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k likes | 1.33k Views
民间器乐. 第一部分 概述. 一、民间器乐的定义. 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并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拨等类型;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等形式。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 活中的地位. 1 、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葬喜庆、迎 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 2 、民间乐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E N D
民间器乐 第一部分 概述
一、民间器乐的定义 • 民间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并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拨等类型;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等形式。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 活中的地位 • 1、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葬喜庆、迎 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 • 2、民间乐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有自娱性和职业性两种形式。
三、民间器乐的沿革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 (三)隋唐时期的器乐 (四)宋、元、明、清的器乐
(一)先秦时期 • 1、乐器发展特点 (1)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2)吹管乐器的形制方面,远在上古时期已有开口管乐器(骨笛)与闭口管乐器(埙)两种类型。 (3)簧管乐器竽、笙在当时制作的水平已很高,品种多样,有大中小等多种形制。特别是竽在当时宫廷乐队中地位十分重要,处于领奏、主奏的地位。 (4)钟的制作已很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如战国初期的曾侯乙编钟。 • 2、演奏形式 (1)先秦时期已有弹弦乐器琴、瑟,他们除用于声乐伴奏外,还用于独奏。 (2)在上层社会和宫廷音乐中,乐队组合形式有多种,其规模均很庞大。
(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 • 1、乐器 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笛、方响、箜篌瑟。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 • 2、演奏形式 (1)汉魏时期,比较重要的民间声乐为“相和歌”。它伴奏乐器为筝、琵琶、笛、笙、节、瑟、琴七种。 (2)西汉初期,鼓吹乐已传入,有鼓吹、横吹等类型 (3)汉魏时期,文献已有关于独立器乐演奏形式的记载,称为但曲(独立器乐曲)。古琴独奏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如嵇康演奏的《广陵散》
(三)隋唐时期的器乐 • 1、乐器 隋唐时期,乐器数量聚增,特别是鼓类乐器。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腰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洞箫、太平管等二十多种。这时期最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琴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新领域。 • 2、演奏形式 (1)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 (2)宴乐., (3)法曲, (4)鼓吹乐, (5)器乐演奏方面,此时琵琶艺术获得极大发展,除伴奏外,在独奏方面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四)宋、元、明、清的器乐 • 1、乐器 • 2、演奏形式 • 宋以前的器乐发展多受声乐演唱和歌舞音乐的影响,宋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器乐主要受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以及民歌小调的影响。
(1)在独奏方面 • ①已有关于宋代古琴流派的记载; • ②明清时期琵琶分南北两大派系在民间发展着; • ③筝更以不同地域的旋律风格特点及师承关系自然形成了各地方派别 • ④明清以来,由于琴谱的刊印传播,理论上的总结研讨,演奏技法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更促使了独奏音乐的进展。
(2)宋代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已有多种 • ①细乐:乐队所用的乐器有箫、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 • ②清乐:乐队使用乐器有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 (3)宋代见于记载的有“鼓笛曲”的演奏形式(今苏南十番鼓的前身),鼓和笛是这一演形式中的两件主要乐器。 (4)鼓吹乐在各时期有不同发展。
(5)明清时期,器乐演奏形式 • ①弦索乐: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 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 • ②丝竹乐: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竹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 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 ③鼓吹乐:以吹管乐器唢呐、海笛或笛子为主奏乐器,配合 其他弦乐器、打击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 ④吹打乐: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 形式。 • ⑤清锣鼓: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 流传至今的民间器乐曲可以分为独奏曲和合奏两大类。
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 • 1、周代: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 2、清末,我国普遍采用将民间器乐分为吹、拉、弹、打四类性能的分类方法。 • 3、近十几年,采用国外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将我国民间乐器分为:体鸣、气鸣、膜鸣、弦鸣四类。
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有标名和标意两类 • 1、标名性标题与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 • 2、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等提示乐曲的内容
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1、民间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和套曲两类 • ①单曲:主要是单一独立的曲牌 • ②套曲:有多个曲牌或若干独立的段落连缀而成。 2、在曲式结构方面 民间器乐曲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形式,以变奏曲、联缀体最为常见。
三、民间变奏曲的变奏手法 • 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大体有三类: • 1、旋律结构基本不变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加花、变换头尾、变化演奏技巧(北方管乐曲最常用的变奏手法)、变换音区音高或音色、变换节奏型、变换旋律线等。 • 2、改变旋律结构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板式变奏等,它是南方丝竹乐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 • 3、改变旋律调式调性时所用的变奏手法,如移调指法(弦法)变奏、按弦转调变奏、借字变奏等。
思考题 • 1、民间器乐的定义 。 • 2、何为“八音”? • 3、何为细乐、清乐? • 4、明清时期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类别及定义。 • 5、民间器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 6、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有哪三类?
第三部分 独奏乐 • 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 • 1、许多器乐独奏或直接演奏声乐的曲牌和唱腔,或在声乐曲牌和唱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或音乐素材主要来自声乐形式,并将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方式演化为器乐演奏中的特色语汇。 • 2、器乐独奏曲,其结构形式长期受到为之伴奏的声乐形式的影响,主要影响来自两种结构体制:曲牌体和板腔体。 • 3、有些地方器乐合奏,用乐队中的不同乐器单独演奏就成为独奏曲,几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就成为合奏曲。
第一节 笛 一、概述 笛,俗称“笛子”或“梅”,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属边棱音气鸣乐器,因多以竹子制作,又叫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
(一)历史沿革 • 1、从长沙马王堆号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两支斜吹笛,可知早在西汉初年,地雷乐器以在我国南方流行。 • 2、隋唐时期,关于笛已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 • 3、宋朝,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 • 4、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更加普遍。
(二)乐器简介 1、笛子的形制 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
2、笛的种类 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主要有两种:曲笛(又称昆笛)和梆笛。
①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①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
曲笛与梆笛的比较 • 梆笛管身比曲笛短,管径比曲笛略细,梆笛比曲笛音高四度。
3、记谱 • 为 了 记 谱 与 视 谱 方 便 , 笛 子 在 用 五 线 谱 时 记 谱 时 均 采 用 移 低 八 度 的 记 谱 方 法 。
二、 笛子的调 笛子以第三孔的实际音高称作该笛子的调高 。 • 曲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d2,称为D调笛子; • 梆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g2,称作G调笛子。
三、笛子的技巧 笛 子 的 声 音 清 脆 明 亮 , 指 法 及 用 气 也 有 多 种 技 巧 , 主 要 有垛音、叠 音 、颤 音 、 吟 音 、吐 音、花 舌 、喉 音 、滑 音 、 历 音 等 ,既 可 演 奏 优 美 、 婉 转 流 畅 的 歌 唱 性 旋 律 , 也 可 演 奏 快 速 跳 动 活 泼 的 曲 调 , 表 现 力 相 当 丰 富 。
四、北方梆笛音乐 (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 1、流行地区 梆笛曲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其中主要是冀西北、冀中地区。 2、代表曲目 3、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 4、 【欣赏】 《 喜 相 逢 》
(二) 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 • 1、重复 ①段落的重复 ②乐句、乐逗的重复 • 2、变奏 北方梆笛曲的变奏特点,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对比、速度的对比、旋律线的对比,特别是演奏技巧的对比等方面。
(三)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的扩充或减缩 • 1、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 为了反复强调和展开某一乐思,往往应用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扩充的手法。它在乐曲中具有呈示性的作用。 • 2、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 旋律反复中核心音调减缩的手法,在乐曲中往往具有收缩的特点。
五、南方曲笛音乐 (一)代表曲目及演奏风格 1、流行地区 2、代表曲目 3、演奏及曲目 (1)陆春龄 【欣赏】《鹧 鸪 飞 》 (2)赵松庭 【欣赏】《早晨》 《三五七》
思考题 • 1、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 • 2、冯子存及《 喜 相 逢 》 • 3、梆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 • 4、笛曲《鹧 鸪 飞 》 • 5、曲笛曲中常用的旋律展开手法
第二节 唢呐曲 • 一、概述 • 1、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唢呐属簧振动气鸣乐器。 • 2、唢呐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 • 3、唢呐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并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普遍使用。
二、唢呐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 1、唢呐的形制 唢呐为双簧单管乐器,由哨、气盘、芯子、杆和碗五部分组成。 • 2、唢呐的种类 民间以杆的长短不同,分为五种: (1)小唢呐 (2)中唢呐 (3)大唢呐 (4)柏木杆 (5)海笛
3、唢呐的演奏技巧 • 唢呐的演奏技巧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类,在演奏中二者结合运用。 • 唢呐的主要技巧有:弹音、打花舌、萧音、滑音、叠音、大音、垫音、循环换气等
三、代表曲目 • 1、唢呐的音色特点 唢呐音量洪大,音色高亢明亮,唢呐曲多具有明亮、刚劲的风格。 • 2、代表曲目有: 《百鸟朝凤》、《婚礼曲》、《一枝花》、 《小开门》等
欣赏《一枝花》 • 流行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首民间乐曲,素材来源于鲁西南一带的民间地方戏曲曲牌和唱腔,经民间艺人加工创造,成为有代表性的唢呐独奏曲,在民间《一枝花》常用于喜庆的场合。乐曲分为散板、慢中板和快板三个部分。 • 散板采用了戏曲的“器腔”中的音调,悲壮而又缠绵。中板部分,带有叙述性,旋律委婉柔美、歌唱性较强。快板部分,节奏活泼,音乐轻快,并出现了被称为“穗子”的展开段落,在旋律进行上围绕中心音较自由地舒展变换,形成一个即兴性的展开段落,在演奏上应用了强烈泼辣的花舌音模仿戏曲唱腔的风格,加上滑音、吐音等奏法造成了炽烈、欢腾的气氛,与抒情的中板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乐曲推向高潮后结束。
欣赏《百鸟朝凤》 • 《百鸟朝凤》又称《百鸟音》、《百鸟争鸣》,是鲁西南鼓吹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它以曲牌《笛绞》的旋律为基础,加入了模拟吹奏各种鸟鸣声加以发展而成。曲调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种鸟鸣模仿得十分逼真,生动细腻,歌颂了美好的大自然,用音乐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
第三节 管曲 • 一、概述 • 1、管,古称荜篥或笳管,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属簧振动气鸣乐器。 • 2、主要用于民间吹打乐、僧、道宗教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中。
二、管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 1、形制 管由管身与哨嘴两部分组成。现代管一般为木制,也有竹制、玉制的。 • 2、种类 主要有单管(分大、中、小三种)、双管、喉管三类 • 3、演奏技巧 各类管中,单管的演奏技巧最为丰富,有颤音、滑音、垫音、溜音、吐音、花舌音、打音等,其基本演奏技法与唢呐相同。
欣赏:代表曲目双管曲《江河水》 • 《江河水》是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去拍整理改编而成,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动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声声血泪,仇恨满腔。这首乐曲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被用作第一场“苦难的年代”的配音,后又被改编为二胡独奏曲,流传更广,深受人们喜爱。
思考题 • 1、唢呐的种类 • 2、唢呐曲《一枝花》 • 3、管子曲《江河水》
第四节 筝 一、 概述 筝,近代人又称“古筝”,籍以说明筝的历史悠久。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可知,筝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流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后世也常把筝称作“秦筝”。 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筝属于拨奏弦鸣乐器。
二、筝的形制和演奏技巧 • 1、形制 • 2、演奏技巧 21弦S型筝为五声音阶调弦定音,每组五个音,共有四组音。其演奏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技法主要有大指、中指、食指的运用: • 托,是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 • 抹,为食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 • 勾,为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 • 大撮,是勾、托技法同时进行。 • 小撮,是抹、托技法同时进行。 • 摇,是大指(或食指)快速(32分音符)单拨筝弦。
左手传统技法以推、按、吟、揉为主 • ①“推”为右手弹弦后,左手在该弦音柱左侧按下,便会得到一个向上滑的音, • ②“按”是在筝上奏某声,但又不在发该声的弦上弹奏,而是按压下一根较低的弦,使之达到该声的高度,右手弹出后,左手松开,便可得到一个向下滑的音。 • ③“吟”,弹得某声后,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音柱后面轻微按动便称为“吟”。 • ④“揉”,连续地推、按,使该声发生波动,可得称为“揉”的摇声。
三、近代汉代筝曲流派及代表曲目 在全国各筝艺流派中,特色比较鲜明、积累也比较丰厚、艺术上成熟的、影响也比较大的有山东筝、河南筝、客家筝、潮州筝以及后起的浙江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