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623 Views
革兰氏染色与荚膜染色.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和细菌荚膜染色法。 2 、观察菌体的一些简单结构。 二、原理及说明: 染料:用作细菌的染料是一些含有苯环为基本单位,并具有发色基和助色基的化合物,若助色基解离后带上正电荷者,能与酸性物质结合生成盐,系为碱性染料,如番红、结晶紫、孔雀绿等;反之,助色基解离后,带负电核能与碱性物质结合生成盐,称为酸性染料。一些具有两类性质的染料称为复合染料。细菌细胞等电点 PH 一般在 2~5 ,能与中性,碱性及弱酸性的碱性染料结合,因此,通常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染色可分为简单染色和特殊染色。
E N D
革兰氏染色与荚膜染色 • 一、目的与要求: • 1、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和细菌荚膜染色法。 • 2、观察菌体的一些简单结构。 • 二、原理及说明: • 染料:用作细菌的染料是一些含有苯环为基本单位,并具有发色基和助色基的化合物,若助色基解离后带上正电荷者,能与酸性物质结合生成盐,系为碱性染料,如番红、结晶紫、孔雀绿等;反之,助色基解离后,带负电核能与碱性物质结合生成盐,称为酸性染料。一些具有两类性质的染料称为复合染料。细菌细胞等电点PH一般在2~5,能与中性,碱性及弱酸性的碱性染料结合,因此,通常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 染色可分为简单染色和特殊染色。 • 区别:前者只采用一种染料,适应于菌体一般形态的观察;后者采用两种以上的染料,用于研究细胞内部的构造。
三、革兰氏染色法 • 革兰氏染色法是把细菌用两种性质不同的染料进行处理,根据细菌对染色反应的不同,可区分为革兰氏阳性(正反应)和革兰氏阴性(负反应)两大类群,故又称为鉴别染色法,这是细菌学中极重要的一种染色法。在正常情况下,某种细菌经过结晶紫染色。碘液媒染,再以酒精脱色,最后以番红复染;如不被酒精脱色菌体呈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常以G+表示);若为酒精脱色,则被番红色复染,使菌体呈红色,称革兰氏阴性(以G - 表示)。
四:方法步骤 • 1、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2、流程路线: • 涂片 干燥 固定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干燥 碘液媒染 1min 水洗干燥 95%乙醇脱色 15~20秒 水洗干燥 番红复染1min 水洗干燥 镜检
(1)涂片 干燥 固定: 2 1
五、注意事项: • (1)在涂片时不可过厚,否则在染色脱色时,都不易均匀,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 (2)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如脱色时间太长,阳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阴性菌,时间不足,革兰氏阴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阳性菌。 • (3)在镜检时,以分散开的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
荚膜染色法 • 一、原理及说明: •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粘性的多糖类物质——荚膜。荚膜含水份多。疏松且较薄。它受热易失水变形。所以,一般不加热固定。荚膜不易染色,故常用衬托染色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而将不着色的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 • 二、材料:钾细菌
三、方法与步骤: • 1、总路线:涂片 用1%结晶紫染色3分钟 用20%CuSO4冲洗 镜检 2、涂片:
四、注意事项: • (1)不能加热固定,否则荚膜受热失水收缩,失去原形。 • (2)涂片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滴加水,以防破坏其荚膜原形. • (3)要用CuSO4冲洗,不要用水。 • 值日:5~8号
五、作业: • (1)大肠杆菌呈色,是革兰氏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色,是革兰氏性菌。 • (2)绘出荚膜形态图。
革兰氏染色步骤涂片 干燥 固定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干燥 碘液媒染 1min 水洗干燥 95%乙醇脱色 15~20秒 水洗干燥 番红复染1min 水洗干燥 镜检 荚膜染色步骤:涂片 用1%结晶紫染色3分钟 用20%CuSO4冲洗 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