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69 Views
第四节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法宣称人的问题产生于非理性的信念 人要找出非理性的原因并同非理性信念辩论 人要挑战十一种非理性的信念. 一、理论背景 1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 1955 年创立的。 2 、他希望从案主的理性、情绪、行为等方面着手,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底的改变。 3 、到 60 年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 4 、进入 80 年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成为一种国际知名的一种理论分析模式。. 二、理论假设 (一)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E N D
第四节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理性情绪治疗法宣称人的问题产生于非理性的信念 • 人要找出非理性的原因并同非理性信念辩论 • 人要挑战十一种非理性的信念
一、理论背景 •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1955年创立的。 • 2、他希望从案主的理性、情绪、行为等方面着手,采取主动、指导的治疗策略,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彻底的改变。 • 3、到60年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 • 4、进入80年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成为一种国际知名的一种理论分析模式。
二、理论假设 • (一)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 1、人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人有一种先天固有的一种心理本性,使人趋于成长和自我实现。 • 2、人的内心有两种倾向 • 一种是好的,发展出理性的信念、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性思想使人有创造力、能从错误中学习、能实现自我实现及成长。 • 一种是不好的,发展出非理性的信念,如概括化、易受暗示、逃避成长、追求完美。会使人逃避、迷信,产生情绪困扰。
3、人有天生受他人影响的倾向,特别是童年时代更为明显,一些非理性信念是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从他接触的人身上习得的。3、人有天生受他人影响的倾向,特别是童年时代更为明显,一些非理性信念是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从他接触的人身上习得的。 • 4、人常常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为生活的原则。当他们太介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未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接 纳的时候,就会产生情绪问题。 • 5、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强烈倾向,尤其是当他未能获得心中想要得到的东西的时候。 • 6、情绪问题源于非理性信念。 • 7、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有自我责备的倾向。
6、情绪问题源于非理性信念,所以使人自己,而不是周围的事件或过去的经历引起了情绪问题。6、情绪问题源于非理性信念,所以使人自己,而不是周围的事件或过去的经历引起了情绪问题。 • 7、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有自我责备的倾向。
(二)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ABC理论) •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emotional consequence 简称C)是由人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简称B)引起的,而并不是由客观事件本身(activating event,简称 A)造成的。 • 一般认为,案主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由引发事件直接导致的。但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却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AC之间还有一个信念因素在起作用,只有通过案主的认识和评价引发事件才能影响案主。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是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是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 • 这个过程可以用D(disputing) 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协助案主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E(a new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引发事件(A) →信念 (B) →情绪(E) • ↑ • 介入的辩论法(D)→效果(E) • 下面我们举些实例说明情绪困扰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而引发而不是事件引起的
(三)非理性信念 • 总的特征:抽象化、绝对化、普遍化的特征。具体说主要有以下11种 • 1、一个人绝对需要获得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 原因: • 人在生活中获得他人的喜爱与赞许,是件好事。但如果认为这是绝对必要,刻意追求,就是非理性的。
因为要想赢得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喜爱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想赢得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喜爱是不可能的; • 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无止境的迎合和讨好别人,结果就会丧失自我,迷失自我; • 过分追求他人的喜爱和赞许,就会丧失安全感,退缩敏感、患得患失,最终也会失去别人的喜爱和信任。 • 所以,人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被爱。一个有相当自尊的人应该去表达爱,追求积极和富有创造力的人生。
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才干,能胜任,有成就,才是有价值的人。2、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才干,能胜任,有成就,才是有价值的人。 • 原因:世界上没有样样都行的人,事实上,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即使要求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干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坚持这一目标,它往往容易成为一个“失败者”。 • 如果过度追求成功,就会定下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目标,这就会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身心疾病。 • 所以一个理性的人,凡是尽力而为,不计较成败得失,只享受那尽力而为的过程;他之所以尽力而为不是为取悦他人,也不为超越他人,只求向自己交代,实现自己的潜能。
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 原因: • 人其实与生俱来都有犯错误的本能,要求他人和自己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当他人犯错误时,认为他们做错了事,所以认为他们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人,应该受惩罚,甚至处死,这是非理性的信念。 • 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这些错误可能出于疏忽,也可能出于愚昧、无知或情绪问题,我们应该接纳他们并尽量帮助他们。
4、当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4、当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 原因:生活不可能永远都是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的,有时努力和汗水也未必换来回报,因此难免会有不期的挫折和打击,烦恼和痛苦不但不能改变现状,相反只会妨碍振作以克服困难。 •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尽最大的努力平静地面对困难,寻求改善现状的方法。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 原因:别人对我们的进攻和批评不能使我们受到伤害,而我们对此的态度和看法,才会使我们不愉快;人并不是不能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情绪,只不过他们很少去尝试这样做:有些事情固然使我们震惊、悲伤和愤怒,但任何不幸都是暂时的,我们不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 一个理性的人知道情绪是由自己控制的,因为他是受自己的看法、思想、评价等影响的,因此,要改变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非不可能。
6、常担心危险或灾难的发生。 • 原因:考虑危险的发生的可能性,计划如何避免,或设想危险万一真的发生时该如何补救,不失为明智之举。 • 但过于担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人身心疲惫,而且真正面对危险时,不能应对;有时过分的担心反而会增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某些灾难是难以避免的,再怎样的防范也无济于事。 • 所以一个真正理性的人,他会对自己说:“万一危险事件真的发生,这是很不幸的,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是可以应付的。”
7、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他们更容易。 • 原因:逃避可以获得暂时解脱,但却带来更多的问题与困扰。 • 所以一个理性的人不应该逃避困难,只有通过实际努力,才能生活得更充实,对将来的生活更具有信心;有挑战性,有责任感的人生才是愉快的人生
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应该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应该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 原因: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有亲人、朋友可以帮助我们,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当一个人依赖他人时,就会落到次要地位,这对个人的自我形象和成长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无法独立自主,需要被人帮助才能完成,但这和依赖是有本质区别的。 • 一个理性的人,会接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都是单独的,人应该独立并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当确切需要帮助时,才寻找和接受帮助。当然要证明自己是坚强而决绝接受帮助,也是非理性的。
9、过去的经历对人目前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能去除,将影响人的一生。9、过去的经历对人目前的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能去除,将影响人的一生。 • 原因:过去的经历是不可能改变的,它不可否认地会影响我们目前的状态,但并不能说明过去的经历会给一个人现在和将来都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人是有能力改变的,不能把过去的经历当成逃避当前的责任。 • 所以一个理性的人,会接受人在某种程度上受过去影响的事实,但他会客观地分析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不会完全受过去经历的制约,要改变目前不良的状况,创造美好的、有弹性的未来。
10、我们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而感到不安和难过。10、我们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而感到不安和难过。 • 原因:他人的困难通常与我们无关,我们没有理由不安,如果有能力帮助他,就帮助他,如果没有能力,不必感到不安; • 我们的不安和难过,本身不能帮助他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 为别人的事担忧,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问题,甚至会逃避自己的问题。
11、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11、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 • 原因: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追求完美是不切实际的,会使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 所以,一个理性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不应该过分固执地追求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尝试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从中找出一个最实际可行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有脚踏实地、客观冷静,才能获得进步。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特点 • 1、理性情绪治疗法有一个明确的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 他认为案主的情绪困扰起源于非理性信念,只有接受了正确的人生活哲学就可以解决案主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治疗模式中,强调让案主学习一套正确的价值观,而不像其他模式一样倾向于让案主在价值上作自我选择。
2、在理性情绪治疗法中,工作者采用主动的、导向式的治疗方法。2、在理性情绪治疗法中,工作者采用主动的、导向式的治疗方法。 • 治疗过程就是灌输给案主一套新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可以看成是一个在教育的过程,工作者相当于教师,案主相当于学生 • 3、理性治疗法否定专业关系的决定性,否认专业关系具有治疗的功效。 • 良好的专业惯性促使案主改变的一个必要前提,但仅靠专业关系是不能达成案主改变的,关键是帮助案主建立理性的信念。
4、理性情绪治疗法强调对案主的完全接纳与容忍,这种接纳与案主的表现及成就无关。4、理性情绪治疗法强调对案主的完全接纳与容忍,这种接纳与案主的表现及成就无关。 • 只有这样无条件的、完全的接纳才能避免案主的自责。 • 5、理性情绪治疗法强调对案主此时此地的观念、感受,而不去追求早年经历,也不探讨其早年经历与目前的行为关系。而只注重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如何导致情绪的困扰,对案主何时、何地、为何有这些非理性信念却不感兴趣。
6、理性情绪治疗法不是针对单个具体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 所以他的目标不单只是消除案主的表面症状,更希望能彻底针对案主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作出根治。最终的结果不是改变案主在某一问题上的态度,而是基本的人生态度。
7、理性情绪治疗法是一个适合自我治疗的方法。7、理性情绪治疗法是一个适合自我治疗的方法。 • 治疗过程实际上是让案主接受一套理性的人生哲学,然后通过做理性功课的方式不断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非理性思想作斗争,理性功课是案主独立完成的,所以特别适合自我治疗。
8、理性情绪治疗法能使案主在短期内得益,而且疗效持久。8、理性情绪治疗法能使案主在短期内得益,而且疗效持久。 • 这是因为它不纠缠于案主的历史,直截了当地从案主的观念入手。 • 9、理性情绪治疗方式适合范围广,它可以用于大部分案主,尤其是具有一般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不适合者: • 儿童:儿童的心智没有发育到可以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程度。 • 老年人:老年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 智残人士:智残人士思维能力有限,难以理解情绪理疗的理念。 • 精神障碍患者:无法与其交流信念与非理性信念的区别。
三、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一)治疗目标 • 1、帮助案主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人的情绪反应有两类,健康的和不健康的。 • 健康的情绪包括人的欲望、希望以及当这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挫折感。 • 健康的正面感受包括爱、快乐、好奇等,而健康的负面感受包括悲伤、失望、后悔、挫折、愤怒。
不健康的情绪包括抑郁、紧张、自恨、自贬、敌意。这类情绪不能推动人为了现状而努力,反而会令情况更糟糕。不健康的情绪包括抑郁、紧张、自恨、自贬、敌意。这类情绪不能推动人为了现状而努力,反而会令情况更糟糕。 • 2、帮助案主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案主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只有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的、实际和宽容的人生哲学,案主的情绪困扰才能解决。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短期目标是帮助案主有健康的情绪反应,长期目标是帮助案主建立一套更切合实际,对人、对事有更大容忍度的人生哲学。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短期目标是帮助案主有健康的情绪反应,长期目标是帮助案主建立一套更切合实际,对人、对事有更大容忍度的人生哲学。 • 当他们将来遇到问题时。可以有能力有效面对和处理。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不单是帮助案主解决表面问题,最终目的是帮助案主彻底改变令他困扰的人生哲学。 • 对于具体的辅导目标,艾利斯认为工作者要帮助案主成为一个成熟及身心健康的人,而他认为一个成熟及身心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对自己有兴趣 • 喜欢自己,对自己忠诚,然后才去关心他人。 • (2)接纳自己 • 不以自己的成就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 (3)自我负责 • 一个成熟的人,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能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在确实需要他人帮助时,也积极寻求帮助
(4)足够的容忍度 • 一个健康的人,对别人的行为和错误要有足够的容忍度,因为他明白他人有他人做事的权利。 • (5) 接收“世事难料”的事实 • 情绪健康的人, 明白自己处在一个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社会,世事往往不是绝对的,将来怎么样很难肯定。但他们不会因此也受困扰,反而因为将来的未知感到有所挑战。
(6)对生活投入 • 情绪健康的人,对生活极度投入,包括对身边的人、事的投入以及对学业、事业的投入。 • (7)有冒险精神 • 情绪健康的人,不怕冒险,积极追求其人生目标,即使失败,也能坦然面对。 • (8)有弹性 • 情绪健康的人,能开放自己,接受不同的意见,如有需要,也能灵活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9)能有系统的理性思考 • 一个成熟的人,能客观、理性、科学、有系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不但对周围的人和事,也能对自己的行为及他们所带来的结果作出反省。 • (10)对他人有兴趣 • 一个成熟的人,能接纳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11)否定乌托邦的存在 • 一个成熟的人会认识到幻想的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心想”未必“事成” ,“万事”未必“如意”,希望的东西,并不能样样都得到,相反,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有时却难以避免。
(二)个案工作者的角色与功能 • 1、指出案主的问题起源于他们的非理性信念,常常有很多“应该”和“一定”的想法。如“我应该得到令人瞩目的位置”,“他一定的留下陪我”。 • 2、让案主认识到,他之所以有情绪困扰,是他持有不合逻辑的想法或自我挫败的人生哲学。换言之,它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 3、改变案主的思考模式,放弃非理性信念,因为单靠自己,则很难改变。 • 4、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帮助其建立恰当的人生哲学,使他避免在以后再受情绪困扰。
(三)治疗过程 • 1、建立专业关系 • 2、确立案主的问题,发生了什么?引起了那些情绪困扰? • 3、运用ABC理论理清案主问题的因果关系,指出事情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 4、根据案主非理性信念的特点,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 5、经过有计划的治疗,以理性信念取代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四)具体治疗方法 • 1、理性治疗方法 • (1)指出非理性信念 • (2)与案主辩论非理性信念 • A.现实验证争辩式提问 • 如:案主“我面试没有通过,真的很丢人。” • 工作者:“有什么实事根据证明你一定要通过,一切都会如你所愿?当然,你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但未必一定成功,对吗?”
B.实用主义争辩式提问: • 如:“你的看法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吗? ” • “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因为局限其中,你会一直困扰下去。” • C.逻辑式提问: • 如:“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 “难道除了这样,没有别的选择吗?”
(3)教导式 • 包括小型演讲、比喻、寓言等多种教导方式的运用 • (4)幽默 • 幽默可以令辅导过程轻松一些,而且往往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 (5)理性功课 • 工作者可以建议案主,每天至少用十分钟的时间,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减少其出现的次数,直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理性的信念。 • 理性功课的形式主要是表格。
(6)探讨人生哲学 • 这种讨论可以帮助案主澄清其对自己、对他人及周围事物的看法,让案主认识到不必用自己的成就和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 (7)教育性辅导用品 • 工作者可以选择运用有关理性情绪发的书刊、演讲材料、录音带、电影等材料,作为教育辅助用品。
2、情绪治疗方法 • (1)反应感受 • 工作者让案主描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困扰,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从而帮助案主认识产生困扰的非理性信念的根源。 • (2)自我暴露 • 工作者可以与案主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目的在于表达对案主的理解,以便案主能同样的自我开放。
(3)角色扮演 • 让案主重演他受困扰的情况、当时的感受、行为表现、以及非理性想法。工作者可以借着角色扮演指出案主的错误思想在哪里,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案主的行为表现,以求改变它的非理性信念。 • (4)冒险尝试 • 让案主从事自己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案主的各种非理性信念表现出来,这样案主就可以通过与以前感受比较,并把感受的各种变化表达出来。 • 如:请别人告诉他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或尝试向别人自我表白,或者做一些因为顾忌别人的批评而不敢做的事,让他知道别人对他的事情不敢兴趣。
(5)理性情绪想象 • 负面想象 • 正面想象 • 3、行为治疗方法 • 运用行为学派的治疗技术来帮助案主获得有效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案主通过行为改善来改变它的非理性信念。
四、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则 • 1、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技巧 • 2、注重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争论 • 3、注重把案主的面谈辅导和自我辅导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