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76 Views
论文写作-规范与修辞. 庄桥中学 马龙. 一、论文结构. 题目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和致谢. 一、论文结构.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论文题目不应超过 25 字,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1 标题特征词的选用. ( 1 )“论”。“论 ……” 、“ …… 论”。 “试论”, “略论”或“简论”。 ( 2 )“谈”。“试谈”、“浅谈”,“管见”。 ( 3 )“议”。 “刍议”, “浅议”。
E N D
论文写作-规范与修辞 庄桥中学 马龙
一、论文结构 • 题目 • 中文摘要 • 外文摘要 • 关键词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和致谢
一、论文结构 • 题目 • 摘要 • 关键词 • 正文 • 参考文献
1.题目 •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1标题特征词的选用 • (1)“论”。“论……”、“……论”。 “试论”, “略论”或“简论”。 • (2)“谈”。“试谈”、“浅谈”,“管见”。 • (3)“议”。 “刍议”, “浅议”。 • (4)“析”(包括“分析”、“透析”、“剖析”)。 “试析”,“浅析”、“简析”。 • (5)“探索”。 “探讨”, “探析”,“试探”、“浅探”, “新探”。 • (6)“思考”。 • (7)“研究”。
1.2标题的分类 • 议题式再谈因材施教— “排序算法”的教材处理与分析是非题与选择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结论式“少”而“精”是我们追求的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的论文这种类型的比较少) • 副题式 • 疑问式(如何…,怎样…)如何把准课堂脉搏―――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点滴体会 • 并列式提炼生活素材 开放教学课堂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能力
1.3标题实例 • 挑好的比较难挑,因为自己水平有限,而且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评价也会不同,但挑差的就相对容易一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上一次论文比赛中的一些题目
2.摘要 (1)客观。摘要应围绕原文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证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得夸大,不得缩小。 (2)简洁。摘要是原文的浓缩,字数有所限制,一般字数为200~300字。 (3)完整。摘要是一篇独立的短文,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含有与原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怎样的背景下发现了怎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或部分解决问题的,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有了怎样的观点或结论)
3.关键词 •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 • 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用分号分隔。
4.正文 •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 …但是…) •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
4.1小标题层次 一(1级) (一)(2级) 1.(3级) 1)(5级) 正文 (总论点统摄) (1)(4级) 二 (二) 2. 2) (2) 3. (三) 三
5.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的著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代替GB/T7714-1987,2005-03-23发布,2005-10-01实施。
5.1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 •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2期刊文章 •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1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12]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13]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
5.3报纸文章 •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4电子文献 [9]刘江.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N/OL].新华每日电讯,2004-03-12(7)[2004-04-04].http://search.cnki.net/ccnd/main-frame.asp?encode=gb&display=chinese. [10]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Pqbxb990203.
二.修辞手法 1、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但是也能显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批阅者以个人印象得分,所以应积累一些材料。不一定非要名人名句,有时一句有哲理、发人深省的句子很能起到得分作用。引用方式:一般在文章第一段诠释主题。但是这个引用不要多,一行左右。然后在文章的议论过程中,再引用一次,加上自己的心得和思想,要做到主题的升华,但是不要超过三行。(放在理论分析中,不要放在结尾),恰到好处的引证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 2、对比:在议论文中一般可以用一到两次。一次在例证中,详细论证正面,反面略写,起到对比效果就行,不要对半分。如果没有反面材料,可以用假设论证或反问论证。(假如….,就….;难道….?)但是假设论证的结果要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 3、设问:在议论文中,用一次就行。一般在第二段或第三段开头,起到承上起下作用(提出新问题或见解)。不要一问就答,而是问而不答或慢慢答。 4、排比:能用一到两次,使语言增加力度与气势,一般用在最后第二段中。用前先打草稿,尽量工整,不出现语病。用不好就别用。 5、反问:可以用在排比句后面,增加气势到一定境界。或者单独用。