世纪显微镜, 1880 Ehrlich 细胞染 色法 Wright , Giemsa * 加组化 1976 , FAB 分型 (1976)(M, morphology) 急、慢,急淋、急非淋 *加免疫表型 (I immunotyping), MI (85-86) * 加细胞遗传学检查 (C cytogenetics) MIC(80 年代) *加分子生物学检查 (M molecular morphology), 90 年 ,MICM 分型

prin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演进的历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演进的历程 *单纯形态 17世纪显微镜,1880 Ehrlich 细胞染 色法Wright,Giemsa *加组化 1976,FAB 分型(1976)(M, morphology) 急、慢,急淋、急非淋 *加免疫表型 (I immunotyping), MI (85-86) *加细胞遗传学检查(C cytogenetics) MIC(80年代) *加分子生物学检查(M molecular morphology), 90年,MICM 分型 *WHO 2001,2008 分型,基因的改变

  2. FAB 分型 AML Mo,M1,M2,M3,M4,M4Eo M5a,M5b, M6,M7 ALL L1,L2,L3 FAB L1 25% 属T;75%属B;早期前B 前B 90%;10%B(T:B=1:3) FAB L3 75%属B FAB L2 5%属T; T:B=1:20;10%早期 B;15%B,10%前B

  3. 1976 FAB分型法 1985 修订补充提出AL FAB分型诊断标准,急淋(L1、2、3)、急非淋(M1、2、3、4、5、6、7) • 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建议 2001,2008 WHO 分型

  4. MDS命名及分类的演变 1982 FAB 分类 RA, RARS, RAEB, RAEB-T,CMML, MDS-AL 2001 WHO 分类 5q-综合征,RA, RARS, RCMD,RSCMD,RAEB-I,RAEB-II,MDS-U • 2008 WHO RCUD(RA,RN,RT),RARS,RCMD,RAEB-I, RAEB-II,MDS-U,MDS5q- •MDS/MPN:CMML, aCML,JMML,MDS/MPN,RARS-T

  5. (2008 WHO号分类及 分型)

  6. MICM 分型及其检测 *形态学(M)(组织化学)、免疫表型(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融合基因) *MICM(G)(基因表达、结构) 的可能。

  7. 一.形态学检查 常规:Wright, Giemsa 染色,组化 特需:电镜,荧光显微镜 (一)白细胞增多

  8. 1.淋巴细胞增多原因 免疫性或反应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非典型淋巴增生(AIL): 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Castleman 病,FAS突变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 小淋巴,大颗粒淋巴,NK淋巴细胞 *恶性克隆性增生 淋巴、NK、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并发白血病 *良性转向恶性

  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Kikuchi (菊池)病,1970年报道.多见于东方人(日本、中国) •发生在青壮年,女稍多于男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可有痛,白细胞增高或减少,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中可见组织细胞增多, CD8+T 细胞,有坏死灶 •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数周至数月。激素可退热

  10. •基因突变-FAS突变引起的自身免疫 淋巴增生综合征(ALPS) *1967年初次报导,又名Canale-Smith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一.大多发生在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生存期延长 *自身免疫性溶贫,血小板减低少,粒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上FAS基因突变,凋亡受阻。可演变为淋巴瘤

  11. 淋巴瘤侵犯外周血或/和骨髓 淋巴瘤类型 外周血 % 骨髓% T-ALL/淋巴瘤 成人TALL/淋巴瘤 前B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80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1/3(SLL)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46~49 滤泡性淋巴瘤 24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绒毛淋巴细胞 10~44 Burkitt淋巴瘤 20 套细胞淋巴瘤 20~8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0~15 间变性大淋巴细胞淋巴瘤 30

  12. 多毛淋巴-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性淋巴瘤 (Parry-Jones N Br J Haematol 2003,123:370) N=129 年龄中位 69 (39-90) 男:女 0.9 临床特点: 脾大. 临巴结及肝肿大少见 白细胞 1600,血小板 145000, Hb 11.8gm 转归: 27% 不治, 10% 转变为高危淋巴瘤 中位生存期 13 年 治疗: 脾切除有效

  13.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生 四种类型 CD3,CD4,CD8,TCRαβ,γδ +,CD56、CD57+ 1.反应性一过性增生 继发于感染,如结核等,逆转录病毒、HTLV-1感染活化T细胞导致(克隆性)增生 2.慢性LGL增生,34%血液中有自身抗体,IgG,CIC增高,类风湿因子2%阳性, 病程可达4年 3.惰性LGL白血病 大多发生在老年人,30~40%无临床表现,但有粒细胞减少、贫血、多发性关节炎,MTX,环孢素,CTX治疗有效 4.侵袭性LGL白血病 病程短,预后差

  14. NK细胞 性质 淋巴细胞亚群,来自骨髓,不表达T,B细胞表面标志,细胞毒效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与T细胞更接近 慢性NK细胞增多 正常人外周血中NK细胞约占15%,可在ITP,MDS NHL,实体瘤,各种皮肤、神经系统疾病中增高,但短暂。 血中长期良性增多,无染色体改变,名为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CNKL)或NK细胞系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 CNKL发生年龄中位60,5.NK细胞0.6109/L,40%,可有轻度至重度贫血,可有症状(发热、肌关节酸痛、皮肤病变、口腔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病程呈良性,中位生存5年 伴CD56+表达的疾病 CNKL,NK-LGL白血病,NK白血病/淋巴瘤、NK样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移植后T细胞增生症,S-100+(钙结合蛋白)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

  15. (2)区分反应性和肿瘤性淋巴细胞 *形态学检查 这是淋巴增生性疾病伴血象和骨髓象改变的诊断基础, 包括组化检查,过氧化物酶,糖原,非特异性脂酶等. 淋巴组织病理学检查. •异形淋巴细胞,幼淋,浆细胞样,卷边样淋巴,一般为免疫反应性淋巴细胞,如卷边样淋巴见于EBV 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浆细胞样淋巴见于Castleman 病. 占白细胞的10~20%, 随病情的好转而消失,但可数月 •核染质松,有核仁,核畸形,肿瘤细胞 •有毛淋巴: 短毛见于脾淋巴瘤,长毛见于毛细胞白血病

  16. *其他检查 IgH 基因重排 (杨华2006用VH1,VH2,VH3引物检测,IgH重排42/44 B-NHL,4/15 T-NHL,0/5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TCR αβδγ基因重排 (Venkatraman L ,J Clin Path,2006,59:1160),14例细胞学NHL,4例可疑NHL 2例非典型淋巴增生,13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结合TCR,IgH重排,17例明确为NHL,包括5/6疑NHL,一例不典型增生) 染色体检查 急淋 60~90% 异常,60%左右特异性改变 数目异常、缺失、移位、重排 慢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CLL 20~50% 毛细胞白血病 20%. MM 50~70%,慢性T40~50%, 成人T 25% 淋巴瘤 HL 1/3,NHL 80% 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17. 2.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 感染,溶血,失血,组织破坏等,成熟粒细胞为主,类白血病反应,可有幼幼稚粒细胞 恶性克隆性增生 急、慢性白血病 一般易鉴别,AKP积分

  18. 3.嗜酸细胞增多的分类(非特发性)(一) 1.反应性 感染(细菌,霉菌),寄生虫,变态反应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药物反应(如乙胺丁醇等) 2.伴随其他疾病 结缔组织病,胃肠道病,疱疹性天疱疮,Churg-Strauss综合征,Loeffler综合征,恶性肿瘤(Hodgkin淋巴瘤),Addison病,血管淋巴样增生 3.克隆性 急性EOS白血病,急性髓、淋巴细胞白血病伴EOS,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CEL/HES(WHO),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伴EOS,FIP1L1-PDGFRα,PDGFR β突变+嗜酸细胞增多

  19. 嗜酸细胞增多 非原发性 原发性 对格力卫 反应性 伴随于已知病 克隆性病 有效 无效 寄生虫,霉菌 结缔组织病,疱疹性 急性EOS白血病, 变态反应 天疱疮,Churg-Strauss AML-ALL伴EOS增高 药物反应 综合征,Loeffler 病 CEL/HES 霍奇金淋巴瘤,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 有的胃肠道病 症伴EOS增多 del(4),5q(1;13)FIPIL1+ PDGFRαβ突变

  20. 区别反应性(或良性)与克隆性EOS *临床 原发病,侵袭性表现 *形态 原始细胞高,>20%为急性EOS白血病,胞浆中嗜酸颗粒+嗜碱如CEL/HES *核型改变 del(4)(q12), 5q(31;33)等 *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查,FILIP1-PDGFRα, PDGFRβ突变,TCR重排,WT-1阳性

  21. 4.单核细胞 • 正常 外周血中3~8% • 增高 (1)反应性 亚急性、慢性感染,如结核,SBE,霉毒,原虫感染,带状疱症感染 (2)恶性 急、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2. (二)意义 1.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仍是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诊断及确定其类型的基础,

  23. 急非淋白血病 组化 Ml M2 M3 M4 M5 M6 M7 POX + ++ ++ ++   - 苏丹黑 + + + +   - 酯酶 + + + ++ ++ + + 氟化钠抑制 部分 部分 部分 部分 抑制 不抑制 PAS - - - - - + +

  24. 2.形态与治疗的关系 类型 治疗方法 预后 CR 5YOS 急性白血病 髓系 蒽环+Ara-C 60%-85% 15-35% M3 ATRA, As 85%-92% 85-90% M5 同上,VP16,H 较M1,M2低 淋系 VAP, 门冬 80%-90% 30-40% 慢性白血病 慢粒 格力伟 90-95% 慢淋 瘤可宁 2-10 年 复达拉滨

  25. 287 Daniel AA. Am J Clin Path,2003,119:672

  26. 二.免疫表型及分型 (一)方法的改进 *用单抗标记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 多标记 *表达标记 以CD+%表达, CD=分化抗原丛 CD 现已 >304 (二) 应用及意义 1.白细胞 的分化 淋巴细胞 T,B,NK 细胞以及它们的分化只能通过分化抗原(CD)的检测于以明确

  27. T细胞的免疫表型 胸腺祖细胞 胸腺细胞 成熟T细胞 CD1 + CD2 + + CD3 + cCD3 + + CD4 + + CD5 + + CD6 + CD7 + + + CD8 + + TdT + +

  28. (2).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 及其进一步的分型(FAB→WHO) 淋巴 T细胞 CD3,CD4,CD5,CD8,CD2,CD7, B细胞 CD19,CD20,CD21,CD22, 髓单细胞 MPO, CD13,14,15, CD33 造血前体细胞 CD34 巨核血小板 CD41,42

  29. NK细胞分化的免疫表型 分化期及NK细胞病CD161 CD56 CD94 Pre-NK + Immature NK + + Mature NK + + + Blastic NK lymphoma /leukemia - + - ANK leukemia/lymph - + + strong NK activity Mori KL.Br J Hematol,2001,115:225

  30. 急淋的免疫分型

  31. FAB 分型的免疫分型 AML Mo,M1,M2,M3,M4,M4Eo M5a,M5b, M6,M7 ALL L1,L2,L3 FAB L1 25% 属T;75%属B;早期前B 前B 90%;10%B(T:B=1:3) FAB L3 75%属B FAB L2 5%属T; T:B=1:20;10%早期 B;15%B,10%前B

  32. (3) 与预后的关系 (1)AML 表型越不成熟,预后越差,表达淋系(双表型)预后差 AMLo POX(一) 淋、巨核表达 (一)预后差

  33. 287 Daniel AA. Am J Clin Path,2003,119:672

  34. 中华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423

  35. Mason KD, Blood Rev, 2006,20(2):71

  36. CD33,CD34 for risk stratificationin elderly AML Risk group CD33 CD34 Poor risk - - + + Intermediate risk - + Favorable risk + - Plesa C, Cancer, 2008,112(3):572, n=273

  37. (2) ALL

  38. 成人T-ALL 亚型比较(658 例) 前T-ALL 成熟T-ALL 免疫表型 CD1, CD7 CD3 发生率 19% 81% CR 71% 90% 治疗失败 9% 5% 5年生存率 42% 46% 12年生存率 39% 46%

  39. (3)Biphenotypic leukemia

  40. 4. 检测微小残余病变(MRD) • AML 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特殊免疫表型(一个或一组),敏感性可达0.1%至0.01%.一般来说,MRD 的存在,预后较差 • ALL 在小儿ALL 中用得较多 • CLL/SLL 敏感性与PCR法相近

  41. BALL-MRD检测示例090817-6GQC Diagnosis 09-07-08 Blast:89.9% 1month of treatment 09-08-17 Blast:<0.01%

  42. N=128 children AML

  43. 中国实验血液学2007,15:696

  44. 5. 指导治疗 预后差的表型化疗强些或早期 BMT 成人ALL诱导缓解(根据分型) 分型 方案及效果 L3 传统方案 CR30-40% 加HD-Ara-C,CTX CR可达70%-80%,5年DFS 50% 前B及T 加大剂量Ara-C+MTX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