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387 Views
主選單. 藝術 . 古物和文字 我們這一班. 下一頁. 好朋友 ~ 翁志豪. 他在這三年來 . 他都很細心的指導我 . 教我做作業 . 我真的很感謝他 . 他的人很好 . 但是他很害羞 . 為什麼ㄋ ? 因為老師只要點到他的名字他就會臉紅 . 他也很會搞笑 . 也很會講冷笑話 . 他的腿很長 . 愛好籃球 @@. 好朋友 ~ 呂考益. 他的功課很不錯 . 但是他卻玩一種變態的遊戲 . 那就是搞 (Gay). 但那只是好玩而已 . 我們倆就是這樣玩到三年級的. 好朋友 ~ 劉修村. 他很節儉 . 而且很乾淨 . 他的功課還算不錯啦 . 可是他都會主動ㄑ問問題 . 真是百年.
E N D
主選單 • 藝術.古物和文字 • 我們這一班 下一頁
好朋友~翁志豪 • 他在這三年來.他都很細心的指導我.教我做作業.我真的很感謝他.他的人很好.但是他很害羞.為什麼ㄋ?因為老師只要點到他的名字他就會臉紅.他也很會搞笑.也很會講冷笑話.他的腿很長.愛好籃球@@
好朋友~呂考益 • 他的功課很不錯.但是他卻玩一種變態的遊戲.那就是搞(Gay).但那只是好玩而已.我們倆就是這樣玩到三年級的
好朋友~劉修村 • 他很節儉.而且很乾淨.他的功課還算不錯啦 .可是他都會主動ㄑ問問題.真是百年
320的回憶 我們班ㄉ回憶是在畢業旅行ㄉ時候,因為那一天 是我最快樂ㄉ一天
好老師~曾素芬 她是一位很好ㄉ英文老師,因為她從二年級到現在都不肯 放棄我們,真ㄉ很感謝她呢!如果沒有她我們班的英文可能 都速全校最濫的耶!她真是一位好老老師ㄛ!
好老師~陳靜薇 她是一位好導師,之前我們都讓她生氣,所以現在她有ㄌ 小孩更不能讓她生氣囉!
遠古中世紀-上 西洋古代藝術的精髓 Class101:The Art of Ancient World. 通常我們在談論“古代”這一個詞性的時候,在西方藝術史及美學的定義,都將它的範圍設定在希臘、羅馬時期之前的藝術發展時期。因此,概念的陳述應當包括:遠古時期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愛琴海文明、近東時期、希臘時期及羅馬時期所發展出來的繪畫、雕刻及建築的藝術共性。但是由於埃及文明對希臘文化的深遠影響,希臘時期又是西方藝術發展的搖籃,再加上強盛羅馬帝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獨特藝術,並無法在此章節裡邊盡述。因此特別將埃及、希臘及羅馬此三個時期的藝術發展,另闢章節闡釋。
遠古中世紀-下 • 在這個章節中我們並無法詳述藝術作品的原創者,許多繪畫以及雕刻的部分只能藉由考古學家的專業去推斷出土的年代,因此並無法像其後的幾個章節中那樣詳盡的描述該時期的代表作品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藝術家。遠古時期的藝術,因為戰爭、政權的爭奪及遭受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文化的破壞‧‧‧等因素,留下來的藝術作品已經寥寥無幾,戰火無情的摧殘,讓文明的能見度無法彰顯,只能從僅存的遺跡裡去探尋此時期藝術的共性。盡管如此,我們不仿大膽的逆向思考,從現存的遠古藝術中去推論這段歷史的殘缺,也許能夠針對遠古時期歸納出一些值得思考的要素。因此,在本章節中有許多雕刻作品皆非當時期的作品,我們只是運用文化脈絡傳承的原則,以西元後的作品逆向推論西元前15000-10000年的藝術風貌。重點不在於結果的正確性,而在於對遠古時期藝術發展的可能成因產生濃厚的趣味。但我們仍舊相信,那些失落的文明在不久的將來,將在人類的探求下還原這段藝術史的真相。
遠古中世紀之繪圖 • (一)繪畫 • 此時期的繪畫大多數為壁畫的性質居多。考古學家發現,史前人類以蘆葦管把色粉吹在壁洞上(褐色---礦石磨成粉狀;黑色---木炭)、或是以尖銳的石塊在壁洞上刻出壁畫的形狀來作畫。以下以幾幅世界上最古老的繪畫為陳述重點 • (1)野牛---西班牙阿塔米拉 (Altamira) 山洞壁畫(15000-10000BC) • (2)馬---法國拉斯考克 (Lascaux) 山洞壁畫(15000-10000BC) • (3)法國拉斯考克山洞 • (4)法國拉斯考克山洞壁畫中的人像畫
遠古中世紀之雕刻 • (二)雕刻 • 目前並無發覺在此時期所留下來的雕刻作品,在此我們以逆向思考的方式來推論,以揣測當時藝術發展的可能性。 • (1)馬亞石製祭壇上的死神頭像(宏都拉斯,約西元前500-60年) • (2)墨西哥阿芝特克族雨神特勒洛克(Tlaloc)像(約14-15世紀) • (3)大溪地歐洛(Oro)戰神像(18世紀) • (4)新幾內亞部落慶典用面具(約1880年) • (5)阿拉斯加儀式用面具(約1880年)
遠古中世紀之建築 • (三)建築 • (1)英國南端的石柱群(約2000BC) • (2)美洲希北海岸印地安海達族(Haida)酋長家的模型(19世紀)
遠古中世紀之藝術 • 四)藝術的共性 • (1)觀照原始藝術的重點不是技藝的高超而是觀念與生活需求不斷變化的史實。 • (2)藝術的發展不在於美與不美?而在於它能否發生作用。目的不在娛樂或者裝飾,在於對生活是否有幫助。 • (3)上述的作用包括:祈雨、日神的祭拜、魔力、法術、扮鬼、宗教儀式、榮譽的標記及警示‧‧‧等等。
資料來源 • 奇摩站: • http://www.bhes.tpc.edu.tw/~james/art/topic2.htm
中國古物 • 1985年我在完成了為日本拍攝的《中國博物館》四川卷之後,卸下了沉重的燈光背景和林哈夫座機,換上輕便的祿來和尼康相機,奔向久聞盛名的大足石窟。下車伊始,本想盡情地看,拼命地拍,可天公不作美,一早兒雨就不緊不慢地下著,倒是為我增添了一份朝聖的虔誠。
中國古物-2 • 中國石窟起源於漢代,當印度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佛教徒逐漸在河畔、山崖間開鑿佛寺。先後在新疆、甘肅、山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克孜爾、敦煌、雲岡、龍門石窟。盛唐以後北方地區石窟漸顯頹勢,唐王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後,唐玄宗、僖宗曾南逃成都,這一時期北方文人、詩人、畫家、雕刻師紛紛雲集四川。隨著南方經濟的繁榮發展,使四川成為文化領先地區,四川石窟異軍突起,南北能工巧匠得以大展才智,歷經了中晚唐、五代、宋代四百年間昌盛不衰,大足石刻是最突出的代表,成就了宋代石窟的輝煌,與敦煌、雲岡、龍門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千僖之年伊始,大足石刻窟繼敦煌莫高窟之後,成為第二個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石窟。
中國古物-3 • 明清以來四川民間就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的諺語,說的是峨嵋山和寶頂山這兩大佛教聖地。寶頂山是大足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峨嵋山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宋太祖敕建普賢菩薩金身之後聲名益隆。大足寶頂山聖壽寺在宋代是眾僧聚居地,是民眾禮佛之所。南宋趙智鳳以畢生精力經營寶頂山雕刻,建成我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宋代石窟群。
中國古物-4 • 當我遊歷於寶頂山大峽谷之中,仰視著千餘座形各異的石刻造像,眼前忽而涌來威嚴猙獰的十大明王神像,忽而又見婀娜多姿的民女,一會兒是天堂的仙境,一會兒卻是地獄的酷刑。傾刻間我就墜入了遠古宗教藝術的迷宮之中…當靜臥於岩石下的涅槃佛和眾弟子映入眼簾時,淅瀝的雨水轉猛,仿佛蒼天也在為佛祖的逝去而悲泣,頓時我萌生一種衝動和靈感,迅速奔上山坡,拍下得意之作"釋迦牟尼涅槃聖跡圖"。
中國古物-5 • 寶頂山大佛灣石刻內容以寫實見長、以生活氣息濃郁著稱於世,是古代人幻想中神的世界,與現實生活中人的世界相溶合的巨幅畫卷。"父母恩重經變"採用連環浮雕形式,表現的結婚、懷孕、產子、養育等場面和人物,神形兼備,刻畫得惟妙惟肖,不僅擺脫了外來佛教藝術的束縛,反映了更廣闊的現實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既有神的莊嚴,又有人的風韻。"地獄變"中的養雞女,按教義規定死後是要入地獄的,但是作者刻劃的卻是一位容貌端莊的農家少婦,和一對雌雄雞爭食的生活細節,如此充滿人情味的場面,令人過目難忘。牧牛圖既"人心本來清凈,只是被塵埃封迷,若見心性為馴牛即見佛"。眼前呈現一派大自然風光,幽靜的叢林,崎嶇的山徑,涓涓的溪水,放牧人小憩間一隻頑猴在嬉戲。婉若一曲悠揚的牧歌在耳邊回蕩。
中國古物-6 • 金碧輝煌的千手千眼觀世音造像,密布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之上,一千零七支手中各有一隻慧眼,分持各式法器此起彼伏,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無窮的智慧和威力仿佛在四溢流動,令人心震目眩。 寶頂山大佛灣是個馬蹄形山谷,崖壁高達十多米,觀眾只能依壁仰望,撲面而來的"柳本尊行化圖"場面宏大,造像眾多,內容是表述川密師祖柳本尊(855-942)自殘形骸舍己濟群,為人療傷以實現自己的宏願。此組雕塑為縮小觀看時透視變形,雕鑿時把崖壁向外傾斜40度。在山崖巨石上開鑿大規模石窟,除藝術創作之外還涉及設計到工程建築方面,如力學、採光、透視學等。令人叫絕的是巧妙利用水源營造特殊藝術效果的"九龍浴太子"和"牧牛圖"。匠師們的高超技藝為中國建築史書寫了精彩的一章。
中國古物-7 • 蜀人相傳,寶頂山先有小佛灣,後有大佛灣,是趙智鳳先於此造像,並建有一座三層方形石經目塔,塔身滿刻著"佛說十二部大藏經"的目錄。包括經名達千種之多,並有趙智民所造的新字為字書所不見。是迄今國內唯一的發現,可見其珍貴價值。但願此經目珍本就埋藏於塔下。 • 北山摩崖造相是由昌州刺史(治大足)韋君靖於晚唐首開,歷經五代,鼎盛於兩宋,造像近萬軀。其中"轉輪經藏窟"的室中央屹立樓空八角的轉輪藏,窟左右壁分列文殊、白衣、玉印、普賢、日月、數珠手等,以文殊觀音菩薩為最佳。人們駐足於這藝術殿堂所見到的早已不是佛家悲天憫人、解苦救難的神像,倒像是置身於一群東方秀麗嫵媚,婀娜多姿的女性之中,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中國古物-8 • 第125窟的數珠手觀音造像,立身於高僅126釐米的小龕中、頭戴花冠胸垂瓔珞,嬌媚娉婷幽思含情,裙帶飄舞頗有靜中寓動,"吳帶當風"之妙。恰似人間少女正憧憬著未來,被稱為"媚態觀音"。 除了寶頂山、北山之外,大足還有南山、石篆山、石門山、妙高山等處。其中石篆山的三教(儒、釋、道)合一的造像,釋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極具特色,至今為國內所僅見。還有孔子周圍分列眾弟子造像,為研究宋代思想史增添了重要資料。 • 今年,我有幸再度瞻禮大足石窟,時隔十五年,彈指一揮間,物是人非景色依然,只是當年的小樹已茁壯成蔭。而我還是那樣來去匆匆,看的仍是那么癡迷。
資料來源 • 奇摩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27/Mag15/rlgtdyc.htm
甲骨文 •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時,寫在獸骨或龜甲上的文字,又稱殷墟文字,可說是我國最早的藝術文字。民國初年經董作賓先生的研究整理,將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期:一、盤庚武丁時代二、祖庚祖甲時代三、廩辛康丁時代四、武乙文丁時代五、帝乙帝辛時代這五期甲骨文的書風各有特色,有興趣者可自行研究。以文字特性來說,甲骨文字還保留著繪畫的色彩,但又不失素描式的寫意神態;在排列上不似一些後來的書法,比較自由
金文 • 金文是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由於銅器的製作大多有紀念價值,因此刻寫者也較用心,比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裝飾體。依據出土的銅器文字研究,金文也分為三期:前期是武王、成王、康王時期,此時的銅器上金文文字不多,而字勢闊大,筆力宏肆。中期是昭王、穆王時期,此時的器物較少,金文亦無大變化,跟前期比較起來,字勢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風格。後期的金文,已逐漸看不到肥體;字體緊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闊,極為優美。
篆書 • 甲骨文是狹長的字勢,到金文就變為圓勻的筆畫,漸漸就像篆書的筆勢了。秦始皇時代,李斯寫的碑刻、詔令文字,都為小篆,而石鼓文、金文的一些部份,都可以稱做大篆。
草書 • 草書為後漢張芝所作,為別於章草,所以通稱為今草。草書的寫作重形意,千變萬化,不易學習。像張旭是看了舞孃舞劍的神態,將其化為筆墨表現在紙上,任意揮灑,得心應手;而懷素是學習夏天如山峰突起的雲,臨摹它的瞬息萬變。也因為草書重意念的表達,更能表現書法家的功力,而且非真性情的人,不能寫出草書狂放不羈、超凡飄逸的神韻。
行書 • 據張懷權《書斷》所載,行書乃是後漢穎川劉德昇所造。行書是日常運用最多的,它不像草書變化太大,又不似正楷般端正,可說將楷書草率一些,就是行書。因此行書的書寫如行雲流水,多連筆、圓轉,所以給人生動活潑之感,可以說行書是較為自由的字體。
楷書 •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是由魏晉開始流傳,書體架構嚴謹,端正整齊。楷書書寫重縱勢,要善於利用毛筆豐富的彈性、鋒芒,才能表現出點墨的優美;其碑帖眾多,自魏晉以來,歷代名家都有佳作,除了在民間普遍使用外,更是官家文書的標準。所以初學書法,宜從平穩的楷書下手,立下基礎,再求其他的變化。
隸書 • 秦始皇時代有個人叫程邈,在獄中研究文字的改進,想把篆書中的圓勻對稱,而做平正,以求書寫時的快捷,以利於一般公文的操作,所以稱之為隸書。隸書用筆不同於篆,橫畫起筆收筆特異。筆法又可分古隸、八分等。
資料來源 • 奇摩站http://hpcup.tecom.ntu.edu.tw/event1/product/group2/pr215/HISTORY.HTM
心得 看ㄌ那些資料之後.讓我覺得古時候ㄉ文化都很奇特 例如甲骨文. 它ㄉ字很奇怪.可是它讓我了解ㄌ古代ㄉ 文字ㄌ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